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逻辑论文 >

逻辑主义意义理论的“在场形而上学”根基

发布时间:2017-09-11 05:19

  本文关键词:逻辑主义意义理论的“在场形而上学”根基


  更多相关文章: 弗雷格 罗素 前期维特根斯坦 逻辑经验主义 意义理论 “在场形而上学”


【摘要】:尽管弗雷格反对把名称的涵义和句子的思想与表象混为一谈,但是在表象、客观事物与思想三者之中,弗雷格认为最可靠的还是表象。这表明他仍然遵循了笛卡尔式的"在场形而上学"原则。罗素把某个名称所代表的对象能否被我们感知作为判定这个名称是专名还是摹状词的标准,甚至把它看做是决定一个名称的意义的标准,充分表明他以摹状词理论为核心的意义学说的经验主义本质。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图像说认为"语言的界限就是我的世界的界限",实际上是把"我的思想的界限"看做世界的界限,这表明他的哲学是一种彻头彻尾的"唯我论"。逻辑经验主义把"可证实性"作为命题意义的标准,归根到底还是把感觉经验作为意义的标准,这充分表明逻辑经验主义及其"可证实性"意义标准的表象主义、唯我论和"在场形而上学"本质。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弗雷格 罗素 前期维特根斯坦 逻辑经验主义 意义理论 “在场形而上学”
【分类号】:B81
【正文快照】: 逻辑主义意义理论是指由弗雷格开创的,以罗素、前期维特根斯坦和卡尔纳普等人为代表的意义理论。尽管这些哲学家都各自提出了自己独特的意义理论,但他们都从逻辑学而非修辞学的角度看待语句的意义,都把语句的意义看做是客观的、永恒的,与语句的具体使用“在走廊上引起的回声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程;邱紫华;;不能不说的话:维特根斯坦与弗雷格、罗素[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2 胡长兵,胡万年;鲁宾逊能有一门语言吗?[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3 周方珠;论社交指示的翻译[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4 何仁富;维特根斯坦的“图式说”与尼采的“透视论”——兼论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对哲学的主题转换[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5 方刚;名称来源问题的哲学意蕴——论柏拉图《克拉底鲁篇》对名称来源问题的探讨及其哲学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6 陶清;;自然观:庄子与怀特海比较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7 曾文雄;;中西语言哲学“语用学转向”新解[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8 张新国;;作为中国当代启蒙范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为例[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9 刘金;康德哲学的“划界”思想及其影响[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10 钱广华;现代经验主义与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中原;;中国逻辑元研究的成果[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张燕;;弗雷格意义理论浅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3 唐嘉荣;;左脑型教育导致道德危机[A];云南省思维科学学会、云南省逻辑学会2007年联合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7年

4 谭力扬;;科学实在论的因果机制指称理论[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5 李国山;;分析哲学与形而上学[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6 张学广;;经验与理解(提纲)——经验主义历史演进中的一个重要论题[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王习胜;;论严格的指示词——从逻辑演进的视角看克里普克的观点与张家龙先生的辩护[A];第八届全国分析哲学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2年

8 杜建国;;从哲学的基本问题到语境论[A];第八届全国分析哲学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2年

9 宋禄华;;规范意义论的语境性基础——米勒1意义机制的语境化说明[A];第八届全国分析哲学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2年

10 张立娜;;语言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区分——专名与谓词[A];第八届全国分析哲学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原雪;二语/外语语境下的批判性阅读理论构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赵庆灿;新理学与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D];南开大学;2010年

3 张爱珍;模糊语义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笑频;民族民间艺人生活的苦乐原则[D];云南大学;2010年

5 徐先玉;世界的语言概念化[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郭莉敏;俄语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关系问题[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赵娜;北宋“文字禅”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闫薇;马克思经济学基本命题:分析马克思主义的“重构”、“辩护”和“修正”[D];吉林大学;2011年

9 燕燕;梅洛—庞蒂具身性现象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聂大海;语言指称的同一性与必然性[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剑峰;江西省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2 孙小风;科学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结构关系探析[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党姣;从指称角度回应科学理论的不可通约性[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4 易丹;公共艺术中城市雕塑艺术符号的创建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5 李琛颖;普适计算中基于上下文察觉的语境论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6 刘惠;中国当代大众文化中的犬儒主义倾向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赵振鲁;诠释学视域下柯林武德的问答逻辑[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芦菲;俄语批评言语行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赵军;司法事实认定中的科学证据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陈咸峰;论范·弗拉森的反实在论思想[D];西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梅婷;;罗素在指称论上对弗雷格的批判和继承[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 朱耀平;;逻辑主义意义理论的“在场形而上学”根基[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1年05期

3 任远;;弗雷格式思想与罗素式命题[J];学术研究;2008年09期

4 王鸿良;指示词、专有名词及其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6期

5 M.达米特;王路;;弗雷格在哲学史上的地位[J];世界哲学;1988年02期

6 常立涛;王磊;;浅析弗雷格的涵义和指称理论[J];毕节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7 殷霞;;两种意义理论之比较——从胡塞尔与弗雷格的意义理论谈起[J];哲学动态;2008年10期

8 徐燕杭;;维特根斯坦逻辑研究的人文内涵——从维特根斯坦与弗雷格、罗素真值演算理论的差异谈起[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9 赵晨;;从弗雷格的意义理论看双语心理词库表征模式之间的争论[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10 王成;;“晨星”与“暮星”:理解弗雷格的意义与意谓理论[J];法制与经济(下半月);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季斌;;罗素的意义理论[A];1997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7年

2 张燕;;弗雷格意义理论浅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3 王路;;意义理论[A];第二届分析哲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4 张灏;;意义与指称不可兼得——对一种意义理论的批评[A];首届、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获奖文集[C];2009年

5 张力锋;;戴维森纲领——一条躲避内涵的意义理论捷径[A];2003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3年

6 张燕京;;论达米特对于弗雷格意义理论的继承与发展[A];逻辑与认知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张燕京;;达米特发展弗雷格意义理论的基本路径[A];2004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4年

8 张安民;;罗素摹状词理论初探[A];逻辑教学·知识创新·素质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9 张燕京;;论弗雷格逻辑研究的基本路径[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上)[C];2011年

10 王彬彬;;社会主义论争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兼论社会主义论争中的罗素[A];浙江省暨华东六省一市党史系统纪念建党八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启富;我市举行2005年春节团拜会[N];广安日报;2005年

2 本报书评人,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 胡伟希;罗素:有深刻人文关怀的思想家[N];中华读书报;2007年

3 徐恩存;山势撼人与深远意境[N];美术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杨博;罗素投资:美国经济不会二次衰退[N];中国证券报;2011年

5 沙青;“意义”的追问与探求[N];光明日报;2006年

6 孙荣飞;权力及对权力的规制[N];学习时报;2004年

7 章立凡;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N];社会科学报;2004年

8 赖元平 张锦林 袁兴军 张道川 熊兴文;张炳坤 罗素华 彭德秋慰问贫困群众[N];广安日报;2006年

9 ;罗素联盟:研究领域的王者[N];国际商报;2008年

10 陈小文;独树一帜的哲学史[N];中华读书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建萍;真与意义的融合与分离之争的逻辑探究[D];山西大学;2012年

2 余永林;技术式的沉思[D];复旦大学;2010年

3 薄谋;新弗雷格算术的一致性和解释性[D];复旦大学;2011年

4 李超;伯特兰·罗素和平思想的起源与发展[D];南京大学;2011年

5 于林龙;回归生活世界交往范式的意义理论[D];吉林大学;2010年

6 周允程;第一人称信念的哲学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7 何朝安;涵义的形而上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8 张立娜;个体词的逻辑语义[D];清华大学;2007年

9 王栋;戴维森意义理论之镜中的语言与实在[D];吉林大学;2012年

10 马亮;论卡尔纳普的意义理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晶;论后现代语境下意义理论的转向[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2 魏静;罗素意义理论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3 郑允;试析弗雷格的概念论与意义理论[D];河南大学;2003年

4 熊斌;弗雷格意义理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解京;思想与真[D];河北大学;2010年

6 刘立门;弗雷格真之理论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7 赵向革;弗雷格逻辑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8 任书建;浅析弗雷格的“真”概念—从实在论的观点看[D];复旦大学;2012年

9 耿志鹏;弗雷格概念理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10 贺立维;论弗雷格的算术哲学[D];中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288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8288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7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