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逻辑论文 >

“涵谓”与“指谓”的历史考察

发布时间:2017-07-02 05:16

  本文关键词:“涵谓”与“指谓”的历史考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涵谓"一词最早见于13世纪哈里斯的亚历山大的著作中,"指谓"一词最早见于12世纪阿伯拉尔的著作中,在之后的六七百年时间里,这两个词各自经历着自身的意义变迁,并无任何直接的关联。直至19世纪,在约翰·穆勒的《逻辑体系》中,这两个词才第一次作为一对相关术语一起出现并具有了一种相对确定的意义和用法。此后,"涵谓"与"指谓"和"内涵"与"外延"、"涵义"与"指称"一起成为哲学或逻辑学中的三对重要术语。
【作者单位】: 湖北大学哲学学院;
【关键词】涵谓 指谓 约翰·穆勒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资助项目:14BZX076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资助项目:13YJA72040002 湖北省教育厅一般资助项目:2012Y006
【分类号】:B81
【正文快照】: Peter Geach在其《指称与普遍性:对一些中世纪和现代理论的考察》一书中说,“denote”这个词的整个历史就是“一个悲伤的混乱故事”,直至他那个时代,许多学者仍在不同的意义上来使用这个词,如,Alonzo Church用“denote”来表示Gottlob Frege的“指称”(bedeuten),Willard V.O.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守奎;;“个体”何以成为一个问题——从指谓分析法看[J];求是学刊;2013年04期

2 屠友祥;符号的空洞性与充实性[J];文艺理论研究;2004年06期

3 王道君,姜成林;语词意义的三种样态[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5期

4 然;;朋友告诉的并不是奢望——《朋友告诉你》读后[J];小说评论;1990年03期

5 徐长福;;意义分析与指谓异质性[J];理论探讨;2009年04期

6 张梦井;论三级指谓的语义特征[J];惠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7 徐长福;;何谓异质性?——从定义的指谓分析来看[J];求是学刊;2013年04期

8 胡家祥;“情”的字义转化[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9 徐长福;;论一阶谓[J];社会科学辑刊;2010年05期

10 李志敏;“支那”名号涵义及指谓问题[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6年02期


  本文关键词:“涵谓”与“指谓”的历史考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86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5086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6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