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管理困境的对策
本文关键词:走出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管理困境的对策 出处:《生产力研究》2012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随着民主法制的发展,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管理执法已经成为新行政执法形势下的必然趋势。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管理执法不仅是一个法律问题,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它还具有特别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但在当前,我国的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管理执法却面临着诸多困境,面对这些原因和现状,文章经过分析并结合执法实践经验,基于城乡规划管理执法的自身实际和职能,探索出了一系列有效促进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管理执法的可行性对策,既能有效地解决城乡规划管理执法的实际问题,又能促进社会公平、公正、整洁、有序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democratic and legal system,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of law enforcement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trend in the new administrative law enforcement situation.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is not only a legal issue, but also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 But in the current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law enforcement and public participation of China is faced with many difficulties, in the face of these reasons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this article through analysis and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e of law enforcement experience,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of law enforcement and based on their actual functions, explore a series of effective promotion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of the feasibility of enforcement countermeasures, which can to effectively solve the practical problems of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of law enforcement, but also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social fairness and justice, neat and orderly.
【作者单位】: 山西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太原市规划局;
【基金】:2010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山西城乡规划管理执法问题研究”(20102224)
【分类号】:D922.1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随着民主法制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们法制意识的提高,公众参与执法的意识也呈增强的态势,因此公众参与城乡规划执法也就成了现代行政执法的重要表现之一。“公众参与是指公民通过一定的渠道对公共事务表达意见,并且对公共事务的决策和治理产生影响的行为”,[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勇;;中国城市建设管理法制化的创新——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及综合行政执法[J];城市发展研究;2007年06期
2 崔兰英;加强规划执法 完善法规体系──记近郊规划局长研讨会[J];北京规划建设;1998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秀文;;论转型期我国外资经济的发展[J];中国外资;2012年08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通;城管综合执法中相对人人权保障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胡建威;当前广州城管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D];吉林大学;2011年
3 董皎;我国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4 禹华松;“以人为本”理念下的城管综合执法困境与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5 安敬东;乌海市城市管理领域实施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调查报告[D];内蒙古大学;2009年
6 孟祥柱;本溪市城市综合执法问题研究[D];东北大学 ;2009年
7 张晓东;服务型政府框架下城管职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8 陈健;基于制度变迁视角的转型期中国城市发展分析[D];兰州大学;2010年
9 张宇;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10 杨松润;和谐社会建设中城管执法问题探究[D];南昌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赵泽虎;城市管理现代化的体制障碍及对策[J];经济师;2005年05期
2 叶南客,李芸;现代城市管理理论的诞生与演进[J];南京社会科学;2000年03期
3 踪家峰,顾培亮;城市公共管理研究的新领域——城市治理研究及其发展[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4 陈迅,尤建新;新公共管理对中国城市管理的现实意义[J];中国行政管理;2003年02期
5 钱振明;城市管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换[J];中国行政管理;2005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育金;;我国公众环境知情权面临的困境及解决途径[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2 王士如;郭倩;;城市拆迁中公众参与机制的功能与立法建议——对“新《条例》”制定困境的思考[J];行政法学研究;2010年02期
3 吴燕鹏;何淑念;;功能主义公法观下我国行政立法的困境及应对[J];法制与社会;2009年12期
4 张华民;;我国行政决策法治化的困境与路径分析[J];大连干部学刊;2009年07期
5 张华民;;我国行政决策法治化的困境与路径分析[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6 张华民;;我国行政决策法治化的困境与实现路径[J];岭南学刊;2009年05期
7 李明;;弱势群体环境知情权的实现途径[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8 范红霞;论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J];中国环境管理;2003年S1期
9 黎军;;论通过行业协会实现公众参与[J];政治与法律;2006年04期
10 蒋莉;马飞;;试论我国公众参与环保法律制度建设[J];科技管理研究;2006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保中;;行政规划中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2 王艳艳;;完善我国公众参与制度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杨临宏;;关于公众参与立法程序问题的思考[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4 韩建湘;;退耕还林监督管理中公众参与制度初探[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4年
5 胡双;;浅谈我国环境法公众参与制度[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7年
6 姚婷;;浅论我国环境保护基本法中公众参与原则的完善——以国外环境保护基本法为借鉴[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7年
7 李明华;张经辉;;自然保护区公众参与制度研究[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6年
8 张兰;李叶欣;孙绍伟;;我国环境基本法中公众参与专章立法之探讨[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7年
9 运楠楠;;论我国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由水污染事件引发的思考[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7年
10 龙茜;;论环境标志的法律保障制度[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郄建荣;公众参与环保立法启动[N];中国改革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黄冀军;公众参与呼唤程序保障[N];中国环境报;2006年
3 覃旭;应鼓励公众参与实现利益多赢[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4 王冬梅;公众参与是推进环保的巨大动力[N];工人日报;2003年
5 郑立华;北京尝试建立公众参与立法平台[N];中国商报;2004年
6 林英;公众参与环保有了制度保障[N];光明日报;2006年
7 本版编辑 记者 罗艾桦 广州市政府法制办公室主任 陈里程 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研究员 王锡锌;公众参与列为法定程序[N];人民日报;2006年
8 记者 史芳 王晓涛;用法律手段建立公众参与环保机制[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9 艾文波;公众参与立法应成为常态[N];人民代表报;2006年
10 杨旭;广州:引导公众参与法规建设[N];中国改革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陈振宇;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程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2 唐萌;迈向互动式公众参与理念[D];吉林大学;2009年
3 孙法柏;现代环境法的运行机制[D];吉林大学;2010年
4 孔晓明;环境信息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5 王小钢;追寻中国环境法律发展之新理论[D];吉林大学;2008年
6 左佳;完善中国环境规制法律体系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7 徐晓明;行政许可后续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8 张式军;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9 邵琛霞;美国湿地补偿制度及其对我国湿地立法的借鉴[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安喜厌;论环境保护公众参与与民间环保社会团体[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2 张紫宜;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D];吉林大学;2005年
3 徐文君;我国环境事务中的公众参与及其完善[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4 谢玉娟;论环境法上的公众参与制度[D];苏州大学;2005年
5 李巧玲;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6 张雪琴;论我国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7 禹华松;“以人为本”理念下的城管综合执法困境与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8 陈艳;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其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9 严淑芬;走向富有实效的公众参与[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10 王蕴波;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法律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3463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1346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