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建国初期毛泽东的民生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6 19:17

  本文关键词:建国初期毛泽东的民生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民生问题不仅是一个关系人民生存、发展的社会问题,而且是一个关系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改革能否取得胜利、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根基能否巩固的政治问题。建国初期,毛泽东始终关注和重视民生,为改善和解决民生问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民生建设思想,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解决民生问题的实践经验。建国初期,由于长期的战乱使得各行各业遭到严重破坏,人民失业率非常高,医疗卫生落后,百姓苦不堪言,整个社会经济千疮百孔,这促使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致力改善民生问题,解决人民所需。毛泽东在建国初期提出改善民生的思想,这一思想是在中国社会建设的实践中形成的,既是对古代民生思想和孙中山民生思想的扬弃,又是对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社会主义改造、土地革命、“三反”“五反”过程中,毛泽东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民主政治,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会议、民族区域自治等政治制度,真正做到人民当家作主,坚持用法制不断改善和解决民生问题。在改善民生上积极探索,在经济、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就业以及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上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逐步形成了符合当时的实践的民生思想。建国初期毛泽东的民生思想具有人民性、现实性、继承性、广泛性等基本特征。在当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借鉴建国初期毛泽东的民生思想解决我国当今的民生问题,特别是解决现阶段读书难,看病难,就业难,以及社会保障问题等一系列民生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及其现实启示。建国初期毛泽东的民生思想作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的理论基础。毛泽东在建国初期解决民生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对解决我国当前存在经济、教育、就业、医疗等社会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启示。
【关键词】:建国初期 毛泽东 民生思想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A841;D6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言9-14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9-10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10-12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12
  • 1.4 研究的创新之处12-14
  • 第2章 建国初期毛泽东的民生思想的形成条件14-24
  • 2.1 历史渊源14-19
  • 2.1.1 诸子百家的民生思想14-16
  • 2.1.2 其他代表性的古代民生思想16-18
  • 2.1.3 孙中山的民生思想18-19
  • 2.2 理论来源19-21
  • 2.2.1 马克思恩格斯民生思想19-20
  • 2.2.2 列宁的民生思想20
  • 2.2.3 斯大林的民生思想20-21
  • 2.3 实践基础21-22
  • 2.3.1 经济萧条等现实困境21
  • 2.3.2 已具备的实践条件21-22
  • 2.4 主观因素22-24
  • 2.4.1 个人品德22
  • 2.4.2 个人知识22-24
  • 第3章 建国初期毛泽东的民生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24-37
  • 3.1 主要内容24-34
  • 3.1.1 大力发展经济24-27
  • 3.1.2 解决就业问题27
  • 3.1.3 建设医疗卫生事业27-29
  • 3.1.4 发展文化教育事业29-31
  • 3.1.5 发展民主法制31-33
  • 3.1.6 保障人民社会福利及公共安全33-34
  • 3.2 基本特征34-37
  • 3.2.1 人民性34-35
  • 3.2.2 现实性35
  • 3.2.3 继承性35-36
  • 3.2.4 广泛性36-37
  • 第4章 建国初期毛泽东的民生思想的理论意义及其现实启示37-44
  • 4.1 理论意义37-38
  • 4.1.1 丰富和创新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37-38
  • 4.1.2 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的理论基础38
  • 4.2 现实启示38-44
  • 4.2.1 要保障和改善人民的基本生活38-39
  • 4.2.2 要促进城乡居民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完善39-40
  • 4.2.3 要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40-41
  • 4.2.4 要推进民主政治和依法治国的进程41-42
  • 4.2.5 要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42-44
  • 结语44-45
  • 参考文献45-48
  • 致谢48-49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宏锋;;论陈云民生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世纪桥;2010年15期

2 祝闻宇;;重视民生思想的必要性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8期

3 李庆华;朴琳;;马克思民生思想及其现实价值[J];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05期

4 周理平;;论党的四代领导人对推进马克思民生思想中国化的贡献[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2年07期

5 朱建婷;;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年10期

6 陈历;;对我国民生思想发展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16期

7 邓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的发展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15期

8 王俊骏;;马克思民生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3年03期

9 宫宝福;焦艳;;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的民生思想[J];湘潮(下半月);2013年08期

10 刘义甫,刘小红;孙中山“民生思想”与中国现代化[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莫世波;;对民生思想、理念和学说的初探[A];广西老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加强党的执政与改善民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紫娟;;孙中山的民生思想对我党民生建设的几点启示[A];云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与理论探索[C];2010年

3 邹霞;;中国共产党的民生思想与民生建设的发展历程及经验教训[A];“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民族、民生、民主”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2年会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李仕文;;民生为本: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价值理念之本——对党的十七大报告民生思想的价值观解读[A];继承·创新·发展——西柏坡精神研究文集[C];2007年

5 袁策;;借鉴孙中山民生思想 促进社会管理创新[A];“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许蓉;;列宁农村民生思想及当代启示[A];“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民族、民生、民主”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2年会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林金树;;高拱和张居正民生思想研究[A];明史研究(第十一辑)[C];2010年

8 丹英;;毛泽东的民生思想及其启示[A];毛泽东研究2011年卷[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兴林;孙中山民生思想及其现实意义[N];团结报;2014年

2 涂小莉;浅论孙中山民生思想及其当代创新诉求[N];中山日报;2007年

3 胡俊修 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副教授 朱子夏 湖北省当阳市人民检察院;殊途而同归:先秦儒道民生思想之比较[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1年

4 夏学銮;学有所教:有教无类的现代选择[N];中国教育报;2008年

5 记者 周晗;我市召开理论研讨会[N];扬州日报;2011年

6 文字整理 麦倩芳;弘扬伟人精神 构建和谐中山[N];中山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林祖华;社会主义民生思想与资本主义民生思想比较研究[D];扬州大学;2011年

2 吴少进;马克思恩格斯民生思想及其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D];安徽大学;2012年

3 彭坤;马克思恩格斯民生思想及其当代发展[D];东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琰;论马克思的民生思想[D];华侨大学;2008年

2 刘星;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3 周慧;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民生思想[D];中共湖北省委党校;2012年

4 杨丹;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发展历程及当代价值[D];长春师范大学;2013年

5 李贞;建国后邓小平民生思想及其价值[D];中共陕西省委党校;2015年

6 康琼花;马克思恩格斯农村民生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东华理工大学;2015年

7 罗舒;陈云民生思想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8 郭婷;胡锦涛对邓小平民生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9 白晓兰;毛泽东民生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10 江果;十七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建国初期毛泽东的民生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14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3114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c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