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逻辑论文 >

法定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逻辑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1 23:59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我国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也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发展至今。回顾控规的发展历程,在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控规由最初的一种便于城市建设管理的方式,逐渐成为了政府管理控制城市开发建设不可或缺的工具和管理手段之一。同时,随着近几年新版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国家级法律法规的出台,使控规的法律地位有了更加显著的提高。我们可以看到,在城市开发建设的管理和控制等方面,控规、尤其是控规的法定化起到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然而,在充分肯定法定控制详细规划对我国城市发展所起到的重要历史作用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控规,尤其是控规的法定内容在编制过程中,对面临的各种复杂问题所表现出的不适应性。作者认为,控规在编制过程中之所以出现各种问题,是由于在制定控规内容尤其是法定内容过程中,编制人员更多的是凭借经验感受或是主观判断来进行确定的,带有较大的主观性,而未能认识控规立法及其编制的根本依据,使控规无法完全适应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实际要求。因此,本文从城市发展特性和城市开发投资建设特点出发,认为城市的开发建设具有外部性、持续性、不可逆性等特... 

【文章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法定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逻辑性研究


《雁鸣湖控规》规划管理单元划分图

控制图,开发强度,控规,控制图


图 5-2 《雁鸣湖控规》开发强度控制图1)旅游设施用地开发强度:由于旅游设施用地更加强调环境的适宜性与生态型,因此建设用地面积不能超过总用地的 5%;2)居住用地分三个片区进行开发强度控制:低强度区:主要位于休闲旅游产业区内,强调生态性,因此容积率为 0.3-0.5、绿地率为不低于 45%、建筑密度不大于 15%;中低强度区:主要位于居住水城内,与雁鸣湖相邻,主要强调宜居性,在保证环境的同时兼顾适当的开发强度,因此容积率为 0.6-1.2、绿地率为不低于 40%、建筑密度不大于 20%;中高强度区:主要位于雁鸣新城内,以商务、研发等高端服务业为主,因此要保证一定的开发强度,同时要保证环境的适应性。基于此,容积率为 1.2-1.5、绿地率为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法制化探讨[J]. 李宛莹,葛幼松.  山西建筑. 2009(01)
[2]从控规的控制功能谈规划管理单元的新探索——以温州市规划管理为例[J]. 段丙庆,林观众.  规划师. 2008(12)
[3]全国控制性详细规划学术研讨会主要观点综述[J]. 丁志刚.  江苏城市规划. 2008(11)
[4]全国控制性详细规划学术研讨会主要观点综述[J]. 丁志刚.  江苏城市规划. 2008 (11)
[5]《城乡规划法》之后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从科学技术与公共政策的分化谈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困惑与出路[J]. 颜丽杰.  城市规划. 2008(11)
[6]试论我国城市规划的经济问题与对策[J]. 覃希.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8(09)
[7]新形势下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创新——珠海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工作实践探索[J]. 梁满和.  广东科技. 2008(12)
[8]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若干动态与思考[J]. 王骏,张照.  城市规划学刊. 2008(03)
[9]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法定化探索——广东的立法实践[J]. 杜辉.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 2008(01)
[10]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调整工作的问题与对策[J]. 李浩.  城市规划. 2008(02)

博士论文
[1]市场经济下城市规划管理运行机制的研究[D]. 严薇.重庆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中国城市规划中的利益平衡[D]. 王宝华.东北师范大学 2008
[2]统筹学指导下的我国快速城市化阶段控制性详细规划研究[D]. 卢新宇.同济大学 2008
[3]公共利益及市场经济规律对我国规划控制要素的影响研究[D]. 伍敏.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8
[4]基于外部性理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适应性分析[D]. 何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7
[5]我国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D]. 任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7
[6]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体系的适应性编制研究[D]. 令晓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7
[7]城市设计视角下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研究[D]. 徐桢敏.华中科技大学 2005
[8]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效性评价分析研究[D]. 吕慧芬.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5
[9]控制与引导——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的城市设计研究[D]. 刘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5630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35630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6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