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逻辑论文 >

因果关系:困境与迷途中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7-09-11 17:02

  本文关键词:因果关系:困境与迷途中的思考


  更多相关文章: 因果关系 判定 概念 原则 方法


【摘要】:在体育科学研究实践中,常常见到一些研究者将利用统计方法建立起来的变量间的相关联系,直接解释为现象间的因果关系,并试图依此对结果做出预测,这完全是对因果关系的误解和误用。有鉴于此,通过对因果关系研究的追溯,客观评价因果分析现状,梳理因果关系研究方法,最大程度地消除关于因果关系的误会与误解,以使人们能够更清醒、理智地进行因果分析,更加科学地运用因果规律认识和把握千变万化的世界。迄今为止,无论是关于因果关系的概念、判定原则还是判定方法,都没有提供具有充分性和必要性的完备条件。因此,所做出的都应该是"初始原因"或"假定原因"判断。统计规律不等同于因果规律,所谓"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说到底也是一种统计检验方法,不能作为肯定或否定因果关系的最终根据。对于因果关系,人们至今还没有找到真正有效的解决办法。
【作者单位】: 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学院;
【关键词】因果关系 判定 概念 原则 方法
【分类号】:B812
【正文快照】: 人可能是地球上好奇心最强的动物,这种好奇心,最初表现为对自然奥秘的探索,逐渐发展到对社会现象的研究,其中也包括对人类自身的研究。在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探索中,最经常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太阳为什么升起又落下?花儿为什么开放又凋落,世人为什么富裕或贫穷?什么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祥明;论科学美及其美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2 汪宏喜;创造性思维和数学发现[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3 陈玉玺;知识创新及其认识活动的特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4 沈跃春;悖论与20世纪逻辑学的发展[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5 陈洪捷;论寂寞与学术工作[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6 孙伟平;论逻辑思维的功能与局限性[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994年04期

7 张家龙;数理逻辑的产生和发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8 张力为;个案研究可以做成体育科学的博士论文吗?[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9 马德森,刘一民;体育团队凝聚力多维综合评价体系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10 张力为;第三变量与四维时空——体育科学研究中的多维视角[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唐丽;;科学研究中心理因素的作用[A];“中国工程技术哲学的繁荣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高峰论坛暨辽宁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05年年会会议交流材料[C];2005年

2 尹继鸣;;展示空间的设计构思探析[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3 章小辉;张璋;林通;余志健;;警察战术训练过程实战模拟研究初论[A];2006年全国体育仪器器材与体育系统仿真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费多益;论科学的合理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王斌;手球运动情境中直觉决策的实验研究与运动直觉理论的初步建构[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3 王健;运动技能与体育教学[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4 刘庆山;体能训练基本理论与我国高水平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5 任弘;体质研究中人体适应能力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6 甄志平;体育与健康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的实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7 周建梅;区域经济发展与体育人才培养[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8 李如密;教学美的价值及其创造[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范文贵;数学探究学习内涵与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赵子建;ISO9000在高等体育院校教育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艳;论邓小平思维方式的功能[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2 尹继武;物理学方法教育的研究和教学实践[D];四川师范大学;2002年

3 王翠梅;对话物理教学及物理教师的角色定位[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姜付高;山东省城镇居民体育旅游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5 陈转青;试论沈有鼎对《墨经》逻辑思想的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6 吴敏;对我国优秀背越式跳高运动员速度素质及其训练手段的初步探讨[D];北京体育大学;2003年

7 石志芬;从培育创新思维角度研究经典力学教学体系的改革[D];重庆师范大学;2003年

8 肖意贞;社会群体主体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9 狄俊;审美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及其实践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10 史友宽;全国排球联赛现场观众及主场经营状况的调查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虎;;一个用于表达因果关系的ATL的扩展(英文)[J];逻辑学研究;2009年04期

2 张双喜;谈因果逻辑范畴——兼与褚可邑同志商榷[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1期

3 倪荫林;回溯推理的一般模式究竟应该是怎样的?——兼与张学立先生商榷[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4 尹星凡,黄承烈;休谟问题及其启示[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5 倪荫林;;回溯推理的一般模式究竟应该是怎样的?——兼与张学立先生商榷[J];晋阳学刊;2006年01期

6 李旭燕;;性向与因果关系:对性向解释的进一步研究[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7 褚可邑;因果关系与函数关系的联系和区别[J];现代哲学;1986年04期

8 张绍友,谢元春,夏梦,张萍;论命题逻辑中“真”的判定[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9 褚可邑;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是一种因果关系吗[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2期

10 张明德,陈文江;休谟归纳问题:一个新模态逻辑语义解[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鞠实儿;罗旭东;;一个不确定因果关系的模型[A];1997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7年

2 李大平;;过论述评[A];因明研究[C];1990年

3 黄展骥;;论“不相干”——真、假的“离题谬误”[A];2000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0年

4 林国雄;;经济计量时归纳逻辑概率之涵义与测量——因缘和论及易理之运用[A];1994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4年

5 刘润泽;;归纳法新探[A];逻辑研究文集——中国逻辑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6 胡伟希;;金岳霖认识论的若干问题[A];金岳霖学术思想研究——金岳霖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1985年

7 吴志雄;;中国传统文化对逻辑的兼容与拒斥[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8 沈剑英;;因明学简论[A];全国逻辑讨论会论文选集[C];1979年

9 刘润泽;;类比法新探[A];逻辑今探——中国逻辑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6年

10 张家龙;;穆勒归纳法的推广形式[A];全国逻辑讨论会论文选集[C];197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文;讲逻辑很有必要[N];人民日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韩亦佳;蕴涵与因果推理的关系[D];河南大学;2008年

2 张淑稳;休谟问题:金岳霖的解答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3 栾兰;因果关系的逻辑解析及其科学价值[D];燕山大学;2009年

4 曹照洁;因果关系研究述评[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尹小磊;两种条件推理的判定特点及其对比的实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朱力超;逻辑视野内的因果关系探析[D];黑龙江大学;2011年

7 陈树生;充足理由思想探析[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张磊;密尔谬误理论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9 张淑芳;休谟问题与归纳逻辑辩护[D];燕山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319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8319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7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