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自治研究的范式转换 ————“庄稼人自己做主”的外在实践与内在理路
发布时间:2023-05-06 17:17
我国业已诞生、推进与完善数十年之久的村民自治制度,是一场前无古人的伟大政治-社会实践,其核心要旨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庄稼人自己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要件。对村民自治制度的深入探索与严肃研讨,离不开对该领域学术史的回溯。村民自治研究要从“庄稼人自己做主”的实践中获得“原材料”,而村民自治实践也需要从前辈学人的理论研究中汲取“养分”,这便是村民自治中“内在理路”与“外在实践”相得益彰的互动关系。村民自治的外在实践之路,历经风雨逐渐地得以嬗变与深化。从实践中出发、又立足于实践的村民自治学术研究,也有其自身嬗变的内在理路。如同村民自治实践可分为若干个时段,村民自治研究也可划为数个阶段,不同阶段有不同讨论主题、探索方法、研究进路。最早的研究是偏向规范分析的“价值-制度”路径,因为相对比较关注于规范性研究,而应该算“前范式”研究;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首次将村民自治研究予以“科学”化、实证化,为回答基层民主实践中具体问题而创构“条件-形式”范式;是该领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范式转换”,是研究方法上的“革命”;而以实践中制度创新为重点的“规则-程序”范式是前者的再深化、再拓展;“治理...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研究目标及缘由
二、问题意识
三、研究方法
(一) 社会科学哲学的分析方法
(二) 知识社会学研究方法
(三) 知识系谱学研究方法
四、研究路线
五、概念界定
(一) 科学之定义
(二) “范式”与“前范式”之定义
(三) “科学革命”的概念
第二章 村民自治“价值—制度”路径:缘起、应用与不足
一、作为“前范式”的“价值-制度”研究:缘起与应用
二、“价值-制度”路径的意义及不足
第三章 村民自治研究的首次范式转换:“条件-形式”范式的发端与意义
一、“条件—形式”研究的学理渊源与应用缘起
二、“条件—形式”范式的学术创建及理论意义
第四章 村民自治实践与理论再升级:“规则-程序”范式的兴起
一、村民自治实践的新气象与“规则-程序”范式之起源
二、“规则-程序”范式的学术意义及理论特色
第五章 未竟的学术创新之路:党的十九大与村民自治研究的“治理-有效”路径
一、新号召、新征程推动村民自治实践创新
二、“治理-有效”路径的新思路、新特质
第六章 村民自治“外在实践创新”与“内在范式转换”的关联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809307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研究目标及缘由
二、问题意识
三、研究方法
(一) 社会科学哲学的分析方法
(二) 知识社会学研究方法
(三) 知识系谱学研究方法
四、研究路线
五、概念界定
(一) 科学之定义
(二) “范式”与“前范式”之定义
(三) “科学革命”的概念
第二章 村民自治“价值—制度”路径:缘起、应用与不足
一、作为“前范式”的“价值-制度”研究:缘起与应用
二、“价值-制度”路径的意义及不足
第三章 村民自治研究的首次范式转换:“条件-形式”范式的发端与意义
一、“条件—形式”研究的学理渊源与应用缘起
二、“条件—形式”范式的学术创建及理论意义
第四章 村民自治实践与理论再升级:“规则-程序”范式的兴起
一、村民自治实践的新气象与“规则-程序”范式之起源
二、“规则-程序”范式的学术意义及理论特色
第五章 未竟的学术创新之路:党的十九大与村民自治研究的“治理-有效”路径
一、新号召、新征程推动村民自治实践创新
二、“治理-有效”路径的新思路、新特质
第六章 村民自治“外在实践创新”与“内在范式转换”的关联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8093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3809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