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同何以可能”:一种逻辑的演绎与方法的分析
发布时间:2021-05-22 18:11
"认同何以可能"的反问在阐述中转化为对"认同建构何以可能"的逻辑演绎和方法分析。在逻辑演绎中,认同这种心理机制和关系模式,在单个认同主体或可供认同的单一对象和内容方面,是没有疑义的。在多个认同主体之间或可供认同的多个对象和内容方面,由于认同不具备协调多元差异的能力,矛盾在此初现端倪。在方法分析上,随着主体视角的引入,认同建构较大可能呈现出的是对待差异的工具化、对立化、本质化倾向和顽固的自我中心主义态度,这使得多个认同主体或可供认同的多个对象和内容之间走向了诸神的混战。在谋求认同的普遍诉求和普遍存在的认同危机的背景下,不能因为认同的逻辑弊端,便回避或对其无动于衷,但也应有所注意。
【文章来源】:江海学刊. 2019,(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问题的切入:从认同危机到认同建构
矛盾的端倪:认同建构的逻辑演绎
悖论的产生:认同建构的方法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现代国家认同建构的政治逻辑[J]. 林尚立. 中国社会科学. 2013(08)
[2]群体资格:社会认同事件的新路径[J]. 方文.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3]从“认同”到“承认”[J]. 曹卫东. 人文杂志. 2008(01)
[4]经济全球化和文化认同[J]. 张汝伦. 哲学研究. 2001(02)
本文编号:3201447
【文章来源】:江海学刊. 2019,(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问题的切入:从认同危机到认同建构
矛盾的端倪:认同建构的逻辑演绎
悖论的产生:认同建构的方法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现代国家认同建构的政治逻辑[J]. 林尚立. 中国社会科学. 2013(08)
[2]群体资格:社会认同事件的新路径[J]. 方文.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3]从“认同”到“承认”[J]. 曹卫东. 人文杂志. 2008(01)
[4]经济全球化和文化认同[J]. 张汝伦. 哲学研究. 2001(02)
本文编号:32014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3201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