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糊逻辑的精确末制导律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22 21:11
随着高新技术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精确末制导技术可直接影响战术导弹的命中精度,古典导引律不能适应日益复杂的截击条件,尤其是目标大机动规避,而现代制导律实现起来较为复杂,因此,寻求新的高精度导引律是十分迫切的。 本文采用模糊逻辑控制,试图利用获得的有限信息,设计出一种新的导引律,力图在对付目标大机动规避时具有一定的智能行为。 主要创新性研究成果如下: 1.在深入分析古典导引律弹道特性的基础上,提炼出了两个主要的因素,由此提出了比例加固定前置角的新的组合导引律,并在对付目标大机动规避时给出了数学解释,仿真对比证明了它的有效性。 2.把组合导引律的思想引入模糊控制器的设计,实现了模糊组合导引律,并通过选择多种截击情况,与纯比例导引律在视线变化率、导弹需用过载、脱靶量等指标上进行了对比,证明确实有明显的改善。 3.根据修正的组合导引律,设计了修正的模糊组合导引律,在多种截击情况下,与修正的比例导引律进行仿真对比,仿真说明了前者的优点。 4.采用一种新的神经模糊控制器,把模糊控制器解释为一个三层前向神经网络,使得神经网络权值的调节优化有了直观的意义,任何误差都可...
【文章来源】:西北工业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概况
1.1.1 制导武器发展概述
1.1.2 战术导弹发展概述
1.2 精确制导系统
1.2.1 战术导弹的发展要求具有精确制导技术
1.2.2 精确制导系统
1.3 制导规律研究
1.3.1 古典导引律
1.3.2 现代导引律
1.3.3 模糊导引律发展现状
1.3.4 制导规律的选择原则
1.4 采用的技术路线
1.4.1 组合导引律
1.4.2 模糊导引律
1.4.3 基于神经网络调节的模糊导引
1.5 本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组合末制导律研究
2.1 概述
2.2 自导引导弹相对运动模型
2.2.1 导弹平面拦截几何关系
2.2.2 相对运动模型
2.3 古典导引律及其弹道分析
2.3.1 追踪法导引
2.3.2 固定提前角导引
2.3.3 平行接近法导引
2.3.4 比例导引
2.3.5 比例导引和追踪法的比较
2.4 组合末制导律
2.4.1 问题的提出
2.4.2 新的导引律设计
2.4.3 数学解释
2.5 脱靶量分析
2.5.1 盲区产生的原因
2.5.2 导弹按匀速飞行时的脱靶量计算
2.5.3 导弹横向机动时的脱靶量计算
2.6 仿真结果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模糊逻辑及其神经网络结构
3.1 模糊逻辑应用概况
3.1.1 引入模糊逻辑的意义
3.1.2 模糊数学概念
3.1.3 模糊逻辑技术的应用
3.2 模糊控制器的组成及设计
3.2.1 模糊控制器的组成
3.2.2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3.2.3 模糊系统的分类
3.3 模糊神经网络
3.3.1 神经网络简介
3.3.2 神经网络的发展
3.3.3 模糊神经网络
3.4 模糊逻辑的神经网络结构
3.4.1 模糊逻辑控制器结构设计
3.4.2 神经模糊控制器
3.4.3 学习算法
3.5 本章小节
第四章 基于模糊逻辑的导引律设计
4.1 二变量模糊导引律设计
4.1.1 语言变量设计
4.1.2 模糊化设计
4.1.3 得到的模糊输出曲面
4.2 二变量模糊导引律仿真调节
4.2.1 二变量模糊导引律调节
4.2.2 仿真框图搭建
4.2.3 仿真结果对比
4.3 修正的二变量模糊导引律设计与仿真
4.3.1 修正的组合导引律设计
4.3.2 修正的模糊导引律设计
4.3.3 仿真结果比较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神经网络的模糊导引律优化
5.1 模糊导引律的调节意义
5.2 基于神经网络的模糊导引律优化
5.2.1 神经网络优化的内容
5.2.2 神经网络样本的获取
5.2.3 神经模糊导引律的训练
5.2.4 神经模糊导引律的仿真效果
5.3 基于神经网络的修正模糊导引律优化
5.3.1 修正神经网络样本的获取与训练
5.3.2 修正神经模糊导引律的仿真效果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工作总结
6.2 今后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一代防空导弹提高制导控制精度的需求与技术途径[J]. 徐品高. 战术导弹技术. 2002(03)
[2]精确制导系统的导引规律研究[J]. 张怡. 弹箭与制导学报. 2001(03)
[3]模糊控制在复合制导中的应用[J]. 罗喜霜,张天桥. 弹箭与制导学报. 2001(02)
[4]科索沃空袭对精确制导及防御技术的启示[J]. 万自明,韩志平,成楚之,杨晓锋. 现代防御技术. 1999(06)
[5]一种攻击大机动目标的PID型比例导引律[J]. 雷虎民,楼顺天,陈新海.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1999(01)
[6]反战术弹道导弹的模糊末制导[J]. 杨颖波,李忠应. 现代防御技术. 1998(05)
[7]未来空战特征对世界空空导弹发展的挑战[J]. 陈建祥,吴晓昕. 现代防御技术. 1996(05)
[8]国外精确制导技术发展综述[J]. 殷兴良,范金荣. 现代防御技术. 1996(02)
[9]模糊控制在航天航空领域中的应用[J]. 张国新,沈绪榜,王新安.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1996(01)
[10]前向偏移导引律及其实现方案研究[J]. 施志佳,陆毓峰. 宇航学报. 1995(01)
本文编号:3547098
【文章来源】:西北工业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概况
1.1.1 制导武器发展概述
1.1.2 战术导弹发展概述
1.2 精确制导系统
1.2.1 战术导弹的发展要求具有精确制导技术
1.2.2 精确制导系统
1.3 制导规律研究
1.3.1 古典导引律
1.3.2 现代导引律
1.3.3 模糊导引律发展现状
1.3.4 制导规律的选择原则
1.4 采用的技术路线
1.4.1 组合导引律
1.4.2 模糊导引律
1.4.3 基于神经网络调节的模糊导引
1.5 本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组合末制导律研究
2.1 概述
2.2 自导引导弹相对运动模型
2.2.1 导弹平面拦截几何关系
2.2.2 相对运动模型
2.3 古典导引律及其弹道分析
2.3.1 追踪法导引
2.3.2 固定提前角导引
2.3.3 平行接近法导引
2.3.4 比例导引
2.3.5 比例导引和追踪法的比较
2.4 组合末制导律
2.4.1 问题的提出
2.4.2 新的导引律设计
2.4.3 数学解释
2.5 脱靶量分析
2.5.1 盲区产生的原因
2.5.2 导弹按匀速飞行时的脱靶量计算
2.5.3 导弹横向机动时的脱靶量计算
2.6 仿真结果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模糊逻辑及其神经网络结构
3.1 模糊逻辑应用概况
3.1.1 引入模糊逻辑的意义
3.1.2 模糊数学概念
3.1.3 模糊逻辑技术的应用
3.2 模糊控制器的组成及设计
3.2.1 模糊控制器的组成
3.2.2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3.2.3 模糊系统的分类
3.3 模糊神经网络
3.3.1 神经网络简介
3.3.2 神经网络的发展
3.3.3 模糊神经网络
3.4 模糊逻辑的神经网络结构
3.4.1 模糊逻辑控制器结构设计
3.4.2 神经模糊控制器
3.4.3 学习算法
3.5 本章小节
第四章 基于模糊逻辑的导引律设计
4.1 二变量模糊导引律设计
4.1.1 语言变量设计
4.1.2 模糊化设计
4.1.3 得到的模糊输出曲面
4.2 二变量模糊导引律仿真调节
4.2.1 二变量模糊导引律调节
4.2.2 仿真框图搭建
4.2.3 仿真结果对比
4.3 修正的二变量模糊导引律设计与仿真
4.3.1 修正的组合导引律设计
4.3.2 修正的模糊导引律设计
4.3.3 仿真结果比较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神经网络的模糊导引律优化
5.1 模糊导引律的调节意义
5.2 基于神经网络的模糊导引律优化
5.2.1 神经网络优化的内容
5.2.2 神经网络样本的获取
5.2.3 神经模糊导引律的训练
5.2.4 神经模糊导引律的仿真效果
5.3 基于神经网络的修正模糊导引律优化
5.3.1 修正神经网络样本的获取与训练
5.3.2 修正神经模糊导引律的仿真效果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工作总结
6.2 今后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一代防空导弹提高制导控制精度的需求与技术途径[J]. 徐品高. 战术导弹技术. 2002(03)
[2]精确制导系统的导引规律研究[J]. 张怡. 弹箭与制导学报. 2001(03)
[3]模糊控制在复合制导中的应用[J]. 罗喜霜,张天桥. 弹箭与制导学报. 2001(02)
[4]科索沃空袭对精确制导及防御技术的启示[J]. 万自明,韩志平,成楚之,杨晓锋. 现代防御技术. 1999(06)
[5]一种攻击大机动目标的PID型比例导引律[J]. 雷虎民,楼顺天,陈新海.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1999(01)
[6]反战术弹道导弹的模糊末制导[J]. 杨颖波,李忠应. 现代防御技术. 1998(05)
[7]未来空战特征对世界空空导弹发展的挑战[J]. 陈建祥,吴晓昕. 现代防御技术. 1996(05)
[8]国外精确制导技术发展综述[J]. 殷兴良,范金荣. 现代防御技术. 1996(02)
[9]模糊控制在航天航空领域中的应用[J]. 张国新,沈绪榜,王新安.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1996(01)
[10]前向偏移导引律及其实现方案研究[J]. 施志佳,陆毓峰. 宇航学报. 1995(01)
本文编号:35470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3547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