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言语行为的博弈论语用学分析
发布时间:2017-07-05 13:00
本文关键词:间接言语行为的博弈论语用学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间接言语行为 信号博弈 强重复最优应答推理 共感 合理否认
【摘要】:在日常交际中,人们所表达的用意通常超出了他们话语的字面用意。按照言语行为理论,这种语用现象被称为间接言语行为。一些间接言语行为在日常交际中频繁出现,一般可以脱离语境来理解,我们称这些间接言语行为具有规约性的特征。此外,人们对间接言语行为的使用受到具体交际情境的相关因素影响,因此,对间接言语行为的研究应包括对其使用条件的考察。传统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仅注重听话人对间接言语行为的理解,这种单一视角的研究方法不能满足我们深入分析间接言语行为的约定性特征及其使用条件问题的需要。博弈论语用学方法从交际双方互动的角度,考察他们在使用和理解间接言语行为时的理性决策,有助于我们分析间接言语行为的相关特征。针对间接言语行为的交际,我们区分两大类交际情形——确定合作交际和不确定合作交际,并分别建立相应的信号博弈模型加以描述。在对信号博弈模型的选择方面,我们在van Rooij和Sevenster的模型基础上,加入Parikh的意义函数,既保证了对直接言语行为和间接言语行为的区分,又排除了虚假信息对模型带来的干扰。在对模型的求解方面,我们选择Franke的重复最优应答(IBR)推理作为基本推理框架。IBR推理从内部视角模拟交际者的相互推理过程,它所提供的解的概念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在Franke的基础上,我们加入高阶信念以及策略过滤器的概念,建立强IBR推理,分别实现共感程度以及合理否认两个参数在推理模型中的量化,从而通过博弈的解的概念考察这两个参数与间接言语行为使用条件的关系。经过建模、推理以及求解,我们指出,间接言语行为的规约性来自于人们在交际中体现出的理性以及对理性的信念。我们也证明了,间接言语行为的使用条件为:如果是在确定合作的交际中,那么交际双方的共感强度越强,他们越有可能使用间接言语行为;如果是在不确定合作的交际中,那么人们普遍倾向于使用间接言语行为。
【关键词】:间接言语行为 信号博弈 强重复最优应答推理 共感 合理否认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1-0
【目录】:
- 致谢5-7
- 摘要7-8
- Abstract8-15
- 1 绪论15-27
- 1.1 研究对象15-17
- 1.2 研究现状与不足17-21
- 1.3 研究问题21
- 1.4 理论框架21-24
- 1.5 选题意义24-25
- 1.6 论文结构25-27
- 2 间接言语行为研究综述27-59
- 2.1 什么是间接言语行为27-35
- 2.1.1 言语行为理论27-33
- 2.1.2 字面用意假设与间接言语行为33-35
- 2.2 主要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35-47
- 2.2.1 Searle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36-40
- 2.2.2 Gordon和Lakoff的会话假定理论40-43
- 2.2.3 习语理论43-47
- 2.2.4 语境改变论47
- 2.3 现有研究的不足47-57
- 2.3.1 对规约性的解释47-55
- 2.3.2 对使用条件的考察55-57
- 2.4 小结57-59
- 3 间接言语行为博弈论分析的理论基础59-103
- 3.1 博弈论语用学59-83
- 3.1.1 博弈及其求解60-67
- 3.1.2 语言交际的信号博弈模型67-70
- 3.1.3 信号博弈的两种解决路径70-83
- 3.2 信号博弈与间接言语行为的契合83-90
- 3.2.1 相关概念的契合83-85
- 3.2.2 恰当性与收益函数85-87
- 3.2.3 间接表达与附加收益87-90
- 3.3 间接言语行为信号博弈的建立90-101
- 3.3.1 交际情形的分类90-93
- 3.3.2 确定合作交际模型93-97
- 3.3.3 不确定合作交际模型97-101
- 3.4 小结101-103
- 4 间接言语行为在博弈模型中的语用推理103-149
- 4.1 Franke的IBR推理103-120
- 4.1.1 基本假设103-108
- 4.1.2 推理模型108-113
- 4.1.3 Horn等级含义的IBR分析113-120
- 4.2 间接言语行为的强IBR推理120-148
- 4.2.1 高阶信念与确定合作交际的强IBR推理121-134
- 4.2.2 策略过滤器与不确定合作交际的强IBR推理134-148
- 4.3 小结148-149
- 5 间接言语行为在博弈模型中的语用解释149-181
- 5.1 规约性149-159
- 5.1.1 Lewis的规约性理论149-155
- 5.1.2 博弈模型与间接言语行为的规约性155-159
- 5.2 确定合作交际中的共感159-170
- 5.2.1 共感理论159-165
- 5.2.2 共感程度与高阶信念165-170
- 5.3 不确定合作交际中的否认170-180
- 5.3.1 间接言语行为的合理否认性170-176
- 5.3.2 否认与策略过滤器176-180
- 5.4 小结180-181
- 结论与展望181-187
- 6.1 研究结论181-183
- 6.2 创新之处183-184
- 6.3 不足之处184-185
- 6.4 研究展望185-187
- 参考文献187-193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193
本文编号:5220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522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