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纳普归纳逻辑及其认知意蕴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5 02:12
古典归纳逻辑的认知价值受到质疑之后,以研究概率论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归纳逻辑兴起。这是一次由定性认知向定量认知的转变,其中卡尔纳普所构建的归纳逻辑最富有创新性与成效。他的理论为解决休谟问题打开了新的研究思路,在一定意义上重塑了归纳逻辑的认知价值。随着人们认知环境的复杂多变,卡尔纳普归纳逻辑的局限性慢慢显现。全文梳理了卡尔纳普归纳逻辑的发展脉络,对卡尔纳普归纳逻辑的认知价值进行了分析,以期对归纳逻辑理论有更加深入地了解。文中在阐述卡尔纳普归纳逻辑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它对人们进行认知活动产生的影响和意义。追溯了卡尔纳普归纳理论产生的根源,深入了解其理论构建的基础。通过对“概率蕴涵”与“逻辑蕴涵”的对比分析,文章进一步阐明了卡尔纳普归纳理论的核心概念“确证度”,在阐释卡尔纳普归纳逻辑体系的基础上,对其认知意蕴与价值进行了探讨。卡尔纳普运用先验演绎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休谟疑难,对于重塑归纳逻辑的认知价值具有重要意义。他提出有限归纳机器为机器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概率蕴涵”对于人们在知识获取与科学实验中具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但是其理论需要向非单调性和不完全性转变,才能适应人类认知的复杂性与多元性。...
【文章来源】:燕山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目的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卡尔纳普归纳逻辑的来源
2.1 古典概率论与逻辑贝叶斯理论
2.1.1 古典概率论来源
2.1.2 逻辑贝叶斯理论
2.2 现代归纳逻辑对卡尔纳普思想的影响
2.2.1 卡尔纳普对凯恩斯概率理论的传承
2.2.2 杰弗里斯概率公理对卡尔纳普概率逻辑的渗透
2.2.3 卡尔纳普概率逻辑对赖欣巴哈频率理论的批判吸收
2.3 数理逻辑发展与物理学对卡尔纳普思想的影响
2.3.1 符号逻辑奠定了卡尔纳普概率理论的基础
2.3.2 物理实验对卡尔纳普逻辑学研究的启发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卡尔纳普归纳逻辑的主要内容
3.1 归纳逻辑与演绎逻辑的辩证关系
3.1.1 关于波普尔的证伪理论
3.1.2 归纳逻辑与演绎逻辑三项基本任务的对比
3.2 卡尔纳普概率逻辑与统计概率理论
3.2.1 卡尔纳普概率逻辑与统计概率的定义比较
3.2.2 卡尔纳普概率逻辑的分析性与统计概率的综合性比较
3.2.3 卡尔纳普概率逻辑与统计概率的适用范围比较
3.3 卡尔纳普归纳逻辑理论体系
3.3.1 卡尔纳普的形式语言
3.3.2 形式语言基础上的形式语义
3.3.3 状态描述、Q谓词与结构描述
3.4 C函数
3.4.1 正则C函数
3.4.2 对称C函数
3.4.3 C*函数和C+函数
3.5 λ系统
3.5.1 λ系统的基本概念
3.5.2 λ系统中C函数需要满足的条件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卡尔纳普归纳逻辑的评价
4.1 卡尔纳普归纳逻辑的理论价值
4.1.1 卡尔纳普对于休谟问题的回答
4.1.2 有限的归纳机器
4.1.3 为科学实践提供合理的依据
4.2 卡尔纳普归纳逻辑理论的局限
4.2.1 语言系统L的状态描述
4.2.2 “概率1”概念合理性的质疑
4.2.3 纯分析性的陈述无法扩展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卡尔纳普归纳逻辑理论的认知意蕴
5.1 概率归纳逻辑的认知特点
5.1.1 归纳逻辑的认知转变
5.1.2 帕斯卡概率流派的横向比较
5.2 卡尔纳普归纳逻辑的认知价值
5.2.1 卡尔纳普归纳推理的五种主要类型
5.2.2 卡尔纳普归纳逻辑的认知局限性与转变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逻辑学70年:历程与反思[J]. 陈波. 社会科学文摘. 2019(12)
[2]答案抽取的机器学习实现[J]. 李洪吉. 计算机产品与流通. 2019(10)
[3]基于归纳逻辑的人工智能研究[J]. 史红继,杨程.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19(01)
[4]逻辑学观念的再认识——由《当代逻辑的多向度研究》引发的思考[J]. 何向东.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3)
[5]国内卡尔纳普科学哲学思想研究概况[J]. 肖显静,刘日. 创新. 2016(06)
[6]新休谟及其实在论的因果观[J]. 铁省林.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1)
[7]有限模型下的模态概率逻辑[J]. 肖波. 逻辑学研究. 2014(03)
[8]认知科学视域下的归纳逻辑研究述评[J]. 刘邦凡,何向东. 逻辑学研究. 2014(01)
[9]逻辑哲学与哲学逻辑[J]. 朱建平.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04)
[10]归纳问题和卡尔纳普的解答[J]. 陈建. 毕节学院学报. 2012(05)
硕士论文
[1]基于一般框架的概率动态认知逻辑初探[D]. 张志金.西南大学 2019
[2]贝叶斯条件决策理论研究[D]. 谭硅圆.湘潭大学 2019
[3]卡尔纳普逻辑语义学研究[D]. 胡小伟.河北大学 2018
[4]卡尔纳普归纳逻辑及其意义探析[D]. 李睿红.西南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607714
【文章来源】:燕山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目的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卡尔纳普归纳逻辑的来源
2.1 古典概率论与逻辑贝叶斯理论
2.1.1 古典概率论来源
2.1.2 逻辑贝叶斯理论
2.2 现代归纳逻辑对卡尔纳普思想的影响
2.2.1 卡尔纳普对凯恩斯概率理论的传承
2.2.2 杰弗里斯概率公理对卡尔纳普概率逻辑的渗透
2.2.3 卡尔纳普概率逻辑对赖欣巴哈频率理论的批判吸收
2.3 数理逻辑发展与物理学对卡尔纳普思想的影响
2.3.1 符号逻辑奠定了卡尔纳普概率理论的基础
2.3.2 物理实验对卡尔纳普逻辑学研究的启发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卡尔纳普归纳逻辑的主要内容
3.1 归纳逻辑与演绎逻辑的辩证关系
3.1.1 关于波普尔的证伪理论
3.1.2 归纳逻辑与演绎逻辑三项基本任务的对比
3.2 卡尔纳普概率逻辑与统计概率理论
3.2.1 卡尔纳普概率逻辑与统计概率的定义比较
3.2.2 卡尔纳普概率逻辑的分析性与统计概率的综合性比较
3.2.3 卡尔纳普概率逻辑与统计概率的适用范围比较
3.3 卡尔纳普归纳逻辑理论体系
3.3.1 卡尔纳普的形式语言
3.3.2 形式语言基础上的形式语义
3.3.3 状态描述、Q谓词与结构描述
3.4 C函数
3.4.1 正则C函数
3.4.2 对称C函数
3.4.3 C*函数和C+函数
3.5 λ系统
3.5.1 λ系统的基本概念
3.5.2 λ系统中C函数需要满足的条件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卡尔纳普归纳逻辑的评价
4.1 卡尔纳普归纳逻辑的理论价值
4.1.1 卡尔纳普对于休谟问题的回答
4.1.2 有限的归纳机器
4.1.3 为科学实践提供合理的依据
4.2 卡尔纳普归纳逻辑理论的局限
4.2.1 语言系统L的状态描述
4.2.2 “概率1”概念合理性的质疑
4.2.3 纯分析性的陈述无法扩展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卡尔纳普归纳逻辑理论的认知意蕴
5.1 概率归纳逻辑的认知特点
5.1.1 归纳逻辑的认知转变
5.1.2 帕斯卡概率流派的横向比较
5.2 卡尔纳普归纳逻辑的认知价值
5.2.1 卡尔纳普归纳推理的五种主要类型
5.2.2 卡尔纳普归纳逻辑的认知局限性与转变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逻辑学70年:历程与反思[J]. 陈波. 社会科学文摘. 2019(12)
[2]答案抽取的机器学习实现[J]. 李洪吉. 计算机产品与流通. 2019(10)
[3]基于归纳逻辑的人工智能研究[J]. 史红继,杨程.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19(01)
[4]逻辑学观念的再认识——由《当代逻辑的多向度研究》引发的思考[J]. 何向东.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3)
[5]国内卡尔纳普科学哲学思想研究概况[J]. 肖显静,刘日. 创新. 2016(06)
[6]新休谟及其实在论的因果观[J]. 铁省林.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1)
[7]有限模型下的模态概率逻辑[J]. 肖波. 逻辑学研究. 2014(03)
[8]认知科学视域下的归纳逻辑研究述评[J]. 刘邦凡,何向东. 逻辑学研究. 2014(01)
[9]逻辑哲学与哲学逻辑[J]. 朱建平.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04)
[10]归纳问题和卡尔纳普的解答[J]. 陈建. 毕节学院学报. 2012(05)
硕士论文
[1]基于一般框架的概率动态认知逻辑初探[D]. 张志金.西南大学 2019
[2]贝叶斯条件决策理论研究[D]. 谭硅圆.湘潭大学 2019
[3]卡尔纳普逻辑语义学研究[D]. 胡小伟.河北大学 2018
[4]卡尔纳普归纳逻辑及其意义探析[D]. 李睿红.西南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6077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3607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