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宪法权利保护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6 02:00

  本文关键词: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宪法权利保护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新型城镇化概念是在十八大报告基础上、在中国城市化建设取得历史性变化的时期提出来的,是城市化、城乡一体化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概念在新时期的哲学升华。新型城镇化实际上是被赋予了中国特色的城市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部分。以尊重宪法为基础的法治化和以市场经济为基本生活方式的公民社会是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作为“人权保障书”和共同体核心价值观的宪法应该是我们构建制度的理念源泉。我们对良善制度的追求和评价标准也都应该从宪法中找出依据,通过宪法理念的弘扬和更新,凝聚全社会的共识,通过宪法制度的变革和完善,引领社会发展的方向并为构建中国的和谐社会提供制度保障。结合中国的实际,新型城镇化是中国城乡建设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是打破城乡分割,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具体过程。在本质上,新型城镇化建设就是要遵从以人为本、市场主导、权利保障等基本理念的指引。权利保障是宪法学上最基本的理论命题,也是依宪治国的核心价值取向。农民作为国家得以存续的核心和基础,无论他们以个体还是群体存在,都是一国之中应当享有基本宪法权利的主体。农民权利的平等实现依赖于宪法,这是由宪法自身的属性所决定的。宪法保障农民的基本权利,主要通过确认农民平等的宪法地位,进而直接规定农民的基本权利,并对其加以保障。宪法还是农民权利最主要的法律渊源,是农民权利保障的最终依据。虽然我国《宪法》对农民基本权利的直接规定只有寥寥几个条文,但是由于农民被宪法赋予了平等的法律地位,因此,宪法所确立的权利体系对农民而言是完全适用的。在中国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之下,受到户籍制度、二元分割的市场机制和价格机制等的影响,农民的基本权利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他们一直是权利被剥夺、利益遭受损失的群体,他们的自主选择权、自我决定权,均未得到足够的尊重,其被宪法赋予的主体性地位也从来没有能够实现,他们成为了被城市化的对象和被赶上楼的客体。并且我们看到,过去任何一种城乡建设运动都抱着良好的初衷,都在以农民的利益为出发点,然而推行过程中却演变为对农民的一次次剥夺,演变成一次次的圈地运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如何才能避免重蹈覆辙,而不致再次论为剥夺农民的圈地运动,这要求为新的城镇化建设注入宪法精神,在法治的基本精神的指引下,改变政府过去的一贯思路和做法,变政府单方行为模式为政府和农民互动的社会建设,充分尊重农民的宪法主体性地位,尊重农民的真实意愿,增进农民的权利和利益,这同我国所要进行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和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依宪治国的基本要求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具体而言,新型城镇化建设应当坚持以农民权利保障为基本的价值取向,打破存在于身份、教育、就业等领域的歧视性对待,充分保障农民的迁徙自由、居住自由,加强农民的宅基地使用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护,完善失地农民的安置补偿机制,提高土地征收和房屋拆迁的门槛,等等。在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的基础上,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加强农民权利保障的问题和要求进行了分析。其中,第一章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历史背景,本文的主要内容、研究思路、主要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得以展开的理论基础等问题进行分析与归纳;第二章阐述了农民宪法权利保护的理论问题,论述了新型城镇化与农民权利宪法保护的哲学基础,论证了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加强农民权利保障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第三章对农民权利贫困的原因做了分析;第四章结合新型城镇化的背景,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的宪法定位;第五章分析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民宪法权利诉求以及多元化的趋势;第六章阐述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权利保障的宪法路径选择。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提出结论。本文通过历史的、比较的、逻辑的分析方法,对农民权利保障的客观现状以及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农民群体的内部分化及其多元化的利益诉求进行剖析,提出加强农民权利保障的宪法路径和具体的制度选择,并探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宪法价值指引,提出以农民宪法主体性的确认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灵魂,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关键词】:农民宪法权利 权利保护 新型城镇化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3
  • 第一章 导论13-50
  • 一、问题的提出13-21
  • 二、概念的界定21-36
  • 三、理论的回顾36-44
  • 四、研究思路与文本结构44-47
  • 五、主要研究方法47-48
  • 六、创新点与不足48-50
  • 第二章 农民宪法权利保护的法理分析50-66
  • 一、加强农民权利保护的法哲学基础50-54
  • (一) 农民宪法权利保护的价值论基础50-53
  • (二) 农民宪法权利保护的主体论基础53-54
  • 二、农民宪法权利平等保护的国家义务54-59
  • (一) 尊重和不侵犯的义务54-57
  • (二) 平等对待的义务57-58
  • (三) 提供现实保障的义务58-59
  • 三、农民宪法权利保护的规范基础和规范方式59-66
  • 第三章 传统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宪法权利的贫困及反思66-90
  • 一、农民宪法权利贫困与缺失66-72
  • 二、农民宪法权利贫困的制度根源72-80
  • 三、农民宪法权利贫困的社会根源80-90
  • 第四章 宪法理念下的新型城镇化90-110
  • 一、传统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宪法权利保护的局限90-94
  • 二、新型城镇化之“新”及其宪法价值94-102
  • 三、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宪法定位102-110
  • 第五章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民宪法权利体系110-141
  • 一、当代农民宪法权利的类型化110-133
  • (一) 作为原则性权利的平等权111-114
  • (二) 主体性权利和自我选择、自我决定的自由114-117
  • (三) 作为政治性权利的表达权117-119
  • (四) 作为基础性权利的财产权119-123
  • (五) 迁徙自由权的新特点123-129
  • (六) 农民的居住权保护129-131
  • (七) 作为新兴权利的环境权131-133
  • 二、当代农民宪法权利诉求的多元化133-141
  • (一) 留守农民权利诉求135-138
  • (二) 农民工权利诉求138-139
  • (三) 城郊农民权利诉求139-141
  • 第六章 农民宪法权利保护的路径141-158
  • 一、规范公共权力的行使141-143
  • 二、确立农民的宪法主体性143-146
  • 三、尊重农民的平等地位146-154
  • 四、扩大农民的民主参与154-158
  • 结论158-163
  • 参考文献163-178
  • 后记178-179
  • 个人简介及在读期间科研成果17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耀彬;封亦代;;中国新型城市化包容性发展的情景模拟[J];华东经济管理;2016年05期

2 王晓;任文松;;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权利的法律保护[J];亚太经济;2015年01期

3 龚向和;刘耀辉;;农民宪法权利平等保护的正当性[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4 张千帆;;民主与信任——从“美国银行案”看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J];江苏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5 张平宇;城市再生:21世纪中国城市化趋势[J];地理科学进展;2004年04期

6 周一星,于海波;以“五普”数据为基础对我国城镇化水平修补的建议[J];统计研究;2002年04期


  本文关键词: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宪法权利保护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80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2680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1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