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公民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小学公民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当今世界市场化、现代化、全球化发展的国际背景下,中小学积极推进公民教育,既是我国构建民主法制的文明和谐社会的必要举措,又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转型时期提升公民意识、培养和造就我国现代和未来社会合格公民的迫切需要。本文以烟台市中小学引进和启动“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实验与思考为逻辑起点,以作者主持的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小学公民教育有效途径研究”为实践基础,从烟台市中小学公民教育现状调查入手,在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与总结区域公民教育实践的基础上,认真进行了梳理分析与观察总结。调查在明确烟台市公民教育实验取得重要成效的前提下,发现了我们烟台市公民教育实践存在的明显问题与不足,并逐渐理清了解决当前中小学公民教育问题的基本思路,在基于本土实践的视角下对解决当前中小学公民教育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对策与建议,探讨了提高公民教育有效性的推进策略层面的保障与支持措施和实践路径层面的实施模式与途径,旨在为初步构建具有烟台地方特色、行之有效的中小学公民教育体系、进一步提升烟台区域学生的公民素质、提高学校素质教育水平乃至为国内中小学开展公民教育提供有益借鉴和参照。 本论文主要由五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导论。主要介绍本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简述其国内外研究现状,界定重要概念,介绍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中小学公民教育现状调查。主要包括调查实施和调查结果两部分,前者主要介绍了调查内容、调查对象和组织实施情况,后者主要从九个方面介绍了调查结果。第三部分是当前中小学公民教育成效及存在问题。包括主要成效和主要问题与归因两部分。前者主要从积极践行公民教育、公民教育的主要形式、初步形成公民教育教师团队和加快公民教育区域推进四个方面归纳了烟台市中小学公民教育所取得的成效;后者主要从对公民教育的认识不到位、公民教育的课程内容不充分、实施形式单一和公民教育的实效性不足四个方面介绍了当前烟台市中小学公民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问题的归因分析。第四部分是解决当前中小学公民教育问题的对策与建议。主要包括保障与支持和模式与途径两大部分。前者着重从提升认识、课程研发、多元途径和评价跟进四个方面阐述了解决当前中小学公民教育问题的保障支持策略与措施;后者主要介绍了初步探索实验的、具有烟台市特色的五种中小学公民教育模式与途径,即调研听证式、专题教育式、学科整合式、课程开发式、环境改造式。第五部分是结语。主要总结了中小学公民教育实践的三点基本结论,提出了两点研究展望。
【关键词】:中小学 公民教育 实践 调查 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鲁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63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导论11-20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1-13
- 1.1.1 研究背景11-13
- 1.1.1.1 宏观研究背景11
- 1.1.1.2 微观研究背景11-13
- 1.1.2 研究意义13
- 1.1.2.1 实践意义13
- 1.1.2.2 理论价值13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6
- 1.3 重要概念界定16-18
- 1.3.1 公民16-17
- 1.3.2 公民教育17-18
- 1.4 主要研究方法18-20
- 1.4.1 文献研究法18
- 1.4.2 问卷调查法18-19
- 1.4.3 行动研究法19-20
- 第二章 中小学公民教育现状调查20-40
- 2.1 调查实施20-21
- 2.1.1 调查内容20-21
- 2.1.2 调查对象21
- 2.1.3 组织实施21
- 2.2 调查结果21-40
- 2.2.1 中小学生的公民意识状况22-23
- 2.2.2 实验教师对公民教育的认识和理解23-24
- 2.2.3 中小学公民教育的现状和意义24-27
- 2.2.4 公民教育的实施载体27-29
- 2.2.5 公民教育的实施形式29-32
- 2.2.6 公民教育的实施效果32-34
- 2.2.7 公民教育的实施评价34
- 2.2.8 公民教育的影响因素34-36
- 2.2.9 公民教育的保障措施36-40
- 第三章 当前中小学公民教育成效及存在问题40-47
- 3.1 主要成效40-42
- 3.1.1 相关实验学校已经重视并开始践行公民教育40-41
- 3.1.2 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成为相关实验学校公民教育的主要途径41-42
- 3.1.3 初步形成了公民教育的教师团队42
- 3.1.4 点校示范、课题引领,加快了烟台市公民教育的区域推进42
- 3.2 主要问题与归因42-47
- 3.2.1 主要问题42-45
- 3.2.1.1 对公民教育的认识不到位42-43
- 3.2.1.2 公民教育的课程内容不充分43
- 3.2.1.3 公民教育的实施形式单一43-44
- 3.2.1.4 公民教育的实效性不足44-45
- 3.2.2 问题归因45-47
- 3.2.2.1 师资力量参差不齐45
- 3.2.2.2 学校管理制度不健全45
- 3.2.2.3 专业引领跟不上45
- 3.2.2.4 学生课业负担影响45
- 3.2.2.5 家长支持度不高45-46
- 3.2.2.6 社会认可度不够46
- 3.2.2.7 评价机制不健全46
- 3.2.2.8 安全环境影响46-47
- 第四章 解决当前中小学公民教育问题的对策与建议47-62
- 4.1 保障与支持47-53
- 4.1.1 提升认识,共同服务于公民教育的价值目标47-51
- 4.1.2 课程研发,将公民教育纳入课程体系51
- 4.1.3 多元途径,积极探讨公民教育的本土化实施51-52
- 4.1.4 评价跟进,提升公民教育的实效性52-53
- 4.2 模式与途径53-62
- 4.2.1 调研听证式53-55
- 4.2.2 专题教育式55
- 4.2.3 学科整合式55-58
- 4.2.4 课程开发式58-59
- 4.2.5 环境改造式59-62
- 第五章 结语62-64
- 5.1 基本结论62-63
- 5.2 研究展望63-64
- 参考文献64-69
- 致谢69-70
- 附录一70-73
- 附录二73-7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7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檀传宝;;论公民教育是全部教育的转型——公民教育意义的现代化视角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2 乐先莲;;多元文化境遇中的公民资格观与公民教育观——加拿大公民教育实践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9年09期
3 朱莉玲;;志愿服务:青少年公民教育的新途径[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4 朱小蔓;李荣安;;关于公民道德教育的对话[J];中国德育;2006年05期
5 奥骓·奥斯勒;侯·斯塔克;檀传宝;;民主公民的教育:1995—2005年公民教育的研究、政策与实践述评[J];中国德育;2006年12期
6 王雄;朱正标;;重建学校公共生活——中小学公民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中国德育;2007年08期
7 丁雪;宝晶;;关于加强我国公民教育的思考[J];改革与开放;2009年04期
8 梁金霞;;公民教育:现代化中国的深切诉求与德育的转型[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9 李丽君;;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现代公民教育课程思考[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10 耿申;;公民教育研究的成就和今后的课题[J];中国德育;2011年1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行福;[N];中国教师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文岚;社会科课程中的公民教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孔锴;美国公民教育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淑芹;中小学公民教育课程实施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丁雪燕;初中生公民意识形成的学校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娜娜;对现阶段我国公民教育的反思与探索[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4 李妤;国外中小学公民教育课程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5 罗晓娟;中小学课程与教学中的公民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6 潘莉;区域性推进中小学公民教育的实践考察[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李超;美国中小学公民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8 仇晓梅;青少年公民意识培养的现状与对策选择[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邓恢祯;多元文化时代的公民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王静;我国公民教育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中小学公民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41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314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