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过程中的社会动员:组织形式、制度基础和内在逻辑
发布时间:2021-04-22 00:54
今天,中国正走在一条试图全面消除贫困的道路上。它所希望达到的目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采取的手段是,精准扶贫。2013年11月,习近平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概念后,精准扶贫就以顶层设计的方式贯穿于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并且上升到了政治的高度。这是一场以扶贫的方式展开的一场全面的动员社会并改造社会的运动。本文从社会动员的角度来理解精准扶贫,分为以下三个部分进行探讨。社会动员的组织形式。在社会动员的过程中,组织形式和关系网络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精准扶贫社会动员中承担组织方面作用的是驻村工作队。在这一部分,我们分析了驻村工作队的组成部分,以及它所履行的具体职责。不仅如此,由于驻村工作队是从政府的不同部门抽调出工作人员,为了完成上面规定的任务,而形成一个临时性的组织。像这样一种组织形式在中国的实际应用中非常普遍,并且围绕着形成了中国独具特色的动员式治理形式。所以,我们着重探讨了这一组织形式的起源,并且尝试着在将这一组织形式与早期中国共产党的特派员建立联系。通过结合历史资料分析,我们得出了中国共产党在民主改革运动中首次从政府的各个部门抽调工作人员组成委员会或者工作组的形式去完成动...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序言
第一节 文献综述
一、精准扶贫研究现状
二、社会动员理论的发展与对立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
第三节 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 社会动员的组织形式
第一节 驻村工作队的组成
第二节 驻村工作队的职责
第三节 驻村工作队的起源
第三章 社会动员的制度基础
第四章 社会动员的内在逻辑——贫穷方式下的社会动员
第一节 贫穷的概念解析
一、贫穷的个人属性
二、贫穷的结构属性
三、贫穷的权力属性
第二节 精准扶贫下的社会动员
一、动员目标的设定
二、动员任务的下达
三、动员合法性的建立
四、动员政策的实施
五、动员目标的达成
第三节 贫穷在社会动员中的意义和作用
第五章 结论与思考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科层结构与政策执行[J]. 陈家建,边慧敏,邓湘树. 社会学研究. 2013(06)
[2]略论中国共产党社会动员的基本经验[J]. 甘泉. 江汉论坛. 2013(10)
[3]项目制与基层政府动员——对社会管理项目化运作的社会学考察(英文)[J]. 陈家建.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3(03)
[4]基层政府的文件治理——以县级政府为例[J]. 李林倬. 社会学研究. 2013 (04)
[5]工人阶级的形成:一个争议话题[J]. 汪仕凯. 社会学研究. 2013 (03)
[6]“说话”的可能性——对土改“诉苦”的再反思[J]. 吴毅,陈颀. 中共党史研究. 2013(03)
[7]诉苦与动员:抗美援朝运动中的诉苦运动[J]. 侯松涛. 党史研究与教学. 2012(05)
[8]中国政府的治理模式:一个“控制权”理论[J]. 周雪光,练宏. 社会学研究. 2012(05)
[9]动员效力与经济理性:农户参与新农保的行为逻辑研究——基于武汉市新洲区双柳街的调查[J]. 钟涨宝,李飞. 社会学研究. 2012(03)
[10]从总体支配到技术治理——基于中国30年改革经验的社会学分析[J]. 渠敬东,周飞舟,应星. 中国社会科学. 2009(06)
博士论文
[1]社会治理的模式研究与路径选择[D]. 马玉洁.北京师范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武汉市“上山下乡”运动中的社会动员研究[D]. 张伟娟.华中科技大学 2015
[2]20世纪50年代初江南水泥厂民主改革运动研究(1951-1954年)[D]. 杨纯刚.南京大学 2013
[3]华北地区土地改革之诉苦研究[D]. 张金国.兰州大学 2009
[4]中国革命中的情感动员[D]. 李宇.复旦大学 2008
[5]从社会动员到意义建构[D]. 乔士华.华中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152836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序言
第一节 文献综述
一、精准扶贫研究现状
二、社会动员理论的发展与对立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
第三节 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 社会动员的组织形式
第一节 驻村工作队的组成
第二节 驻村工作队的职责
第三节 驻村工作队的起源
第三章 社会动员的制度基础
第四章 社会动员的内在逻辑——贫穷方式下的社会动员
第一节 贫穷的概念解析
一、贫穷的个人属性
二、贫穷的结构属性
三、贫穷的权力属性
第二节 精准扶贫下的社会动员
一、动员目标的设定
二、动员任务的下达
三、动员合法性的建立
四、动员政策的实施
五、动员目标的达成
第三节 贫穷在社会动员中的意义和作用
第五章 结论与思考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科层结构与政策执行[J]. 陈家建,边慧敏,邓湘树. 社会学研究. 2013(06)
[2]略论中国共产党社会动员的基本经验[J]. 甘泉. 江汉论坛. 2013(10)
[3]项目制与基层政府动员——对社会管理项目化运作的社会学考察(英文)[J]. 陈家建.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3(03)
[4]基层政府的文件治理——以县级政府为例[J]. 李林倬. 社会学研究. 2013 (04)
[5]工人阶级的形成:一个争议话题[J]. 汪仕凯. 社会学研究. 2013 (03)
[6]“说话”的可能性——对土改“诉苦”的再反思[J]. 吴毅,陈颀. 中共党史研究. 2013(03)
[7]诉苦与动员:抗美援朝运动中的诉苦运动[J]. 侯松涛. 党史研究与教学. 2012(05)
[8]中国政府的治理模式:一个“控制权”理论[J]. 周雪光,练宏. 社会学研究. 2012(05)
[9]动员效力与经济理性:农户参与新农保的行为逻辑研究——基于武汉市新洲区双柳街的调查[J]. 钟涨宝,李飞. 社会学研究. 2012(03)
[10]从总体支配到技术治理——基于中国30年改革经验的社会学分析[J]. 渠敬东,周飞舟,应星. 中国社会科学. 2009(06)
博士论文
[1]社会治理的模式研究与路径选择[D]. 马玉洁.北京师范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武汉市“上山下乡”运动中的社会动员研究[D]. 张伟娟.华中科技大学 2015
[2]20世纪50年代初江南水泥厂民主改革运动研究(1951-1954年)[D]. 杨纯刚.南京大学 2013
[3]华北地区土地改革之诉苦研究[D]. 张金国.兰州大学 2009
[4]中国革命中的情感动员[D]. 李宇.复旦大学 2008
[5]从社会动员到意义建构[D]. 乔士华.华中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1528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3152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