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邓小平政治理念的哲学探微

发布时间:2017-04-17 08:11

  本文关键词:邓小平政治理念的哲学探微,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政治理念是理性与智慧在政治领域中的具体应用,是对人民现实生活状况的合历史发展规律的表达。邓小平作为中国现代化事业的伟大旗手,站在世界历史高度引领了中国人民的改革开放,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形成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的政治理念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解答历史之谜的过程中始终把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放在首位,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科学地解答了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变革中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念。邓小平的政治理念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哲学基础,紧紧围绕着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观点展开自己的思想体系,以现实的个人作为逻辑起点,深刻地揭示了人的社会存在的本质属性。我们可以从本质论、目标论以及价值论三个方面考察邓小平的政治理念,就本质论而言,形成了以人为本的政治理念,社会正义与社会平等是其具体内容;就目标论而言,以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自己最高目标;就价值论而言,树立共同信仰是政治理念的集中体现。作为一个完整的政治思想体系,邓小平站在世界理性思维的高度谱写中国改革开放新历史,把中国人民带进现代化大潮之中,市场经济、科学技术、民主、法制的现代理性内涵被植入到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使中国人民从此生成为世界历史的存在。邓小平的政治理念从政治信仰、政治价值、政治目标、政治保障和政治安全等方面筹划了自己的基本内容。树立共产主义信仰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共同的思想要求,为人民服务作为政治价值的核心内容、以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追求的政治目标、以制度变革作为政治保障、以和平交往作为政治安全。邓小平从人民的现实利益出发引领了中国现代化之路,找到了一条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在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开创了一条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使中国得以在十年文化大革命的浩劫、冷战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接连受挫等现实困境中崛起,踏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富强、法制的道路,为世界各国现代化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模式。邓小平政治理念的历史贡献可以从政治价值和政治实践两方面来考察。从政治价值上考察邓小平的政治理念的历史贡献,首先要确定的是邓小平政治理念的价值合力,即以人民利益为宗旨,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怎样建设、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其精髓在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进程,需要凝聚共识,警“右”防“左”,实现公正正义。从政治实践上考察邓小平的政治理念的历史贡献,我选取了三个主要方面进行论述,即从阶级斗争本位到和平发展的转变、从群众运动到团结一致搞建设、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邓小平的政治理念以实践的思维方式为核心,总结了中国共产党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为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找到了正确的道路。
【关键词】:邓小平 政治理念 人民主体 社会正义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A849;D6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绪论10-19
  • (一)选题依据及意义10-13
  • 1.选题依据10-11
  • 2.选题意义11-13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3-16
  • 1.国内研究现状13-15
  • 2.国外研究现状15-16
  • (三)论文研究方法16-17
  • 1.历史和逻辑相结合的研究方法16-17
  • 2.文献研究的方法17
  • 3.比较的研究方法17
  • (四)论文结构与创新点17-19
  • 1.论文结构17
  • 2.创新点17-19
  • 一、邓小平政治理念的时代内蕴19-28
  • (一)邓小平政治理念与中国社会历史现实19-20
  • 1.被扶起的民众精神与中国的社会解放19
  • 2.改革是一场深入的社会革命19-20
  • (二)邓小平政治理念的哲学基础20-23
  • 1.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21
  • 2.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的存在论基础21-22
  • 3.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22-23
  • (三)对邓小平政治理念的深层内涵剖析23-28
  • 1.人本哲学思想23-25
  • 2.邓小平政治理念中的规范25-26
  • 3.邓小平政治理念的本质26-28
  • 二、邓小平政治理念的主要内容28-34
  • (一)共产主义的政治信仰28-29
  • (二)为人民服务的政治价值29-30
  • 1.提高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29
  • 2.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命题29-30
  • (三)以共同富裕为政治目标30-31
  • (四)以制度变革为政治保障31-32
  • (五)以和平交往为政治安全32-34
  • 三、邓小平政治理念的历史理性分析34-38
  • (一)“新时期的社会主义道路选择和制度创新”的历史理性分析34-36
  • 1.邓小平新时期的历史抉择34-35
  • 2.历史理性的中国工业化命运思考35-36
  • (二)“冷战后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理性分析36-38
  • 1.冷战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挫折36
  • 2.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再思考36-37
  • 3.邓小平人民主体思想的提出37-38
  • 四、邓小平政治理念的历史贡献38-48
  • (一)邓小平政治理念在政治价值上的贡献38-42
  • 1.邓小平政治理念的价值合力38-39
  •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39
  • 3.凝聚共识39-41
  • 4.警“右”防“左”41
  • 5.实现公正正义41-42
  • (二)邓小平政治理念在政治实践上的贡献与影响42-48
  • 1.从阶级斗争本位到和平发展的转变43-44
  • 2. 从群众运动到团结一致搞建设44-45
  • 3.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45-48
  • 结语48-50
  • 参考文献50-5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52-53
  • 致谢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豪杰;;浅谈宗教安全与政治安全[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2 徐岚;;网络社会对我国政治安全的挑战[J];今日中国论坛;2013年13期

3 梁艳菊,宋晓梅;论政治安全与政治稳定、政治发展的关系[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1年06期

4 周国平;网络发展对我国政治安全机制的冲击及对策[J];学习与探索;2002年05期

5 周国平;网络的发展对我国政治安全机制的冲击[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2年S1期

6 邓卫永,李屏南;全球化浪潮与国家政治安全[J];娄底师专学报;2002年01期

7 邓卫永,李屏南;全球化浪潮与国家政治安全[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01期

8 马振超;;当前维护国家政治安全问题的思考[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9 刘静;;社会安全与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关系辨析[J];滨州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10 杨宁;;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政治安全及其维护[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鄢烈山;我为何对“政治安全”心怀疑惧[N];联合时报;2013年

2 张湘君;牢牢把握政治安全的主动权[N];战士报;2012年

3 石国亮;确保政治安全 抢占网络制高点[N];中国教育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余飞;维护政治安全需固本强基依法治国[N];法制日报;2014年

5 记者 赵飞;曾庆红会见印尼政治安全统筹部长[N];人民公安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马少宾;应牢记“成由勤俭败由奢”的规律[N];乌鲁木齐晚报(汉);2013年

7 陕西省汉中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李华;牢固树立服务大局的理念[N];西部法制报;2006年

8 张福怀 本报记者 杨军;袁店二矿“廉政约谈”打造政治安全[N];安徽经济报;2011年

9 崔毅;千亿能源大单的安全系数[N];中国经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姜海南;论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政治安全与中国政治安全维护[D];暨南大学;2007年

2 王萃萃;中国民族政治关系意涵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3 尹淑艳;后冷战时代的中国政治安全[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4 杨平;西北民族地区农牧民政治参与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5 张克成;基于方法论视角的中国东北亚地缘政治安全解析[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淑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2 冯彩虹;论国际关系中的政治妥协[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3 王一泺;邓小平政治理念的哲学探微[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4 王文婷;青海藏族青年农牧民政治参与研究[D];青海大学;2012年

5 张鸣;新安全研究与马来西亚的政治安全[D];暨南大学;2006年

6 李庆勤;大众媒介与国家政治安全[D];新疆大学;2010年

7 林世芳;论信息化与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8 邓卫永;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国家政治安全问题[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刘婷婷;论社会团体在扩大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中的作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罗青;西方非政府组织活动对我国政治安全的威胁及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邓小平政治理念的哲学探微,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27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3127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0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