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与悖论:从减缩论与双真论的观点看
本文关键词:真与悖论:从减缩论与双真论的观点看
更多相关文章: 真 减缩论 等值图式 真理论悖论 双真论 超相容性
【摘要】:真理论与悖论研究是当代哲学、尤其是逻辑哲学与语言哲学关注的热点领域,减缩论和双真论是其中最为前沿的两个思潮。论文首先从减缩论的观点看“真”,继而考察悖论对“减缩真”的挑战,最后从双真论的观点化解减缩论与悖论共存所可能导致的理性危机。本文的“逻辑起点”是真理论中的减缩论。首先考察“元真理论”视域下的减缩论。所谓“元真理论”,是以“真理论”而非以“真”为研究对象的二阶理论。论文将其划分为“经验路向”和“先验路向”。“经验路向”以哈克的真理论家谱和柯卡姆归纳的真理论研究方案为代表,对其考察有助于确定减缩论在真理论发展史中的位置以及减缩论与其他真理论的“拓扑”关联。“先验路向”以索姆斯、德维特、米建国和林奇等人的工作为代表,对其考察将揭示“真之减缩”乃是对“真”在语词与概念、概念与属性、语言学层次与形上学层次等方面进行区分与辨析的的必然后果。以上工作都将说明减缩论之出现的合理性。本文接下来转向对“真之减缩”的内部考察,以弗雷格、莱姆塞的冗余论和霍里奇的极简论为例,对比梳理“前塔斯基”与“后塔斯基”时期的减缩论,以理解“真之减缩”从素朴直觉到精致表述的进化。论文突出了等值图式(E)之于减缩论的作用,并且通过阐释塔斯基的真之图式(T)与减缩论的等值图式(E)的内涵,分析减缩论与塔斯基真之语义论和蒯因去引号论的关系。重要的是,通过(E)图式与(T)图式的相似性,将减缩论与真理论悖论二者关联。在考察减缩论者对悖论的态度时,论文梳理了霍里奇关于从极简论中导出悖论的分析,批评了霍里奇对悖论的处理,表明将(E)图式的某些实例排除在理论以外的做法是对减缩论立场的背叛。随后,论文对比考察了杰西·毕奥基于真之减缩论立场对悖论的分析。在毕奥的理论中,语义悖论被当做自然语言中由于引入真值谓词而无意产生的“副产品”。尽管从减缩论看来,加之于直陈句的“是真的”由于对世界无所说而表现出透明性,但严格地说,真值谓词却不能由于透明性而被消除,因为在真值归属不明确或者“概括表述”下,它对语句的表达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对减缩论者而言,与其以破坏自身原则为代价去消除悖论,不如去容纳悖论。采纳“容悖”策略的减缩论者因而成为主张存在“双真表述”或者“真矛盾”的双真论者。出于减缩的目的,论文选择将“温和双真论”作为减缩论处理悖论问题的理论搭档。尽管双真论不是逻辑理论,但由于其所声明的内容与矛盾律所要求的“不矛盾规范”实际冲突,当代双真论者需要为自己的哲学信念寻找超越经典逻辑相容性制约的、能够合理刻画不相容语言的逻辑系统。论文考察了双真论者普遍采纳的超相容性逻辑LP。LP的三值语义可以直观地为悖论性语句赋值,并且使得原经典逻辑中的“爆炸原则”(ECQ)不再成立,阻止“从矛盾推出一切”的后果,确保自身既能够处理包含矛盾的推理,又是一个足道的系统。然而LP的缺陷是分离规则(MP)在其中不再成立。由于MP也是被广泛应用的日常论证形式,此缺陷很大程度上削弱了LP在不相容语言中刻画推理的实力。本文讨论了双真论者对以上问题的回应。其一是“积极对策”,即为LP找回MP。其外延路向是为LP增添一个可拆分的蕴涵,它能使得MP成立,但不能避免柯里悖论。内涵路向是分别引入“正常世界”与“反常世界”,令MP在正常世界中成立,并且在反常世界中推导不出柯里悖论,但此路向也有难以令人满意的缺点。其二是“消极对策”,即毕奥与合作者提出的构建“无MP的逻辑”(LWD),以之说明日常的“MP式推理”在MP不成立的情况下如何实现。本文讨论了毕奥的LP+,它是LP的多结论逻辑扩充,保证LP的有效推论仍然成立,并使得一些LP无效推论(如MP)的多结论形式也成立。毕奥把区分推理和逻辑作为说明“MP式推理”的关键。LP+表明,“逻辑”只为“MP式推理”给出了双结论后承:一个是期待应用MP得到的公式,另一个是矛盾式。决定最终选择的,只能是逻辑以外的原则,比如理性要求的“拒斥不相容”。本文认为,尽管毕奥说明了为何即使MP无效,但进行“MP式推理”仍是理性的行为,但他未能给出“拒斥不相容”作为双真论者之理性原则的依据。因此,论文最后尝试为毕奥的方案给出一个更好的说明。说明的思路是,用亚里士多德的现实哲学做依据,区分亚式/反亚式逻辑,以“选择”为界,辨析主导逻辑从反亚式到亚式的切换。由此,一方面对经典逻辑面向实在世界之可行做辩护,一方面区分刻画不同层次对象的不同的逻辑,为LP+做合理性辩护。双真论与减缩论的结合,以及从LP到LP+的理论完善说明了:即使减缩论的特征主张能够导致悖论,它仍然可以既不被矛盾“证伪”,又最大程度地满足理性的要求。
【关键词】:真 减缩论 等值图式 真理论悖论 双真论 超相容性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1-0
【目录】:
- 中文摘要3-6
- ABSTRACT6-11
- 第1章 引言11-34
- 1.1 背景描述11-16
- 1.2 文献综述16-29
- 1.2.1 真理论和真之减缩论16-20
- 1.2.2 减缩论与悖论的关系20-21
- 1.2.3 双真论和“悖论逻辑”21-27
- 1.2.4 非经典逻辑哲学27-29
- 1.3 篇章结构29-31
- 1.4 学术价值与创新之处31-34
- 第2章 元真理论视域下的减缩论34-48
- 2.1 作为二阶理论的“元真理论”34-36
- 2.2 元真理论的“经验路向”36-40
- 2.2.1 哈克的真理论家谱36-38
- 2.2.2 柯卡姆的真理论方案38-40
- 2.3 元真理论的“先验路向”40-45
- 2.3.1 真理论的形上学/语言学层面41-43
- 2.3.2 健全/减缩的真理论43-45
- 2.4 总结与评论45-48
- 第3章 “真”之减缩48-73
- 3.1 “前塔斯基”:弗雷格与莱姆塞的素朴直觉48-53
- 3.2 真理论的“塔斯基转折”53-65
- 3.2.1 塔斯基的语义真理论与(T)图式53-59
- 3.2.2 蒯因对(T)图式的去引号解释59-65
- 3.3 “后塔斯基”:霍里奇的精致表述65-71
- 3.4 总结与评论71-73
- 第4章 减缩真与不相容语言73-87
- 4.1 作为一般方法论的减缩论73-76
- 4.2 减缩论与真理论悖论76-79
- 4.2.1 (E)图式与(T)图式76-77
- 4.2.2 (E)图式与“真理论悖论”77-79
- 4.3 从“解悖”到“容悖”79-85
- 4.4 总结与评论85-87
- 第5章 “在减缩真中保留悖论”:双真论者的超相容性逻辑87-109
- 5.1 双真论者对逻辑的选择87-91
- 5.2 超相容性逻辑LP与Modus Ponens的失效91-96
- 5.3 找回MP的两个策略及其失败96-98
- 5.4 为不相容语言构造“无MP的逻辑”LP+98-102
- 5.5 我的辩护与反思:六组问答102-109
- 结语109-111
- 参考文献111-122
- 后记122-127
- 致谢127-131
- 附录1: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131-13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庆增;哲学的相容性[J];洛阳师专学报;1999年03期
2 刘艳芳,张侃;两类线索相容性的比较研究[J];心理学报;2001年02期
3 齐冰;白学军;沈德立;;任务转换中的反应—反应相容性效应[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年01期
4 杨诗振;略论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相容性[J];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5 刘艳芳;S—R相容性的最新理论研究[J];心理科学;1998年06期
6 周慧;;弱者人权与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相容性——一种法伦理的视角[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4期
7 孔俊安;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相容性[J];殷都学刊;1994年02期
8 孔风;游旭群;;时间词呈现形式对空间-时间相容性效应的影响[J];心理科学;2012年06期
9 詹世友;;论权利与美德的相容性[J];道德与文明;2012年05期
10 娄振山,程军莉,许涛;飞行员妻子性格相容性与多项心理社会因素的关系[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颖;张侃;;方位词视觉突显的刺激-刺激相容性与刺激-反应相容性[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计剑;浦鸣;李晓林;沈家骢;;多肽修饰的梳状聚乙二醇改性表面及其内皮细胞相容性[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张骏;章庆国;张娇;;新型多孔双相磷酸钙支架与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相容性的体外实验研究[A];第四届华东六省一市整形外科学术会议暨2007年浙江省整形、美容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4 阎志超;张宝庆;刘琛阳;;相容性聚合物共混物动力学[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4分会:流变学[C];2014年
5 郭荣化;李勇;;小样本试验中验前数据与现场数据相容性检验方法研究[A];第13届中国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齐冰;白学军;;转换条件、反应相容性、材料性质对任务转换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谭庆刚;计剑;沈家骢;;层层自组装技术构建抗凝血表面[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8 宋晓蕾;游旭群;;水平和垂直的Simon效应的比较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曹晓东;张俐娜;;分子量对聚氨酯/苄基淀粉半互穿聚合物网络相容性和性能的影响[A];第四届全国高聚物分子表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曾鸣;李爱萍;陈敬中;;超声对甲壳素晶须/水性聚氨酯新型复合膜相容性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兰;提高领导班子心理相容性初探[N];经济信息时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洪光;真与悖论:从减缩论与双真论的观点看[D];南京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赵升;镁表面构建兼顾腐蚀控制和骨相容性己二胺四甲基叉膦酸涂层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王学良;相容性溶质对L.bulgaricus 3的渗透保护作用及其对细胞膜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冯春;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相容性与矛盾性[D];河南大学;2009年
4 许苍竹;约束满足问题的自适应相容性算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5 廖云峰;兔膀胱移行细胞原代培养及其与丝素膜相容性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8年
6 陈红;聚乳酸的合成及与聚乙烯醇复合材料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7 李文强;汽车用PC/PBT合金材料性能的研究[D];东华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5265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526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