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逻辑思想初探
本文关键词:胡适逻辑思想初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二十多年来,国内学术界对胡适的研究已全面突破,并逐步形成了一个专题学科,甚至这一学科还呈现了“显学”的特征和趋势。然而,作为胡适学术思想重要组成部分的逻辑思想,学术界对它的研究从总体上而言,还处于从《先秦名学史》和《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两部著作中进行提炼和概括的层次,这与胡适在中国逻辑史领域中应有的学术地位是极不相称的。 事实上,对胡适而言,逻辑即方法,对“方法”的关注贯穿于其学术研究的各个方面并持续于整个学术历程。博士学位论文《先秦名学史》是胡适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里移植西方哲学方法(逻辑方法)的尝试;对“试验论理学”的倡导和发挥则是直接“输入学理”;在中年和晚年整理国故中所坚持的“科学方法”则是胡适把西方实验主义和清代考据学传统在方法论层次上的融合。 本文试将胡适一生的逻辑学相关著作和观点进行耙梳和厘定,将其归为三个部分加以研究:胡适对先秦名学的研究和对先秦名学史的建构;胡适对“试验论理学”的发挥及其影响;胡适在“整理国故”中对“科学方法”的倡导。胡适在中国逻辑发展史上的贡献集中表现在:在中国近代学术界第一次用系统的方法建构了先秦名学史的概念和框架;“科学方法”引发了当时社会重视逻辑的习气并迄今仍是一种正确的治学方法。“试验论理学”虽被实践证明并不是一个新的逻辑类型,但它所引发的对逻辑学的反思至今仍对我们有启发意义。
【关键词】:胡适 先秦名学史 试验论理学 科学方法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B81-09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7
- 引言7-8
- 一、胡适对先秦名学的研究和对先秦名学史的建构8-38
- (一) 胡适研究中国名学的思想背景及出发点9-10
- (二) 胡适研究中国名学的方法和角度10-14
- (三) 胡适关于先秦名学的主要观点及成果14-38
- 1、《先秦名学史》对先秦名学的研究和对先秦名学史的建构14-34
- 2、归国后对先秦名学的继续研究34-38
- 二、胡适对“试验论理学”的发挥和倡导38-43
- (一) 杜威关于“试验论理学”的基本观点39-40
- (二) 胡适对“试验论理学”的发挥和倡导40-42
- 1、关于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40
- 2、关于思想的历程40-41
- 3、关于思想历程中的论理方法41-42
- (三) “试验论理学”的传播所带来的影响及其反思42-43
- 三、胡适在整理国故中对“科学方法”的倡导43-51
- (一) “科学方法”的思想来源44-46
- 1、“科学方法”是对实验主义方法论的总结44-45
- 2、“科学方法”是对清代学者的治学方法、特别是考证方法的合理内核的概括45-46
- (二) 胡适“科学方法”的两重性46-48
- (三) 胡适“科学方法”作用的两重性48-50
- (四) 对胡适倡导“科学方法”的反思50-51
- 结语51-54
- 参考文献54-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重;陈仪;;评《黎昔非先生与<独立评论>》——兼与耿云志先生商榷[J];社会科学评论;2003年01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谢慧;;胡适与上海亚东图书馆[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7年卷)[C];2007年
2 孙中原;;胡适与墨家逻辑[A];1998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8年
3 杨建生;;瞿秋白与胡适中西文化观的比较[A];瞿秋白的历史功绩——瞿秋白英勇就义70周年纪念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思想史研究室[A];传统思想的近代转换[C];2007年
5 方利山;;突出地方特色 提高学报质量——黄山高专学报生存发展的关键[A];学报编辑论丛(第八集)[C];1999年
6 杨文极;;实用主义研究的现代意义[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丁杨;江勇振:我有“全面改写胡适的一生”的野心[N];中华读书报;2011年
2 书评人 杨华;曾经的异端如今的显学[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3 实习记者 熊彦清;现代文化名人出版物再度受宠[N];中华读书报;2005年
4 ;湖北省出版《胡适与<自由中国>》[N];湖北日报;2004年
5 宋江鹏;从“学习者”到“文学者”[N];长治日报;2010年
6 近代史所 耿云志;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研究工作[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7 耿云志;注重事实和逻辑[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宋宏;《胡适大传》新近出版[N];安徽日报;2001年
9 黄永年;这段话是信口开河[N];北京日报;2003年
10 高雄;读了两种《胡适传》[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超;为大中华,造新文学[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东方;“五四”时期胡适的文体理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吴麟;胡适言论自由思想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刘涛;晚清至五四破除家庭的三个面相[D];复旦大学;2010年
5 刘秀俊;“中国文化的海外媒介”[D];山东大学;2010年
6 周少华;晚清民初诗歌批评转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健胜;《论语》与现代中国[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8 王飞;孙楷第小说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红玉;胡适逻辑思想初探[D];河南大学;2006年
2 徐超;异域表达与胡适的民族文化观[D];安徽大学;2010年
3 秦赳;胡适传记作品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刘永强;颠覆与重构:论胡适的新文学史观[D];青岛大学;2010年
5 高善琴;但丁《论俗语》与胡适《文学改良刍议》的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郑民;胡适的演讲及演讲辞创作[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吴灵芝;胡适与美国文化[D];厦门大学;2008年
8 黄桂娥;在平民经验中建构审美的屋宇[D];贵州大学;2006年
9 刘慧;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陈独秀胡适教育思想比较[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艳红;胡适家庭伦理思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胡适逻辑思想初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84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308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