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论儒家思想的现代困境及其出路探寻——兼评崔大华先生新作《儒学的现代命运》

发布时间:2017-12-28 09:42

  本文关键词:论儒家思想的现代困境及其出路探寻——兼评崔大华先生新作《儒学的现代命运》 出处:《中州学刊》201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儒学 现代性 理性


【摘要】:儒家思想的现代命运问题实质为儒家传统所确立的价值原则及其生活伦理能否适应现代生活的合法性危机,所以儒学的现代命运不在于形而上学思辨体系的创建,也不仅仅是博物馆中的陈列品,而是它作为生活方式建构者的生命力是否能够继续发挥安身立命的作用。面对以科学、民主、法治为主导的现代生活方式和价值原则,儒家思想当有明确和自觉的角色定位,那便是公德、私德的明确划分、法治契约理念的重建,从根本上讲是以注重论证、合乎逻辑、为学问而学问的理性思维方式的引进。
[Abstract]:The principle of value essence of modern fate of Confucianism was established in Confucian tradition and life ethics can adapt to the legitimacy crisis of modern life, so the fate of Confucianism is not to create modern metaphysics system, is not only an exhibit in the museum, but it as a way of life to construct the vitality of whether to continue to play their effect. Faced with science, for modern life style and value principle led democracy and rule of law and Confucianism when there is a clear and conscious role positioning, that is the reconstruction of public morality and private morality of the rule of law, a clear division of the concept of contract, fundamentally speaking is to focus on the introduction of argumentation, logical, and studies the rational way of thinking for learning.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
【分类号】:B222
【正文快照】: 崔大华先生新作《儒学的现代命运——儒家传统的现代阐释》,是中外学界就儒学的现代命运问题继美国著名史学家约瑟夫·列文森《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之后的又一力作。与前者不同,《儒学的现代命运》是汉语思想界本土学人对自己母体文化的重新审视。在视角上,崔著有别于“五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炎才;;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基本特征透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2 张海军;;徐复观论“传统”与“文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9期

3 徐平华;《新语》——汉代儒学意识形态化的先声[J];湘南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4 王廷智;;“解体”与“重建”——评干春松的“制度儒学”思想[J];当代儒学;2012年01期

5 张亚群;;文化视域中的高等教育变革——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模式再认识[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6 胡健,公磊;中国宗法社会信用制度的变迁——兼论宗法社会信用制度安排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影响[J];当代经济科学;2004年05期

7 石立干;;孙犁美学思想略论[J];电影评介;2006年18期

8 王权;;儒家礼学及其对中国社会秩序的影响[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年09期

9 程江霞;;试论中国宗法血缘制及其在语言中的表现[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年04期

10 张昭军;闫长丽;;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地区近代儒学研究述评[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陈媛;;我国大学教师角色地位的历史演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乌杰;;和谐社会与改革[A];中国改革论坛暨中国体改研究会2005年北京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任晓兰;;百年中国的“中体西用”思想及其盛行原因[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上)[C];2011年

4 王悦;;梁漱溟与新儒家乡治论传统[A];第九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祥林;梁漱溟乡村建设伦理思想与实践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2 闵长虹;凝聚、变迁、提升:中华民族精神论纲[D];复旦大学;2011年

3 孟令战;民国时期教学自由权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4 沈小勇;现代新儒家儒学现代化思想论衡[D];苏州大学;2011年

5 雷震;中国传统儒家伦理的逻辑[D];黑龙江大学;2011年

6 衷海燕;儒学传承与社会实践[D];厦门大学;2003年

7 崔涛;董仲舒政治哲学发微[D];浙江大学;2004年

8 王保庆;传统文化与执政党建设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赖志凌;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伦理特质[D];复旦大学;2004年

10 冯霞;人学视野中的人文体育观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伟奇;中国古代刑法亲属容隐制探析[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2 庞雪晨;近代云南农学书刊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3 欧阳科亮;大学校园的礼仪性空间构成[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4 张峗;家训与宋代伦理生活[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左康华;儒学传播实现路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王素;试论“春秋决狱”对皇权集权化的平衡[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7 孟七应;儒学时代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的深厚底蕴[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金虎;儒学的形成及其统治地位的确立[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爱侠;孔子的“仁”及其现代意义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高红莹;宗教世俗化与市场化理论之比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剑涛;;复调儒学:从古典儒学到现代性儒学的复杂演进[J];江苏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2 弓克;;儒学的生命力与中国的现代化[J];吉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陈明;;儒学的现实意义与历史作用略说——兼驳刘泽华所谓王权主义叙事[J];学术界;2008年06期

4 臧海涛;儒学现代转化的困境与失误[J];衡水师专学报;2004年01期

5 黄玉顺;;当前儒学复兴运动与现代新儒家——再评“文化保守主义”[J];学术界;2006年05期

6 李祥永;;论儒家人学终极关怀思想的当代价值[J];新疆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7 张新民;儒学的人格化与人格化的儒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8 臧海涛;儒学现代转化的困境与失误[J];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9 王敬川;;儒学的现代走向——由先秦儒家的担当精神看儒学培育民族精神的发展向度[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8年11期

10 杨俊;;原动力的匮乏——浅议儒学“不依赖其他文化”的三点缘由[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震;;全球化、现代消费和人的认同[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韩震;;本质主义的重建及反思的现代性[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王振林;;现代性的哲学视域[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4 东方朔;;理性、现代性与中国哲学的未来——兼评新儒家对传统哲学现代转化之探寻[A];《与孔子对话——论儒学的现代生命力》——上海文庙第三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陈卫平;;“金岳霖问题”与中国哲学史学科独立性的探求[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王梦阳;;后现代发展观的内容及其意义[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高登智;;儒学远播云南[A];孔学研究(第二辑)[C];1995年

8 陈立;;古代越南儒学教育评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9 曾鹰;;现代性悖论与技术文化的批判策略探略[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骆天银;;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否定及其启迪[A];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年会年会暨西方技术文化与后现代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大学 汤一介;儒学与生态[N];人民日报;2003年

2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 浙江省儒学学会常务副会长 吴光;“一道五德”:儒学核心价值观的新表述[N];北京日报;2010年

3 林桂榛;儒学的世界性与世界性的儒学[N];光明日报;2004年

4 贾松青;儒学的价值及其现代化[N];人民日报;2007年

5 叶楚炎;儒学:二十一世纪最强大的文化影响力[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6 记者 王端鹏;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成立[N];济南日报;2010年

7 杨国荣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作为哲学的儒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记者 郭培燕、刘玉亮;努力发挥儒学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的积极作用[N];山西政协报;2009年

9 张立文;孔门儒学怎样影响了朝鲜[N];中国教育报;2010年

10 武汉大学国学院教授兼院长 郭齐勇;儒学教育并非仅是知识性的[N];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世忠;儒家传统与现代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蒋炜;现代性的社会控制图式转换[D];吉林大学;2005年

3 张广森;本体论语境中人的本性审视[D];吉林大学;2005年

4 韩红;交往的合理化与现代性的重建[D];黑龙江大学;2004年

5 杨淑静;重建启蒙理性[D];吉林大学;2008年

6 熊在高;当代境遇中的价值论研究与现代性问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7 吴先伍;现代性的追求与批评[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石敦国;时代困境的实践反思——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话语[D];复旦大学;2003年

9 刘岳兵;日本近代儒学思想研究(1868-1945)[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10 任丽新;儒学与基督教:天人关系、神人关系及其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支江;冯友兰、牟宗三的中国哲学观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常晓洲;论魏晋玄学中“名教”与“自然”的关系[D];河南大学;2004年

3 张运磊;《论语》“和”辨及“和谐管理思想”研究[D];青岛大学;2005年

4 贾微;梁启超儒学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5年

5 周立光;技术理性及其现代命运[D];黑龙江大学;2007年

6 吴玉强;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逻辑[D];河南大学;2005年

7 崔荣;试论林罗山的朱子学思想[D];延边大学;2006年

8 王成芳;吉登斯现代性视野下的自我认同[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9 邱海燕;王安石与佛教关系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10 张杰;儒学与中国传统体育礼仪文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3455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13455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7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