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浙江枫桥民间调解及其启示
本文关键词:论浙江枫桥民间调解及其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枫桥经验”自1963年产生至今已经走过近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但是,它仍然历久弥新,保持强大的生命力。新时期,以调解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经验成为枫桥经验的重要内容之一。那么,是什么内在的力量促使它走到现在而依然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它其中的纠纷解决方式蕴含着哪些先进的法治思想,我们从学理上可以挖掘哪些本土化的法治资源?它对我国民间调解有哪些启示?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思考和研究的。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对于枫桥民间调解经验的研究中,政策性的宣讲远远大于理论研究,没有从学理上对枫桥调解经验进行深刻的挖掘。正是基于此,本文选取枫桥调解作为研究样本,挖掘其中先进的法治理念和本土化资源,以期能揭示枫桥调解与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我国基层民事调解机制的完善提供一点有益的启发。 基于以上思路,全文共分四章。 第一章:调解正当性的理论依据。本部分借鉴非诉讼程序的正当性,从私权和自治权保护、正义、效益和秩序等几个方面阐述调解的正当性,为介绍后文的枫桥经验及其中的调解做理论铺垫,并指出枫桥经验及其调解的生机和前景。 第二章:从枫桥经验出发,首先简单介绍枫桥经验的起源、发展和创新,并提出自己的思考和看法,其次指出调解在枫桥经验中的作用和地位。最后剖析枫桥民间调解形成和发展的动因。 第三章:枫桥民间调解的主要内容。本部分从枫桥民间调解蕴含的理念、调解过程中坚持的原则、分析调解中几个重要制度,以典型的调解案例分析其运作,挖掘其中比较具有特色本土化法律资源。 第四章:枫桥民间调解的评析和启示。本部分首先评析枫桥民间调解所蕴含的特色和不足,使人们对枫桥调解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认识,然后从提高社会自我解决纠纷能力、文化在纠纷解决作用、创新调解工作机制、调解坚持什么样的路线等几个方面,指出枫桥调解对我国民间调解产生的启示。
【关键词】:枫桥经验 民间调解 调解特色 局限性 启示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6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引言11
- 一、调解正当性的法理考察11-16
- 1.1 私权自治和当事人处分权12
- 1.2 实质正义和主观正义12-13
- 1.3 效益与效率13-15
- 1.4 秩序和和谐稳定15-16
- 二、枫桥经验与调解16-22
- 2.1 枫桥经验的历史起源及演变创新16-18
- 2.2 调解在“枫桥经验”中地位和作用18
- 2.3 枫桥民间调解形成的动因18-22
- 2.3.1 文化的强大影响力18-20
- 2.3.2 出于政治需要和民众自豪心理的考量20
- 2.3.3 出于对权威的信仰20-21
- 2.3.4 对习惯法和民间法的依赖21-22
- 三、枫桥民间调解的主要内容22-34
- 3.1 枫桥民间调解贯穿的主要理念22-24
- 3.1.1 和谐理念22-24
- 3.1.2 沟通协商理念24
- 3.2 枫桥民间调解贯穿的主要原则24-29
- 3.2.1 调解注重教化原则25-26
- 3.2.2 坚持政府主导和民间主导并重原则26-27
- 3.2.3 调解依据上坚持国家法与民间法、习惯法综合运用原则27-29
- 3.2.4 坚持实时创新调解工作机制原则29
- 3.3 枫桥民间调解具体的调解制度及实践29-34
- 3.3.1 特色的劝导与指导实践29-32
- 3.3.2 镇、村、社区三级联动机制32-33
- 3.3.3 规范调解工作的规范机制33-34
- 四、枫桥民事调解的评析及对完善基层民事调解的启示34-42
- 4.1 枫桥民事调解的评析34-36
- 4.1.1 枫桥民事调解的特色评析34-35
- 4.1.2 枫桥调解的局限性评析35-36
- 4.2 枫桥民间调解对我国基层民事调解的启示36-42
- 4.2.1 重点培育社会自我消解纠纷的能力—走自治之路36-38
- 4.2.2 建立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保障纠纷当事人的程序选择权38-39
- 4.2.3 不断创新调解工作机制,回应民众民众纠纷解决需求39-40
- 4.2.4 重视文化在纠纷解决中作用,培育理性的纠纷解决观念40-41
- 4.2.5 民间纠纷的解决必须走群众路线、以民为本41-42
- 结语42-44
- 参考文献44-47
- 致谢47-48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颖;域外民间调解制度对我国的若干启示[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刘行玉;;民间调解的价值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8年21期
3 冯慧芳;;法意与人情——试论民间调解的依据[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年06期
4 刘行玉;夏洪政;;传统民间调解的特点与社会基础[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24期
5 陈宾;;清末民初基层社会民间调解的变革——以四川会理县的实践为例[J];江西社会科学;2010年08期
6 林见春;;民间调解:传统机制的现代表达[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曾宪义;;关于中国传统调解制度的若干问题研究[J];中国法学;2009年04期
8 刘中华;孙杰;;民间调解司法指导问题研究[J];山东审判;2007年06期
9 王彬;;论传统民间调解的创造性转化[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10 孙顺发;;权威诉求与农村民间调解[J];湖南农机;2010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培杰;;论民间调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2 王福华;;农村法治与民间调解的走向[A];依法治国专题研究——司法改革与依法治国理论研讨会、中国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3 张晓蓓;康晓卓玛;;论民族自治区域少数民族纠纷调解机制的建构——来自四川少数民族自治地区的调研[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辑)[C];2007年
4 方然;;小额经济纠纷解决机制的改革与创新——以Cox比例风险模型为依据[A];政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C];2006年
5 陈保中;;社会纠纷解决:行政机制及其优势[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6 陈群祥;;当前基层社会矛盾与社会冲突化解机制问题的研究与思考——以安徽省为例[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王盼;;麦足朵立只答站户案文卷初探[A];西夏学(第四辑)[C];2009年
8 樊亚宁;;完善我国环境纠纷ADR机制的探讨[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四)[C];2006年
9 张晓蓓;;信仰、习惯法与调解——学习董必武任华北政府主席期间依法行政大事记的思考[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七辑)[C];2008年
10 穆子砺;;试论中国商事调解发展的局限与突破[A];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暨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红;浅谈民间调解与诉讼[N];江苏经济报;2002年
2 苏世界邋记者 高云君;村聘民选“和事佬”[N];四川日报;2007年
3 ;应当重新构建我国的人民调解制度[N];铁岭日报;2007年
4 记者 江山 姚晓娜;石家庄民间调解:管家长里短也管社会热点[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5 何 兵;从“枫桥经验”谈诉讼与调解的互动[N];人民法院报;2003年
6 田宏;仲裁与民间调解之比较[N];衡水日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林淼 本报通讯员 刘文会;志愿调解有广阔的发展空间[N];人民法院报;2010年
8 法学博士 何兵;程序正义与民间调解[N];法制日报;2002年
9 王玉广 常希秀;河口区民间调解网“调”出和谐风[N];东营日报;2007年
10 记者 张慧宁 通讯员 严万全 余慧玲;海东法院调解方法越来越多[N];人民法院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剑;论凉山彝族的纠纷解决[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2 陆春萍;合作模式下社区人民调解组织的社会化运作[D];上海大学;2008年
3 杨猛;新农村建设视阈下的农村纠纷多元解决机制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宋明;人民调解纠纷解决机制的法社会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李德恩;民事调解中的当事人自治原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6 王韵洁;社会转型期农村纠纷处理机制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
7 张文香;蒙古族习惯法与多元纠纷解决机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唐峰;纠纷和解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毛高杰;社会资本与农村纠纷解决[D];吉林大学;2012年
10 曾令健;法院调解社会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祖明;论浙江枫桥民间调解及其启示[D];浙江工业大学;2013年
2 许敏歌;论当代中国民间调解制度及其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智彪;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民间调解[D];河南科技大学;2011年
4 王红超;论民间调解[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5 高睿;转型时期社区民间调解制度的重塑[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6 黄倩;我国社会转型期的民间调解[D];青海民族大学;2012年
7 张巍文;转型时期凉山彝区民间调解制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8 宋李娜;论我国环境纠纷的民间调解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9 李亚锋;论民间调解[D];山西大学;2007年
10 傅贤国;民间调解在民事纠纷解决机制中的地位与作用[D];四川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论浙江枫桥民间调解及其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28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262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