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蒯因实用主义特征
本文关键词:分析蒯因实用主义特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Willard Van Orman Quine,1908—2000),蒯因,是美国20世纪最知名的分析哲学家和逻辑学家之一。蒯因对哲学许多领域,包括语言、逻辑、认识论、科学哲学和精神以及心灵(行为主义)哲学等都有显著贡献。蒯因将传统实用主义与逻辑分析法结合在了一起,成为自己哲学的基本特征。对于哲学的使命便是科学语言进行逻辑分析的说法蒯因自己也表示赞同,然而他却反对逻辑实证主义关于分析-综合区分的二元论观点以及经验证实原则,他认为这是逻辑实证主义的两个教条。他不同意关于本体论的逻辑实证主义是毫无意义的形而上学的观点,他认为本体论问题和科学问题都是相同的,接受的是科学理论的本体论承诺。蒯因对经验论的两个教条进行了批判并讨论了本体论的承诺,突显他的逻辑实用主义的新观点。蒯因强调在进行哲学分析时,采用体系的、有结构的方法,提倡进行一般哲学问题研究的时候,语言对其应该起到约束作用。蒯因以为,同任意具有科学性质的理论相比之下,本体论问题依然与其是相同的,两者都是为科学寻求一种简洁的言语方式和定义范畴的问题,因此跟具体现实是不是相吻合的,与此根本没多大关系,于是这不能看成它保留或删除的准则,应该以是不是简洁、便利、实用作为准则。这种观点就是将实用主义与逻辑经验主义相结合的观点。蒯因的思想是构建在一阶逻辑的根基上,以直接研究对象行为和日常语言的科学方法的条件下,将自然主义认识论看做焦点的理论体系。作者认为,蒯因思想包含了自然主义色彩、经验主义色彩、实用主义色彩和理论的系统性这四种基本特点。本论文试从逻辑实证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基本观点(卡尔纳普哲学)中所涉及到的实用主义因素与分析哲学这两者之间的此消彼长和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现状及其分析出发,表现出蒯因如何推动其哲学从逻辑实证主义向逻辑实用主义转变进程,继而突出了其哲学中逻辑实用主义的重要地位。 本论文分成四个部分进行分析: 第一部分:导言。主要介绍了美国实用主义的发展背景、现状和特征,解析了关于分析哲学存在于美国实用主义的原因。 第二部分:蒯因哲学从逻辑实证主义向逻辑实用主义转变过程。概括了代表人物卡尔纳普的学术生涯和他的文献著作,阐述蒯因的生平事迹和其逻辑实用主义的基本特点。 第三部分:对蒯因本体论的探讨。论说了其本体论承诺,分析了实用主义如何在本体论中表现的。 第四部分:谈论蒯因对经验主义两个教条的批判,以及所蕴涵的实用主义。
【关键词】:蒯因 逻辑实用主义 特征 经验主义两个教条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81-06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文献综述9-11
- 导言11-15
- 1.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发展背景、现状和特征11-13
- 2. 分析哲学在美国实用主义里生根发芽的原因13-15
- 第一章 蒯因哲学从逻辑实证主义向逻辑实用主义转变的过程15-26
- 1.1 逻辑实证主义的起源、演进、特征和原则15-18
- 1.1.1 逻辑实证主义起源和演进15
- 1.1.2 逻辑实证主义特征15-17
- 1.1.3 逻辑实证主义基本原则17-18
- 1.2 逻辑实证主义主要代表人物卡尔纳普的学术生涯、逻辑实证主义特征及其包含的实用主义色彩18-21
- 1.2.1 卡尔纳普的学术生涯与其逻辑实证主义特征18-20
- 1.2.2 卡尔纳普逻辑实证主义中涉及的实用主义色彩20-21
- 1.3 蒯因的学术生涯及其逻辑实用主义的基本特征21-26
- 1.3.1 蒯因的学术生涯21-23
- 1.3.2 蒯因逻辑实用主义的基本特征23-26
- 第二章 蒯因的本体论思想探析26-30
- 2.1 蒯因本体论思想理论及实用主义色彩26-30
- 2.1.1 “本体论承诺”26
- 2.1.2 本体论承诺的识别标准26-28
- 2.1.3 本体论承诺的识别方法28
- 2.1.4 本体论的认可标准28
- 2.1.5 本体论承诺的选择标准28-30
- 第三章 蒯因的“两个教条”批判及其实用主义色彩30-34
- 3.1 蒯因对经验主义的两个教条的批判30-34
- 3.1.1 蒯因对第一个教条的批判30-31
- 3.1.1.1 提供分析性标准首先必须提供同义性标准30
- 3.1.1.2 用保全真值的可替换性来说明同义性是行不通的30
- 3.1.1.3 带有语义规则的人工语言概念是一个极其捉摸不定的东西30-31
- 3.1.2 蒯因对第二个教条的批判31-34
- 3.1.2.1 还原论和证实论31-32
- 3.1.2.2 实用主义的整体论32-34
- 结语34-35
- 参考文献35-36
- 致谢36-37
- 在学期间发表的文章37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长兵,胡万年;鲁宾逊能有一门语言吗?[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2 周方珠;论社交指示的翻译[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3 杜军虎;;后现代主义对“人类中心论”的批判[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韩伟才;;达米特意义理论对西方语言哲学的贡献[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5 丘新巧;;庄子的美学精神与现象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6 武文刚;;试论索绪尔的语言系统理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7 喻敏;;证据学问题的语言哲学初步思考[J];北大法律评论;2001年02期
8 蔡曙山;;论符号学三分法对语言哲学和语言逻辑的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9 陈波;;语句的真、真的语句、真的理论体系——“truth”的三重含义辨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10 曲辰;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思想对当代语言学的影响[J];北方论丛;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伟萍;;科学的意义、划界与进化[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2 张煜;;《楚辞》的英译比较研究——以《九歌山鬼》为例[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闵仕君;;论牟宗三先生的道德形上学建构[A];《国学论衡》(第四辑)[C];2007年
4 唐亚辉;;法律事实探究[A];第十六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国法律逻辑三十年)[C];2008年
5 何华;;解读伽达默尔解释学中的语言转向[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6 谭力扬;;科学实在论的因果机制指称理论[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7 江必新;杨科雄;;论公共利益[A];财产权与行政法保护——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杨科雄;;公共服务:主观与客观之间[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9 王习胜;;论严格的指示词——从逻辑演进的视角看克里普克的观点与张家龙先生的辩护[A];第八届全国分析哲学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2年
10 张立娜;;语言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区分——专名与谓词[A];第八届全国分析哲学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原雪;二语/外语语境下的批判性阅读理论构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张爱珍;模糊语义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蓉;论库恩科学哲学的社会学转向[D];武汉大学;2010年
4 杨道麟;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赵娜;北宋“文字禅”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徐奉臻;从“隐性自在”到“显性自为”[D];吉林大学;2011年
7 宫瑜;交往理性与道德共识[D];吉林大学;2011年
8 聂大海;语言指称的同一性与必然性[D];吉林大学;2011年
9 裘杰;两种文化语境下的中俄科学哲学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王云霞;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何以成为哲学基本问题[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浩;民族性与比较科学哲学[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党姣;从指称角度回应科学理论的不可通约性[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3 蒋鑫;马克思、恩格斯语言观与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比较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4 芦菲;俄语批评言语行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王晓;科恩的归纳支持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潘玉锋;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与认知[D];西南大学;2011年
7 熊斌;弗雷格意义理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雷忠;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图像论探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张庆光;神秘:生命困境的诗意呈现[D];暨南大学;2011年
10 熊毅;试论《老子》之“强”及其对当下的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分析蒯因实用主义特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41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324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