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逻辑论文 >

分布式知识视域下可知性悖论的解悖方案初探

发布时间:2020-06-05 19:26
【摘要】:可知性悖论由Fitch首次提出,他从可知性原则和存在一个不可知假设观点出发经过严密的认知逻辑推导,得出一个看上去很不可思议的结论:“如果所有真理在原则上都是可知的,那么所有真理实际上都是已知的。”此结论与我们日常直观思维相悖,同时也威胁了反实在论的哲学立场,它在对可知性提出了挑战的同时,也促使逻辑学家对认知逻辑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哲学家们和逻辑学家们围绕可知性悖论进行了多方面的讨论,为解决可知性悖论提出了多种思路。通过对Fitch定理及悖论推理过程的考量,消解可知性悖论主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修正可知性原则,二是接受全知性原则,三是质疑推出可知性悖论所使用的前提。由于我们人类不可能是全知的,以及悖论推导过程中所使用的推导规则也是认知逻辑中最温和、最无争议的,所以逻辑学家认为最好的解悖思路是修正可知性原则。对于可知性的表述,学者们似乎一致地将“可知的”理解为模态词可能“(10)”加上认知算子“?”,但是这样的表述是否能准确表达出“所有真理是可知的”这一反实在论观点,这将影响推论的进程即悖论的解决。因此,对可知性的理解也就成为学者们的解悖突破口。论文从对可知性原则分析入手,梳理了几位主要哲学家对可知性这一条件的理解,并将认知主体扩大到群体知识的认知上,阐述了群体知识的可知性。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提出用群体知识中的分布式知识去表达反实在论关于可知性的观点,并以真理是分布式可知的角度去理解可知性、修正可知性悖论,并解释其在哲学与逻辑上的合理性,为可知性悖论的消解提供一种新视角和解决的可能性。文章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章:绪论,介绍研究背景及研究现状。第二章:介绍可知性悖论的由来,对悖论如何产生以及相关证明过程进行了梳理。针对大家对可知性悖论的关注和争论多来自于对“可知性”的理解上,分析了几位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对“可知性”的理解,以此反思该如何对反实在论可知性观点进行有效表达。第三章:对带有群体算子的认知逻辑的语言语义和相关性质进行简要介绍,以便于分析分布式知识对可知性悖论的修正方案。第四章:在分析了分布式知识的可知性后,用分布式知识表达反实在论的可知性观点,即以真理是分布式可知的角度去理解可知性。基于此观点我们给出了新的修正方案和修正结论,并对新修正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讨论。结语:对全文进行总结,思考接下来的研究想法和工作。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B81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晶;李小五;;可知性悖论及其解决方案探析[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6年01期

2 林峰;;培养理性精神 构建哲学智慧[J];福建教育;2017年41期

3 王左立;;可知性悖论及其解决方案[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01期

4 张耕华;;关于历史可知性问题的几点思考[J];许昌学院学报;1993年02期

5 朱昌彻;物质具有可知性吗?[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85年01期

6 朱昌彻;;物质具有可知性吗?[J];晋阳学刊;1986年05期

7 唐坚;;预测从可能性向必然性深化[J];预测;1987年05期

8 维之;;论主体行动在主观映象形成中的作用[J];心理学探新;1989年04期

9 沈永有;王伟功;;可知性是物质世界的属性[J];学术月刊;1983年08期

10 马佩;“可知性悖论”、“突击考查悖论”试解——对向可知论挑战的挑战[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高湘泽;;人与人之间的交互关系何以可能和可知?——让-保罗·萨特的有关思想略论[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六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科学精神的本质是什么?[N];西藏日报;2001年

2 王玉;哲学启蒙书写给孩子[N];中华读书报;2007年

3 雒自新 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当代认知悖论研究重视方法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4 姜仁泽;让创新创造在军营蔚然成风[N];解放军报;2016年

5 韩丽霞;浅析电子物证[N];天津政法报;2013年

6 彭文山;科学评价机制促成科学政绩观[N];西藏日报(汉);2011年

7 张健;看不明白的市场才是市场[N];经济参考报;2007年

8 齐雪岭;徐斌;科研让营销人员勇往直前[N];中国工业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张冒玲;分布式知识视域下可知性悖论的解悖方案初探[D];西南大学;2019年

2 段国重;新旧历史主义之间的对话[D];扬州大学;2008年

3 马安琪;叔本华对意志可知性的论证[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3年

4 朱银花;回溯推理及其在刑事司法活动中的运用[D];湘潭大学;2009年

5 解骥秋;小说翻译中作者言语风格的再现[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年

6 尤刚;不同母语背景的英语可知性:日本听音人感知研究[D];深圳大学;2017年

7 王师;关于太空探索的哲学思考[D];武汉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985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26985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7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