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模拟理论的逻辑研究述评
本文关键词:互模拟理论的逻辑研究述评
更多相关文章: 互模拟 模态逻辑 模拟理论 集合论 等价性 计算机科学 良基集 哲学逻辑 模型类 等价关系
【摘要】:正在20世纪70年代前后,互模拟理论在许多领域被独立建立。自从范本特姆(Van Benthem)定理问世之后,互模拟被广泛地运用于模态逻辑的研究中,目前已成为模态逻辑模型论的一个核心概念;在集合论中,互模拟的研究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扩展。当今,互模拟不断地被用到新的形式化理论中,这对于逻辑学,特别是哲学逻辑的进一步发展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哲学系;
【关键词】: 互模拟 模态逻辑 模拟理论 集合论 等价性 计算机科学 良基集 哲学逻辑 模型类 等价关系
【基金】:200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超集、互模拟以及在模态逻辑、计算机科学中的作用研究”(编号:08BZX049)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B815.1
【正文快照】: 在20世纪70年代前后,互模拟理论在许多领域被独立建立。自从范本特姆(Van Benthem)定理问世之后,互模拟被广泛地运用于模态逻辑的研究中,目前已成为模态逻辑模型论的一个核心概念;在集合论中,互模拟的研究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扩展。当今,互模拟不断地被用到新的形式化理论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В.А.鲍恰罗夫 ,Е.К.沃伊什维洛 ,А.Г.德拉加林 ,В.А.斯米尔诺夫 ,丛周;苏联逻辑学发展的一些情况[J];国外社会科学;1980年03期
2 周昌忠;现代形式逻辑的新发展[J];社会科学;1981年06期
3 马希文;有关“知道”的逻辑问题的形式化[J];哲学研究;1981年05期
4 泽田允茂 ,孙中原;哲学和逻辑学[J];国外社会科学;1981年07期
5 ;书讯[J];国外社会科学;1981年07期
6 诸葛殷同;关于逻辑知识的两点意见[J];哲学研究;1982年06期
7 王凤琴;《模态逻辑》简介[J];国外社会科学;1982年09期
8 于惠棠;历史考证要注意逻辑性[J];思维与智慧;1982年06期
9 K.J.欣迪卡;倪鼎夫;;逻辑哲学[J];世界哲学;1982年06期
10 冯玉琳;;程序逻辑概要[J];计算机科学;198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国勋;闫家杰;;Fuzzy模态公式的归约[A];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模糊数学与模糊系统委员会第五届年会论文选集[C];1990年
2 李文江;陈图云;;基于模糊测度的模态逻辑[A];模糊集理论与应用——98年中国模糊数学与模糊系统委员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选集[C];1998年
3 孙希文;;模态逻辑模型的嵌入定理[A];1994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4年
4 萧德云;莫以为;;混合系统的验证与控制综合[A];第二十一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潘天群;;建立在“笛卡尔公理”上的一个怀疑逻辑系统[A];逻辑与认知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颜锋;陈韬略;韩婷婷;吕建;;Pi演算的一种变例及其开互模拟[A];2005年全国理论计算机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楚白;;有穷深度的模态逻辑[A];2005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5年
8 郭美云;;一般群体知识的多主体认知逻辑[A];2005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5年
9 高思存;;一个刻画n叉有限树的模态系统及其应用[A];2005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5年
10 武彦平;;通信距离受限的进程代数研究[A];2009年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慕泽;多主体系统中的互知[N];光明日报;2000年
2 陈岸瑛;文字和数字创造的世界[N];中华读书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红芳;常识推理中非单调逻辑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1年
2 李文江;基于格蕴涵代数的广义格值模态逻辑及其归结自动推理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3 陈靖;带实时的传值与移动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软件研究所);2003年
4 马亮;论卡尔纳普的意义理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5 于江涛;多智能体模型、学习和协作研究与应用[D];浙江大学;2003年
6 刘剑;传值进程与移动进程的模型检测方法[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软件研究所);2005年
7 吴瑕;基于扩展规则的定理证明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蒋建民;对称与动作细化[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计算机应用研究所);2006年
9 郭美云;带有群体知识的动态认知逻辑[D];北京大学;2006年
10 张力锋;模态逻辑和本质主义[D];北京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磊;模糊粗糙理论及其模态逻辑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2 杜旭涛;π-演算交互式验证工具的研究与实现[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3 蒋正峰;逆向归纳悖论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柴同文;英语中的情态:系统功能视角[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5 李晶;基于能力与思维的协商公理体系多Agent 系统模型[D];云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刘冬宁;时态逻辑及其对知识库的构架与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4年
7 姬莉霞;基于时间自动机的实时系统规范验证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8 董焕防;博弈理论在互模拟和模态μ-演算上的一些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软件研究所);2005年
9 邓维佳;一种扩展的并发传值进程抽象模型[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软件研究所);2005年
10 姚从军;古典命题逻辑与模态命题逻辑[D];河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8648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864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