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汉密尔顿政治妥协思想探析

发布时间:2017-04-19 15:08

  本文关键词:汉密尔顿政治妥协思想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是美国早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担任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在美国财政、外交和工业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思想非常丰富,而他的政治妥协思想更是贯穿美国建国始终,并且在将妥协思想转变为治国原则方面在美国思想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汉密尔顿的政治妥协思想形成于美国建国初期,他的身世和经历使他不具有那种影响着其他许多革命领袖的地缘偏见和州籍情结,因此他的目标只有一个——一个权力建立在全体人民意志之上的强大国家,这是他政治妥协思想的根本原则。汉密尔顿在论述政治问题时常常以人类对人性的认知作为基础,他基于对人性自保以及为激情所控的了解,形成了善恶二元调和的人性观,成为他政治妥协思想的理论渊源。受到霍布斯、洛克、卢梭等启蒙思想家的启发,社会契约理论对汉密尔顿政治妥协思想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政治权威的合法性建构以及政治秩序的合意性遵守。汉密尔顿的政治妥协思想还来源于英国议会的协商思想,他毫不隐藏对于英国政府形式的偏好,其创立的议事规则和协商思想深深影响着汉密尔顿对美国政体的构想。汉密尔顿的政治妥协思想从欧洲启蒙思想家那里汲取营养,并孕育成熟于美国独立战争和国家缔造的实践中,构建起丰富的思想内容:在制宪会议上因为政治价值取向的不同,汉密尔顿与其他开国元勋展开了精彩异常的辩论,为了促使宪法被批准通过,他在自由与人民主权问题上的妥协,以及他对反联邦党人的尊重成为最重要的内容;在追逐多元性价值的个人和社会冲突之间,汉密尔顿首先明确表达了作为天赋神圣的自由权利平等的属于每个公民的思想,但当这一理想与废奴问题和州债分担问题现实发生矛盾时,他选择为达成联邦统一目标而牺牲一些彼此的观点以达成妥协;汉密尔顿从表面上看,似乎是一个执着、不懂得妥协的人,为了达到他的政治理想,他毫不放弃自己的原则,但在宪法批准之战和与阿伦·伯尔的政治决斗中,他用包容的心态和对宪法规则的遵守,为新生的、脆弱的联邦组织制度做出巨大贡献。这些内容正是汉密尔顿政治妥协思想的真正体现。汉密尔顿的身影几乎出现在决定美国国家建设雏形的每个重要历史节点上,他的政治妥协思想对美国产生了深远影响。汉密尔顿通过与政治对手的较量和妥协,不仅推动美国由邦联制走向联邦国家,促使宪法获得通过和批准,同时也向公众展现出其政治妥协思想中对对方独立、平等地位的尊重、利益的包容和互信以及对公平正义理念在充分沟通了解中的追求,从而激发起早期美国民众对宪法和政治问题的关注,增进了公众在做出选择时的理性运用,使整个社会形成对制度信赖的政治共识。今天,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民主法治建设进入到关键的时期,汉密尔顿的政治妥协思想依然具有可资借鉴的价值。汉密尔顿用他的实践性政治妥协智慧,教授处于国家政治现代化中的人们持有审慎明智、理性妥协的态度,培育社会形成建立在现代政治理论之上的政治妥协文化,搭建有利于政治妥协进行的良好制度平台,这应该是所有致力于建设文明法治的民族国家所必须学习的重要一课。
【关键词】:汉密尔顿 政治妥协 妥协思想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097.12
【目录】:
  • 摘要2-5
  • Abstract5-11
  • 导论11-26
  • 一、选题意义11-13
  • 二、研究状况综述13-23
  • 三、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23-26
  • 第一章 汉密尔顿政治妥协思想产生的背景及渊源26-32
  • 一、时代背景26-28
  • 二、思想渊源28-32
  • (一)古典自由主义人性理论28-30
  • (二)社会契约理论30-31
  • (三)英国议会的协商思想31-32
  • 第二章 汉密尔顿政治妥协思想的主要内容32-41
  • 一、价值追求与政治妥协32-35
  • (一)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的偏好32-33
  • (二)人民主权的形式化与实质化差异33-35
  • 二、社会冲突与政治妥协35-38
  • (一)社会地位与天赋人权至上35-36
  • (二)对对方利益的尊重与求同存异36-38
  • 三、民主政治与政治妥协38-41
  • (一)包容与宪政38-39
  • (二)选举危机中的妥协解决39-41
  • 第三章 汉密尔顿政治妥协思想的价值41-45
  • 一、精神价值41-43
  • (一)独立、平等的主体地位41
  • (二)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与相互包容41-42
  • (三)对公平正义的追求42-43
  • 二、行为价值43-45
  • (一)以非暴力方式促成合作43-44
  • (二)理性共识的运用44
  • (三)利益整合的体现44-45
  • 第四章 汉密尔顿政治妥协思想的实践功能45-52
  • 一、推动美国由邦联向联邦过渡45-46
  • 二、促进美国将宪法向宪政转换46-48
  • 三、化解政党选举的合法性危机48-50
  • 四、培育现代政治文化的形成50-52
  • 第五章 汉密尔顿的政治妥协思想对当代的启示52-62
  • 一、政治妥协是制度演进的优化途径52-57
  • (一)渐进——妥协的政治发展模式52-55
  • (二)政治妥协推进后发国家的现代化改革55-56
  • (三)政治妥协:民主制度的理想选择56-57
  • 二、政治妥协是公共政策科学化的重要条件57-59
  • (一)从零和博弈到正和博弈57-58
  • (二)妥协理性中公共政策的有效性58
  • (三)公共政策达成的辩论与妥协58-59
  • 三、政治妥协是依法治国的逻辑前提59-61
  • (一)妥协:民主法治的政治文化59
  • (二)法治建构需要多元参与机制59-60
  • (三)从政治妥协走向依法治国60-61
  • 四、政治妥协是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基础61-62
  • (一)政治妥协在民主转型中的意义61
  • (二)民主巩固更需要妥协精神61-62
  • 结束语62-63
  • 参考文献63-67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67-68
  • 后记68-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梁红光;叶凡美;;汉密尔顿的联邦制理念与美国早期的国家构建[J];历史教学(下半月刊);2013年02期

2 张锐智;;汉密尔顿制衡论初探[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2期

3 周继祥;;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民主思想解析[J];黑龙江史志;2013年13期

4 李喜蕊,李雪峰;论汉密尔顿的三权分立思想[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5 阮建平;;跨越时空的两场工业化之争:梁漱溟与毛泽东、杰斐逊与汉密尔顿[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0年05期

6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戈 浙江财经学院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汉密尔顿:先知般的财政部长[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记者 李含;牛津大学校长汉密尔顿清华演讲[N];新清华;2010年

3 《F1速报》主编 叶飞;否极泰来[N];东方早报;2011年

4 吴咏蓓;欧元先生或许可向汉密尔顿问计?[N];上海证券报;2012年

5 杨晓波 杨恕;掀起“汉密尔顿”的盖头来[N];解放军报;2012年

6 徐华娟;使美国走上富强之路的汉密尔顿[N];学习时报;2013年

7 早报记者 吴挺;“好大学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N];东方早报;2010年

8 连清川;为他人的道德而决斗[N];经济观察报;2005年

9 记者 余书婷;成都和汉密尔顿今年有望结为友好城市[N];成都日报;2014年

10 记者 刘淼淼;成都与汉密尔顿签署友好城市谅解备忘录[N];四川日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杨怡忱;汉密尔顿政治妥协思想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6年

2 马林海;汉密尔顿政治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瑞芳;汉密尔顿经济和外交思想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4 丁建峰;汉密尔顿政治、法律及经济思想的历史考察[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孙凤山;亚历山大·汉密尔顿联邦共和主义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张国栋;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军事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邹佳辰;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与美国金融体系的建立(1789-1795)[D];吉林大学;2013年

8 邓超才;论汉密尔顿的宪政思想[D];安徽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汉密尔顿政治妥协思想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65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3165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1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