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萧公权民主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3 15:04

  本文关键词:萧公权民主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民主的话题历久弥新。从古希腊“人民统治”的政府形式演变为近代席卷世界的政治浪潮,民主到今天已成为世界性的主流政治话语。伴随着欧风美雨,民主思想传入了近代中国,成为一代代国人孜孜追求的理想,多少知识青年为之前赴后继。萧公权问学一生,始终关心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并对中国民主政治思想做出了一定贡献。他关于民主政治的思想,至今仍饱含不为时代变迁所易的真知灼见。萧公权学贯中西,负笈海外精研政治与哲学,深挖传统文化中的人本精神;怀揣爱国之心,寄望民主之花盛开华夏。萧公权的民主思想将“民主”与“宪政”相互区分,提出“民治为体,宪政为用”的简化观点,突出“宪政”的中法治要素;将自由解释为“遂生达意”,遂生达意的实现才会有人性的发展,人性的满足与发展是民主的价值旨归;萧氏指出民主的核心是理性精神的彰显,是人们自主、自律、自觉从而实现真正的意志自由,也只有如此民主不至徒留其表;他用“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一句答复“训政”,民主需要教育,更需要实践;萧公权为中国民主政治提出了一套折中方案:“自由社会主义”,融经济平等与政治自由于一体;还指出如果没有社会与文化的现代转型,中国民主政治无法长存,尤其主张儒家传统与现代文明的多元调和。萧公权的民主思想重视国民性的养成,调和折中东西文化,带有那个时代深刻烙印。他强调伦理道德的优先地位,努力实现西方政治思想的中国化,也独具显著的特征。不可否认,萧公权不算是一位原创性的思想家,他的民主思想也深受时代和理论的局限。但他对我国社会文化基础的深刻认识,对自由与法治的中国化解读,对多元文明包容、调和的态度,对价值的尊重和对道德的重视为今日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萧公权 民主 现代化 自由主义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092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9
  • 绪论9-17
  • (一)研究背景9-13
  • 1、问题的提出9-11
  • 2、研究现状11-13
  • (二)研究意义13-16
  • (三)研究方法16-17
  • 1、文献研究法16
  • 2、历史分析法16
  • 3、比较研究法16-17
  • 一、萧公权民主思想的形成背景17-22
  • (一)欧风美雨下民主思潮的勃兴17-18
  • (二)负笈西洋时自由主义的熏染18-19
  • (三)整理国故中人本精神的重拾19-20
  • (四)问学路上对国家前途的沉思20-22
  • 二、萧公权民主思想的主要内容22-64
  • (一)法治:民主的前提与保障22-28
  • 1、“民治为体,宪政为用”22-24
  • 2、法家思想与民主传统的缺失24-25
  • 3、离开法治不能有真民治25-28
  • (二)人的自由与发展:民主的价值旨归28-35
  • 1、遂生达意:萧公权的自由观28-31
  • 2、人本主义: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民主真谛的接榫31-34
  • 3、胜残去杀:人道主义的民主发展方式34-35
  • (三)理性:民主政治的心理基础35-41
  • 1、民主的理智修养比制度形式更为本质35-36
  • 2、理性民主的三重内涵:自主、自律、自觉36-39
  • 3、仁智双修:中国式民主修养的体现39-41
  • (四)政治社会化:民主的普及路径41-48
  • 1、民主教育:要有独立之学术环境与纯正之求知精神41-44
  • 2、民主实践:“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44-46
  • 3、民主垂范:从少数有政治能力的人做起46-48
  • (五)“自由社会主义”与“王道”政治:中国民主政治理想48-54
  • 1、两种“民主”与一条道路48-50
  • 2、“自由社会主义”:中国民主政治蓝图50-53
  • 3、“王道”政治:中国民主政治的世界贡献53-54
  • (六)政治与文化现代化:中国民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条件54-64
  • 1、专制传统对民主发展的窒碍54-58
  • 2、革命的意义与局限58-59
  • 3、文化更新与民主成长59-64
  • 三、萧公权民主思想的特点与局限64-72
  • (一)萧公权民主思想的特点64-69
  • 1、国民塑造:萧公权民主思想的时代特征64-65
  • 2、调和折中:萧公权民主思想的理论特征65-66
  • 3、兼容并蓄:萧公权对民主思想中国化的努力66-67
  • 4、道德优先:萧公权民主思想的伦理主义取向67-69
  • (二)萧公权民主思想的局限性69-72
  • 1、理论上分析多于演绎,调和多于创见69
  • 2、富于精英气息的民主道德理想显得“曲高和寡”,脱离客观实际69-70
  • 3、囿于时代与政局,,造成其民主思想的不彻底性70-72
  • 四、萧公权民主思想对当代中国民主建设的启示72-85
  • (一)政治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不可无视其社会历史基础74-77
  • (二)民主政治依托于传统与现代的多元融合与文明再造77-79
  • (三)民主普及之路上重树教育精神和学术伦理79-82
  • (四)国家现代化过程中的价值关怀与道德重拾82-85
  • 结论85-87
  • 参考文献87-91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91-92
  • 致谢92-9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浦兴祖;;人大民主:中国民主政治的核心[J];人民政坛;2005年12期

2 ;中国民主政治“增量”[J];领导科学;2007年20期

3 黄明成;;寻求最佳平衡点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战略选择[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4 李君如;;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走势[J];人民论坛;2008年09期

5 刘世华;;论中国民主政治模式的国情基础及目标定位[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6 张孟魁;胡光;;中国民主政治30年程序化发展的历史探析[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7 童贤成;罗丽娴;解相锋;;新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六十年[J];社会主义研究;2009年01期

8 马奔;彭宗超;;协商民主与票决民主的整合:中国民主政治发展模式的探讨[J];中国政协理论研究;2009年04期

9 钟声;;聆听中国民主政治进步的足音[J];楚天主人;2012年04期

10 郭定平;论中国民主政治的内源发展道路[J];政治与法律;199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徐行;崔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及未来路径[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C];2012年

2 邱芝;;从“可控民主”到“主权民主”——俄罗斯体制转型对中国民主政治构建的启示[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7年

3 吴根友;;中国民主政治理想的历史、现实与未来——以近代西方制度变迁史为参照系[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共广东省委统战部经济处处长 陈升东;拓宽中国民主政治新路的重大举措[N];南方日报;2012年

2 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 秦前红;从“两会”看中国民主政治[N];长江日报;2013年

3 刘建军;“两个必须”: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内在要求[N];丽水日报;2007年

4 钟声;聆听中国民主政治进步的足音[N];人民日报;2012年

5 南开大学当代中国问题研究院 王新生;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中国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N];光明日报;2013年

6 中共中央编译局研究员 杨雪冬;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根本方向[N];文汇报;2012年

7 记者 肖国忠;对中国民主政治的几个误解需要纠正[N];光明日报;2009年

8 郑志文;中国民主政治,感受别样风景[N];人民日报;2012年

9 陈芳邋吴小军 吴晶;十七大清晰描绘中国民主政治蓝图[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10 宋轩;从“三问”于民看中国民主政治[N];解放军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冯霞;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杰;中国民主建设中的政治权力配置方式[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敬侃;萧公权民主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2 宋小磊;转型期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侯彬;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目标取向和现实选择[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4 薛畅;中国民主政治模式的世界影响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5 李敏妍;论互联网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影响[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6 曾辉方;中国和平发展道路中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7 汪静;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8 杨秀荣;网络舆情对中国民主政治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2年

9 王贺椿;协商民主在中国的发展空间和路径选择[D];燕山大学;2012年

10 朱益飞;建国初期多党合作中的协商民主及其当代价值[D];扬州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萧公权民主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39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2639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b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