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固定的指示符:非形式逻辑的学科品性
本文关键词:一个不固定的指示符:非形式逻辑的学科品性
【摘要】:人们对非形式逻辑的学科品性的纷争使得"非形式逻辑"是一个不固定的指示符。"非形式逻辑是不是逻辑"的分歧主要表现在对形式标准和非形式逻辑的宗旨或功能的理解上,以此来否定非形式逻辑的逻辑属性的做法是站不住脚的。在"非形式逻辑是什么样的逻辑"问题上的分歧主要涉及非形式逻辑的对象、手段和评价标准,虽然诸多观点的侧重点不同或某些观点值得商榷,但给我们认识非形式逻辑的逻辑品性以启示:非形式逻辑是以区分好的论证(推理)与坏的论证(推理)为宗旨的,主要研究日常生活中以自然语言为载体的非形式论证(推理)的建构、解释、分析、评价和批判的合理或合情的标准、尺度和程序的一般原则、模式和方法的逻辑学科。按照这种观念,一则可以避免将非形式逻辑排除在逻辑在外,二则可以将它与形式逻辑形成鲜明的对照,三则可以避免将它混同于"自然语言逻辑"、"语用逻辑"。
【作者单位】: 湛江师范学院法政学院;
【关键词】: 非形式逻辑 逻辑 论证 推理 学科品性
【分类号】:B812
【正文快照】: 非形式逻辑的学科品性即其身份定位,涉及两个实质性问题:一是非形式逻辑究竟是不是逻辑?二是如果它是逻辑,那么它是何种意义上的逻辑?前者涉及它的学科品性,后者涉及它的逻辑属性。虽然发端于北美的非形式逻辑运动已持续半个世纪,然而目前人们对上述两个问题见识纷纭,使得“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熊明辉;;非形式逻辑视野下的论证评价理论[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年12期
2 熊明辉;;非形式逻辑的对象及其发展趋势[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3 朱京;非形式逻辑的兴起与发展[J];哲学动态;2003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鹏;;批判性思维及其方法[J];毕节学院学报;2009年12期
2 徐楠;;浅议法律逻辑研究的转向[J];沧桑;2009年01期
3 张晓芒;;批判性思维及其精神[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4 芮燕萍;;对语用行为的哲学思考[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侯学勇;;证明还是论证——兼论二者在法律论证理论中的关系[J];东南学术;2007年01期
6 张世宁;;批判性思维培养与非形式逻辑发展[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7 付习涛;言语行为与自然语言处理[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4年02期
8 付习涛;“Illocutionary Logic”译为“语用逻辑”吗?[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5年02期
9 焦宝乾;;论证、法律论证及相关名词辨析[J];法律方法;2006年00期
10 张传新;;多元法律逻辑的发展与比较[J];法律方法;2008年0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根辉;李德华;尉迟治平;;形式语用学研究状况与展望[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影;中西认知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的场理论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2 吕明臣;话语意义的建构:言语交际过程中主体的认知加工[D];吉林大学;2005年
3 胡霞;认知语境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金立;合作与会话——合作原则及其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5 吴剑锋;言语行为与现代汉语句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贾春华;基于命题逻辑的《伤寒论》方证理论体系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7 金华;俄语句义层次的语言符号学阐释[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8 吴彩强;从表征到行动[D];浙江大学;2007年
9 胡兴华;软件技术的哲学探究[D];复旦大学;2008年
10 张君;知道逻辑中的知识可传递性问题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俊英;论语言交际与语用推理[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杨尚英;分析语用模糊在财经语篇中的应用——以艾伦·格林斯潘的财经评论为例[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4年
3 莫晓红;图尔敏论证模式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焱;什么是命题——从两种命题处理方案来看[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郭志强;论法律论证[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6 唐芳芳;哥德尔定理的意义[D];清华大学;2005年
7 史t,
本文编号:6674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667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