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逻辑论文 >

关于分析哲学与辩证哲学的对话

发布时间:2017-08-08 11:09

  本文关键词:关于分析哲学与辩证哲学的对话


  更多相关文章: 辩证法 辩证逻辑 形式逻辑 逻辑矛盾 辩证矛盾 分析哲学


【摘要】:这是一次两位分析哲学学者(翟玉章和潘天群,代表对辩证法的批判一方)与两位辩证论者(桂起权和张建军,代表对辩证法的辩护一方)之间的四人讨论会,主要是讨论在辩证法(及辩证逻辑)与形式逻辑,连同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之间的关系问题,重点在于辩证矛盾和辩证逻辑。批评方翟和潘认为,"辩证逻辑"要么是混乱的,要么是非正统、非标准的变异逻辑。如果是前者,当以它宣扬赤裸裸的矛盾为由而抛弃之;如果是后者,它在逻辑家族中自有一席之地,但它和标准逻辑在概念上并不能相互定义。辩护方桂和张都提倡辩证逻辑,但在对形式逻辑及矛盾律的看法方面又不尽一致。张主张矛盾律和形式逻辑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可违背;辩证矛盾绝不是逻辑矛盾,而是形式逻辑处理不了的另类矛盾。桂主张辩证逻辑是一种非经典逻辑,一种变异逻辑,矛盾律虽然不可违背,却可以超越,经典逻辑只是变异逻辑的极限情况。变异逻辑才是普遍情况。讨论的目的只在于澄清概念,消除含混,至于谁对谁错,没有最后定论。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哲学系;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
【关键词】辩证法 辩证逻辑 形式逻辑 逻辑矛盾 辩证矛盾 分析哲学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现代逻辑与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思潮研究”(项目编号:12AZX009)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B81-05;B089
【正文快照】: 一、背景的交代张建军:在正式讨论开始之前,先交代一下这次“关于辩证法的专题讨论”的缘起和安排。今天安排的是“四方会谈”———翟玉章、潘天群代表辩证法的批判者,桂起权、张建军则代表辩证法的辩护者,PK一下(后文中简称翟、潘、桂、张)。这次对话的起因,缘于几天前在我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桂起权;;关于互补性逻辑、辩证逻辑及次协调逻辑——对马佩教授挑战的一种回应[J];河南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2 张建军;;论当代中国辩证逻辑研究的历史发展[J];河南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3 桂起权;姜小慧;;从辩证逻辑视角看微积分[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4 桂起权;;对我国辩证逻辑的历史发展之浅见——在纪念中国逻辑学会成立30周年大会上的报告[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年03期

5 王自华,桂起权;对微积分中辩证法的认识[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军;;论当代中国辩证逻辑研究的历史发展[J];河南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2 桂起权;;分析理性与辩证理性联手运用的智慧——《逻辑的社会功能》读后[J];河南社会科学;2012年01期

3 桂起权;古典经济学纲领与经济学革命的来龙去脉——用经济学方法论做辩证分析[J];经济评论;2004年04期

4 桂起权;邢如萍;;关于分子结构概念的语境依赖性之对话——语境论的化学哲学初探[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1年04期

5 卞兰芸;;浅谈辩证法思想在微积分中的体现[J];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12期

6 张序萍,朱建兵,张新代;微积分中的辩证法[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5期

7 桂起权;;“辩者21事”之解读:分析性理性要与辩证理性相结合[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8 陈一壮;;复杂性思维方式和辩证逻辑[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9 柳福祥;张明望;沈忠环;;三种极限定义的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07期

10 崔亦华;;无穷小与微分的思考[J];科技资讯;2012年2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桂起权;;“辩者21事”之解读——分析性理性要与辩证理性相结合[A];第八届全国分析哲学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煜瑞;数学教育文学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桂起权;次协调逻辑的悖论观[J];安徽大学学报;1992年01期

2 桂起权;;对复杂性研究的一种辩证理解[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3 桂起权;;2005:辩证逻辑正在向深度和广度拓进——国内若干流派重要观点解读[J];河南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4 曾庆福;张建军;;埃尔斯特“现实矛盾”思想解析[J];河南社会科学;2009年05期

5 桂起权,朱志方;次协调逻辑——辩证法的顶梁柱[J];江汉论坛;1988年12期

6 桂起权;姜小慧;;EPR悖论、量子远程关联及其判决性实验——从逻辑观点看[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09年06期

7 桂起权;;从逻辑哲学看模糊逻辑的形式化[J];逻辑学研究;2008年03期

8 张建军;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之辨──兼评黄、马、邓、桂之争[J];人文杂志;1997年03期

9 桂起权;;什么是次协调逻辑[J];逻辑与语言学习;1988年04期

10 桂起权;矛盾、辩证法与逻辑[J];逻辑与语言学习;1994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前;关于辩证逻辑问题(下)[J];人文杂志;1985年04期

2 任中平;;辩证逻辑与形式逻辑应是既统一又对立的[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3 张传开;试论两种意义上的辩证法、认识论和辩证逻辑的同一[J];江淮论坛;1991年03期

4 郁振华;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哲学方法论的探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5期

5 何文华;毛泽东辨证逻辑思想初探[J];社会科学家;1992年03期

6 H.И.康达科夫;金川;;辩证逻辑[J];世界哲学;1979年01期

7 黄华新;;论两种不同的概念理论[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3期

8 陈爱梅;杨赫姣;;《老子》道与德的深度分析[J];河南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9 郭芙蓉;黑格尔的判断理论与形式逻辑判断理论之比较[J];理论探讨;2001年02期

10 凌雨轩;大力开展辩证逻辑的研究——学习列宁关于辩证法、认识论、逻辑三者统一的思想[J];人文杂志;198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翊重;;从《易经》象数学看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的互补性和完全性[A];逻辑今探——中国逻辑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6年

2 苗启明;李申文;;论哲学思维学的产生(辩证逻辑思潮的发展与哲学思维学的产生)[A];云南省思维科学学会、云南省逻辑学会2007年联合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7年

3 陈一壮;;黑格尔、方以智辩证法思想比较研究[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4 沈亚生;;苏格拉底之死及辩证法的历史命运[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5 陈旭东;;重思《启蒙辩证法》——奥德赛回乡之路的双重解读[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7)[C];2009年

6 刘静芳;;哲学作为智慧之学——《冯契文集》述要[A];时代与思潮(7)——20世纪末的文化审视[C];2000年

7 王凌云;;悲剧问题:辩证法与历史哲学——试论尼采《悲剧的诞生》中的“黑格尔气味”[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吴晓明;;现代性批判与“启蒙的辩证法”[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于晓权;;辩证法:人类真善美的统一[A];探索 创新 发展[C];2000年

10 李本洲;;论马尔库塞对单向度科学思维的批判——兼与马克思科学观比较[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志生;挑战国际学术前沿的哲学新作[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2 开龙;《辩证法随谈》:用哲学原理主导思维[N];中国水利报;2007年

3 允楣;创新方法呼唤辩证法[N];科技日报;2007年

4 扎拉嘎 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胡塞尔是否“不需要‘辩证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叶兰珊;《辩证法随谈》备受关注[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6 于幼军;厚积薄发学以致用的典范之作[N];山西日报;2007年

7 杨宗航;读李瑞环同志《辩证法随谈》有感[N];青岛日报;2008年

8 宁新昌;辩证法的人文情怀[N];社会科学报;2000年

9 崔伟航、李文阁;辩证法理论的当代反思[N];光明日报;2005年

10 王南n\;实践哲学视野中的辩证法问题[N];光明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欣;辩证法视域中的善、美和目的论——从康德哲学引出的一种思考[D];复旦大学;2004年

2 钟锦;康德哲学语境中的辩证法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3 刘克苏;大全若缺[D];中国人民大学;1998年

4 朴金波;西田“融创哲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刘明文;卢卡奇本体论思想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6 朱振林;论辩证法的实践基础及当代走向[D];黑龙江大学;2007年

7 韩志伟;实践与辩证法——从对象性思维方式到实践性思维方式[D];吉林大学;2004年

8 张守夫;哲学视域中法的语言和思维层次[D];吉林大学;2006年

9 白刚;瓦解资本的逻辑—马克思辩证法的批判本质[D];吉林大学;2006年

10 付畅一;《哲学的贫困》与《贫困的哲学》[D];复旦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海霞;论亚里士多德形式逻辑之后的四种逻辑范式[D];湖南科技大学;2012年

2 潘宇鹏;论主体辩证法及其当代意义[D];黑龙江大学;2004年

3 竭长光;论辨证法的“人文关怀”[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任天星;“超越一多”[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博;技术本质观演变的逻辑探析[D];东北大学;2008年

6 李先桃;费尔巴哈的辩证法思想评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胡晨;莫兰复杂思想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8 贾书明;哲学视野下的“和谐社会”[D];山东大学;2006年

9 纪佳妮;辩证法与人的自我生成[D];吉林大学;2007年

10 林栋梁;哲学诠释学的方法论意义[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6396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6396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7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