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逻辑与“物”的逻辑——马克思辩证法与形式逻辑关系新解
本文关键词:“人”的逻辑与“物”的逻辑——马克思辩证法与形式逻辑关系新解
更多相关文章: 辩证法 形式逻辑 “人”的逻辑 “物”的逻辑 现成性 生存性
【摘要】:辩证法和形式逻辑是人类最重要的两种认知方式,两者共同"哺育"了人类文明。但是,辩证法和形式逻辑有着根本的不同,两者是两种完全异质的思维方式。从根本上说,辩证法是一种"人"的逻辑,而形式逻辑则是一种"物"的逻辑。辩证法立足于人的生存性存在方式,它在思考人及人类社会时遵循自我呈现原则、辩证原则和自由原则,辩证法这种思维方式具有开放性、矛盾性和历史性的特点。与此相反,形式逻辑立足于物的现成性存在方式,它在解释自己的对象时遵循对象化原则、知性原则和本质原则,作为一种形式化的思维方式,它具有封闭性、无矛盾性和非历史性的特征。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暨哲学社会学院;
【关键词】: 辩证法 形式逻辑 “人”的逻辑 “物”的逻辑 现成性 生存性
【分类号】:B812
【正文快照】: 一辩证法和形式逻辑一样,也是一门古老而常新的学科。虽然两者共同作为人类认识和思考的方式来辅助人类的发展,但辩证法和形式逻辑之间却一直上演着“恩怨情仇”的纠葛,甚至有时一方要取消另一方的存在,从而达到取而代之的目的。为了廓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对其进行比较研究也是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传开;古希腊哲学范畴发展的历史和逻辑[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张传开;整体与部分范畴在古希腊哲学中的演进[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3 王成华;西方古典哲学对实体的追究及其意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4 王列生;知识增长的四种方式[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5 马志生,敬海新;哲学思维方式的嬗变:从预成论到生成论[J];北方论丛;2003年06期
6 石永泽;柏拉图的“神”[J];北方论丛;2005年03期
7 刘贵华;西方高等教育哲学的困境与大学学术“生态合理性”的确证[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03期
8 高伟;一个“劳而无功”的虚假性命题——评“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之争[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2期
9 江峰;;客观与主观:当代课程哲学的两种知识观评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4期
10 唐涛;论荒诞的意义——对加谬《西绪福斯神话》的一种解读[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贵华;;对大学学术合理性的追问——从“知识本位”、“关系本位”到“生态本位”的确证[A];学术交流与学术生态建设——中国科协第二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柳洲;陈士俊;;试析学术会议及其知识创新机制[A];学术交流质量与科技研发创新——中国科协第三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3 罗翊重;;千年逻辑之争 终成合和之解——对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之根解析[A];云南省思维科学学会、云南省逻辑学会2007年联合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广明;理念与上帝[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谢鸿飞;法律行为的民法构造:民法科学和立法技术的阐释[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黄文前;自由意志——叔本华哲学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尧新瑜;学校道德课程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袁建新;科学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结构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6 寇鹏程;作为审美范式的古典、浪漫与现代的概念[D];复旦大学;2004年
7 申仁洪;论教育科学:教育研究科学取向及其在中国的合理性建构[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钟华;思与诗的对话[D];四川大学;2004年
9 李磊;信仰与理性的汇融——斐洛思想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10 王俊;于“无”深处的历史深渊[D];浙江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擘;柏拉图Vs.荷马——西方文明史上哲学与文学的第一次激烈对抗与融合[D];河北大学;2001年
2 赖晓飞;培育有利我国知识创新的社会机制问题研究[D];广西大学;2003年
3 李海青;批判的价值——休谟哲学的反形而上学倾向[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孙洪清;知识观的转变与教育理念的建构[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5 于凤银;非连续性教育思想探讨[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6 孙大林;曹禺早期剧作的命运观念研究[D];青岛大学;2003年
7 杨志华;普遍规定主义与偏好功利主义[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张高宏;亚里士多德的存在学及其对海德格尔的影响[D];四川大学;2003年
9 刘玉鹏;论亚里士多德实体学说中的形式问题[D];四川大学;2003年
10 周宇峰;西方写实绘画中的观看模式初探[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邓晓芒;辩证逻辑的本质之我见[J];思维与智慧;1994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晓勇,颜华东;重议辩证法与形式逻辑——从潘梓年的逻辑观谈起[J];甘肃理论学刊;2004年01期
2 张楚廷;;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小议[J];学园;2011年01期
3 杜岫石;论形式逻辑的性质——与周谷城先生商榷[J];哲学研究;1959年02期
4 颜华东;毛泽东逻辑思想初探[J];甘肃社会科学;1998年05期
5 王心铭;毛泽东与逻辑大讨论[J];运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1期
6 欧阳贵望;王金红;;毛泽东逻辑思想的发展脉络及其特点[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张盛彬;逻辑学在20世纪中国的多舛命运——百年逻辑反思[J];皖西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8 杭罗;;对一道电大形式逻辑试题的分析[J];思维与智慧;1986年01期
9 王克;;毛泽东形式逻辑理论初探[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3期
10 张盛彬;评逻辑研究中的极左干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小燕;沙青;;周谷城十论形式逻辑与辩证法[A];逻辑今探——中国逻辑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6年
2 张燕京;;论五六十年代逻辑论争的历史影响[A];逻辑研究文集——中国逻辑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3 张燕京;;王方名与《论形式逻辑问题》[A];逻辑今探——中国逻辑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6年
4 彭漪涟;;简评有关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关系的某些流行观点[A];1993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3年
5 诸葛殷同;;学习毛泽东建国后关于逻辑的思想的一些体会[A];理有固然——纪念金岳霖先生百年诞辰[C];1995年
6 刘培育;;充足理由律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吗?[A];逻辑学文集[C];1978年
7 关老健;;一种论述方式的变革[A];逻辑今探——中国逻辑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6年
8 柳昌清;;关于辩证逻辑与形式逻辑统一的构想[A];逻辑今探——中国逻辑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6年
9 朱波;;论形式逻辑有无阶级性问题[A];逻辑学文集[C];1978年
10 罗旭;;论案例分析法在警察院校《形式逻辑》教学中的运用[A];第十四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扎拉嘎;关于逻辑平行律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2 赵希斌;简明思辨逻辑及辩证法[N];今日信息报;2008年
3 邓晓芒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黑格尔辩证法为形式逻辑奠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孙利天;一切科学都是应用逻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彭漪涟;逻辑科学需要进行系统反思[N];光明日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贺修平;云大王瑞探究“拉母赛理论”取得实质性突破[N];云南科技报;2009年
7 沈跃春;繁荣和发展逻辑科学[N];安徽日报;2007年
8 刘伟;因明学的因三相论和它的逻辑意义[N];甘孜日报(汉文);2006年
9 陈波;逻辑学与理性精神[N];光明日报;2003年
10 沈荣兴 王文东;推进中国逻辑科学与国际接轨[N];社会科学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田忠锋;形式逻辑前提批判[D];吉林大学;2008年
2 郭建萍;真与意义的融合与分离之争的逻辑探究[D];山西大学;2012年
3 李春勇;20世纪中国的逻辑争辩与逻辑观[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王加良;中国“类”范畴的发展与演变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5 颜中军;苏珊·哈克逻辑哲学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海霞;论亚里士多德形式逻辑之后的四种逻辑范式[D];湖南科技大学;2012年
2 孙强;毛泽东逻辑思想的主要贡献及其现实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龙娅;当代形式逻辑是辩证唯物的科学[D];贵州大学;2008年
4 向敇;周礼全意义理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熊晓建;“S是P”句式的逻辑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司季勤;重新解读中国先秦逻辑中的概念理论[D];贵州大学;2008年
7 张存建;杜威逻辑思想述评[D];西南大学;2009年
8 王晓亮;周礼全自然语言逻辑思想研究[D];燕山大学;2011年
9 洪颖;论辩的逻辑分析[D];西南大学;2006年
10 吴美荣;成吉思汗的战略逻辑思维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6854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685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