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逻辑论文 >

中国古代从“类”范畴到“类”法式的发展演进过程

发布时间:2017-04-08 17:14

  本文关键词:中国古代从“类”范畴到“类”法式的发展演进过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援类而推的方法,是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并广泛使用的一种思维方法,它是按照两种不同事物、现象在"类"属性或"类"事理上具有某种同一性或相似性,因此可以由此达彼、由言事而论道的一种推理论说方式。这种方法的特质是建立在"类"概念基础之上的,其发展演变成为中国古代主导的推类"法式",是一个由兽名至祭名、善名、族类名、种类名、法式名的历史的过程,铸就了中国古代的主导推理类型。这种具有普遍适用的逻辑思维方法论意义的"推类"法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和思维发展的必然,有其稳定的由"言事"而"言道"的推理结构。其成立的依据是事物类属性、类事理的相似性或同一性,表明了思维的确定性认识,使之具有了法则的一般规律的意义,使"推类"思维方法的逻辑性越来越明显,推理功能越来越显著。其取法标准既有伦理的标准,也有逻辑的标准,使得先秦逻辑思想在其发展过程中具有了伦理化倾向。其思维进程是通过比照事例而分类,进而援类而推。在其大量的实践应用中,"推类"法式反映了中国人在生活态度上更偏重于精神感受,积淀在中华文化的血脉里,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通过对它演进过程的梳理,以及对其背后的逻辑原则、文化传统、人文精神的了解,可以从逻辑与文化的角度增强我们对传统思维方法论意义、文化认同意义的感受。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哲学系;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
【关键词】 法式 推类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2008年度重大项目《中国逻辑思想研究》(08JJD720044) 南开大学“985工程”二期中国思想与社会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重大项目《中国逻辑史》(0505)
【分类号】:B81-09
【正文快照】: 一、引言援类而推的方法,是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并广泛使用的一种思维方法,它是按照两种不同事物、现象在“类”属性或“类”事理上具有某种同一性或相似性,因此可以由此达彼、由言事而论道的一种推理论说方式,它经由“假物取譬”、引喻察类的过程,,通过论说者的由“所然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中明;姚鼐的妇女观和他笔下的妇女形象[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2 孙显元;“以人为本”的社会结构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裴德海;;政治制度文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然选择[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4 刘卫平;孙晓娟;;论思维创新的实践基础[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5 李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途径—对私有制的再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05期

6 刘荣清;马克思现代理性主义人性观的生成——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王郁;肖桂林;;中国与发达国家农业合作社发展的比较与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8期

8 孙淑萍;;高校生态德育的理论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1期

9 魏形峰;;不同“中坚思想”下的中西饮食观念[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4期

10 钱广荣;道德国情论纲[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蒲国良;;关于十月革命研究中两个基本问题的思考[A];纪念十月革命九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刘增惠;石鹏;;马克思论人和自然的关系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吴建刚;;浅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汪琼枝;;传统义利观与马克思主义正义观价值基点的不同旨趣[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邢荣;;现代性矛盾的现实根源——马克思的资本视角[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许耀桐;;关于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能力的探讨[A];和谐社会:公共性与公共治理——2004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7 刘大椿;;现代化进程中的人文关怀[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正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2 李新曦;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的素质塑造[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3 董耀鹏;社会主义国有经济控制力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4 崔禄春;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科技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5 侯典明;江泽民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6 张占斌;博彩业与政府选择[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7 王广彬;中国社会保障法制史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8 毛曦;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地理[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9 张拴平;张申府哲学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10 胡振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相互关系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立慧;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历史经验[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高常营;渴望家园的回归——世纪之交人文精神重建问题的反思[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赵澜波;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活方式与人的全面发展[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4 孙文营;论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的趋势、困境与出路[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5 张春玲;对我国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关系的历史剖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6 李照修;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7 朱洪强;邓小平对外开发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8 游红武;后冷战时代国际冲突探源[D];暨南大学;2000年

9 廖秋红;媒介的社会伦理角色定位[D];暨南大学;2000年

10 李仙飞;马克思个性观新探[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湘;也谈“赋、比、兴”[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6期

2 姚学贤 ,祝恺;略谈何景明[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0期

3 刘培育;王充[J];思维与智慧;1982年01期

4 周瀚光;刘徽的思想与墨学的兴衰[J];自然辩证法通讯;1984年05期

5 傅振伦;中国古代制造陶瓷的规范[J];东南文化;1985年00期

6 刘培育;简论中国古代归纳逻辑思想[J];求是学刊;1986年02期

7 李显文;剑阁觉苑寺大殿建筑及大木结构初探[J];四川文物;1986年04期

8 任访秋;何景明简论[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1期

9 王立言;信阳俊逸人 巾带含风流——论何景明的诗歌理论和创作[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3期

10 蒋祖怡;王充论“夸饰”和“想象”[J];殷都学刊;198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亮;钟登华;葛晓冬;;预测方法综述[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1卷)[C];1991年

2 陈宪;;高雅:淮海中路商业街的文化定位[A];海派商业文化论文集[C];1995年

3 詹石窗;;以易解道:古老文化殿堂中的巧妙建构[A];宗教:世纪之交的多视角思维——福建省宗教研究会论文集(三)[C];1999年

4 马全智;;《易经》思维探析[A];1995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5年

5 田士昒;;也谈名辩的逻辑[A];逻辑今探——中国逻辑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6年

6 王克喜;;古代汉语与中国古代逻辑[A];1998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8年

7 汪奠基;;略谈中国古代“推类”与“连珠式"[A];中国逻辑思想论文选(1949—1979)[C];1980年

8 汪奠基;;唯物论者荀况的逻辑思想研究[A];中国逻辑思想论文选(1949—1979)[C];1980年

9 周文英;;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推论”逻辑[A];中国逻辑思想论文选(1949—1979)[C];1980年

10 张戈;;谈“园林城市”与“文化建园”[A];面向2049年北京城市园林绿化展望与对策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广西形成独特滨海旅游走廊[N];中国海洋报;2000年

2 留燕;丝巾制造优雅气质的魔术师[N];国际金融报;2000年

3 韦小红;“美甲”风悄吹金城[N];甘肃日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杨哲彬;北京物管业:“英式管家”来了[N];中国建设报;2000年

5 昱彤;美籍专家谈艾滋病[N];中国妇女报;2001年

6 ;走进翻建后的北京饭店 先睹为快[N];国际商报;2001年

7 吴正光;我国古文物研究先驱——朱启钤[N];贵州政协报;2001年

8 孙玉波;北京饭店竟然返老还童[N];科技日报;2001年

9 王建国;饮食类型与女性冠心病危险相关[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1年

10 马津;维多利亚秘密:成就女性魅力 营造罗曼蒂克[N];中国工商报;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段宗社;明代“七子派”诗学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肖晓丽;巴蜀传统观演建筑[D];重庆大学;2002年

3 聂甘霖;东周血缘关系的解体[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4 周晓宇;秦汉时期法律思想和制度变迁的历史与逻辑[D];吉林大学;2004年

5 马芸芸;蔡元培与法国学制在中国的试验述论[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6 唐栩;甘青地区传统建筑工艺特色初探[D];天津大学;2004年

7 闫凯;北京太庙建筑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8 刘霖;中国古代推类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9 吕海荣;中国古代推类的特点[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古代从“类”范畴到“类”法式的发展演进过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32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2932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4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