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素《论指称》研究的一个教条
本文关键词:罗素《论指称》研究的一个教条
更多相关文章: 《论指称》 指称理论 罗素悖论 非受限变元原则
【摘要】:罗素的《论指称》一文在研究成果中存在着一个教条,即该文的主旨是解决"非存在物"、"同一律失效"与"排中律失效"这三大哲学难题。实际上,罗素在1903年《数学原则》中的指称理论足以解决这三大哲学难题。《论指称》只是罗素解决悖论系列工作中的一部分。它为罗素提供了一种解决悖论的工具,即摹状词的逻辑分析方法。通过这种方法,罗素成功地消除了引发罗素悖论的"那个由不包含自身的类所组成的类",并维护了《数学原则》中的非受限变元原则。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哲学系;
【关键词】: 《论指称》 指称理论 罗素悖论 非受限变元原则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无信念的知识论研究”(411CZX045)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当代信念理论研究”(210YJC720067)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哲学前沿问题研究”(2011221024) 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知识与信念的关系论争”(2010C004)
【分类号】:B089;B81
【正文快照】: 《论指称》(On Denoting①)是当代分析哲学最重要的论文之一。笔者认为,罗素的《论指称》一文在研究成果中存在着一个教条,即该文的主旨是解决“非存在物”、“同一律失效”与“排中律失效”这三大哲学难题。国内的一些研究者只围绕《论指称》中所提出的三个哲学难题来研究罗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杨雪芹;;重读经典:罗素的摹状词理论[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贾可春;罗素的摹状词理论[J];哲学研究;2004年09期
3 李娜;魏燕侠;;谓词抽象及其作用[J];哲学动态;2008年05期
4 郑伟平;;论罗素《数学原则》中的联结词[J];哲学研究;2009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程;邱紫华;;不能不说的话:维特根斯坦与弗雷格、罗素[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2 贾国恒;;摹状词与专名的关系解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3 孙显元;;二元 多元 和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侍中;中西思维方式差异说辩难[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5 吴家荣,许心宏;过程即目的:对生存悲剧的思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杨丽萍;;论教师实践知识及其彰显[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7 章文军;;评尼采的超人学说[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9期
8 王习胜;;道德悖论的消解路向——基于逻辑解悖角度的思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9 孙显元;;悖论和道德悖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10 季爱民;罗龙祥;;本体论与人生价值:当代本体论研究述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桂波;;科学精神与伦理精神[A];伦理视野下的社会发展——第17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王帅;;比较孔子的“忧”与海德格尔的“忧”及在教育上的现实意义[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袁张帆;;海德格尔存在论的语言观对思想政治教育语言的启示[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陈凡;;技术图景中人主体性的缺失与重构[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5 骆天银;;杜威的民主思想与我国的民主建设[A];“杜威思想的当代意义”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6 郭武;党惠娟;;文化、信仰和理性:民族环境习惯法重生的三个基点[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廖琳;龚启荣;;论罗素的逻辑主义[A];贵州制约逻辑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首届全国性逻辑系统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王虎;陈清;;网络恶搞:伪民主外衣下的集体狂欢[A];和谐社会、公民社会与大众媒介[C];2007年
9 郭玮;;审美哲学还是实践哲学?——Bennett Reimer与David J.Elliott音乐教育哲学思想的比较[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10 翟玉章;杨玲;;现代逻辑和哲学的进步[A];第八届全国分析哲学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高玉兰;解构主义视阈下的文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高涵;法兰克福学派的知识社会学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费多益;论科学的合理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董岭;艺术功能论[D];暨南大学;2001年
7 邢占军;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的编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叶信治;提高大学课程实践自觉性的哲学探讨[D];厦门大学;2003年
9 李庆宗;在理性与价值之间[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10 缪柏平;艾思奇哲学道路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羡;我国两性收入差距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孙欢;政治参与的伦理维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魏红杰;罗素社会历史观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锋;阅读教学中“对话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李倩;党员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程度与其归属感和责任感关系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艳萍;灵魂的唤醒与生存的超越[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段艳;论休谟史学[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马丽;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逻辑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9 马海燕;马克思哲学与后现代主义哲学比较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10 李英;镜与空[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金辉;罗素分析哲学的逻辑表达式——读罗素《摹述词和不完全符号》[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2 刘宇红,梁晓波;摹状词理论的认知语言学透析[J];外语学刊;2004年01期
3 高云球;;试论语言本体论的哲学基础[J];外语学刊;2008年05期
4 涂纪亮;西方语言哲学研究的现状与前景[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玮;;论“白马非马”的语义学价值[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2 王敏;韩秀萍;;论弗雷格的指称理论[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8年04期
3 金毅强;;塞尔指称理论的几个问题[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4 李瑞;;专名的涵义和指称[J];文教资料;2010年30期
5 刘永耕;;《马氏文通》的指称理论[J];中国语文;1998年06期
6 任远;;指称问题的概念家族和层次框架[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7 李勇;张存建;;专名的涵义与指称研究述评[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8期
8 常立涛;王磊;;浅析弗雷格的涵义和指称理论[J];毕节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9 张灏;;论Qua-问题——兼为克里普克辩护[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0年06期
10 贾向桐;;科学实在论的指称问题与拉姆齐语句的解答[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军;;论作为语用学概念的“逻辑悖论”——兼复马佩先生[A];逻辑、语言与思维——周礼全先生八十寿辰纪念文集[C];2001年
2 杨子京;;从开放的角度看悖论问题[A];1996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6年
3 杨子京;;从事物作用、反作用的辩证关系看“悖论”与“开放”的意义[A];逻辑今探——中国逻辑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6年
4 李娜;;论20世纪集合论的发展[A];逻辑研究文集——中国逻辑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5 张建军;;广义逻辑悖论研究及其社会文化功能论纲[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6 吴允曾;;关于形式化的几个问题[A];金岳霖学术思想研究——金岳霖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1985年
7 张四化;葛宇宁;;从对集合论悖论的剖析看制约逻辑的客体性[A];贵州制约逻辑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首届全国性逻辑系统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李娜;;论超穷数理论的发展[A];逻辑今探——中国逻辑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6年
9 梁庆寅;;略论真值载体[A];1996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6年
10 白扬文;;模糊组分原理及其应用[A];数学及其应用文集——中南模糊数学和系统分会第三届年会论文集(下卷)[C];199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韩清秀 邵开裕;科学世纪与科学精神[N];重庆日报;2000年
2 戈莱格·莱斯特尔 墨尔本大学哲学、人类学和社会研究学院,焦兵编译,,熊明辉校;《澳洲逻辑学杂志》简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琼;虚构的语言哲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殷杰;哲学对话的新平台[D];山西大学;2002年
3 李涤非;基因与身体的哲学[D];武汉大学;2005年
4 龙小平;可能世界中的名称和同一性[D];西南大学;2007年
5 薄谋;新弗雷格算术的一致性和解释性[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博;浅析普特南指称理论[D];西南大学;2010年
2 毋东花;名称指称理论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荣立武;语言与逻辑——维特根斯坦前期哲学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4 李娟;摹状词理论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吕进;同一性与指称理论评析[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武庆荣;索引词研究述评[D];西南大学;2009年
7 陈英;普特南实在论思想探析[D];湘潭大学;2006年
8 徐莹;罗素意义指称理论述评及与《指物论》之比较[D];西南大学;2009年
9 柯进华;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论证的批判性考察[D];山西大学;2008年
10 陈永芳;现代汉语非量化名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5683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568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