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新媒体背景下中国公民政治参与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9 17:10

  本文关键词:新媒体背景下中国公民政治参与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政治参与是公民通过一定的方式影响国家政治生活的行为过程,是保障政治系统良性运行的必要条件。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它要求人民广泛的政治参与,以共同管理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为了真正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了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参与权,并且建立了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制度以及基层民主政治制度等等,规定了公民在现实生活中通过选举、投票、信访等方式实现政治参与权。新形势下,以QQ、微信、微博等为主要代表的新媒体凭借自身所具有的开放性、全球性、互动性和直接性等特点飞速崛起,逐渐成为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平台。新媒体背景下的公民政治参与是公民借助新媒体参与和影响政治生活的行为。本文以新媒体为视角,对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问题进行研究,探析新媒体背景下公民政治参与的助力与制约以及新媒体背景下公民政治参与的路径选择。具体来讲,全文共分为六章内容: 第一章是文章的绪论。该章主要包括论文的选题依据、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论文的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这部分的写作为论文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第二章是新媒体及公民政治参与相关问题概述。该章第一部分是新媒体相关问题概述,它包括:新媒体的概念、发展历程、特征和分类;第二部分是公民政治参与相关问题概述,它包括:公民政治参与的概念、类型、内容、特征和渠道。 第三章是新媒体背景下公民政治参与的理论基础。该章第一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公民政治参与思想,它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公民政治参与设想、列宁公民政治参与思想;第二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公民政治参与思想,它包括:保障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拓展公民直接政治参与方式;第三部分是西方公民政治参与思想,它包括:古希腊时期的政治参与思想、近代西方国家的政治参与思想、现代西方国家的政治参与思想;第四部分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公民政治参与思想,它包括:大一统思想、心怀天下思想、民本思想、和谐思想。 第四章是新媒体对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意义。第一,实现公民政治参与价值,这部分的内容有:提高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增强公民政治参与认同、培养公民协商民主精神、塑造文明政治参与行为;第二,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这部分的内容有:提升政府的良好形象、形成多元化监督体系、完善公民政治参与制度、创新政府行政管理模式。第三,维护社会生活和谐稳定,这部分的内容有:引导公民了解国家大政方针、保障公民表达自身利益诉求、促进公民政治参与机制完善、实现公民监督政府公共决策;第四,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这部分的内容有:塑造新型公民政治文化、扩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引导党的思想宣传工作、保障公民政治参与平等。 第五章是新媒体对公民政治参与的作用及影响因素。第一部分是新媒体对公民政治参与的助力,它包括:搭建公民政治参与平台、提高公民政治参与时效、增强公民政治参与意愿、开阔公民政治参与视野;第二部分是新媒体对公民政治参与的制约,它主要包括:冲击公民政治参与的传统模式、影响公民政治参与的理性思考、挑战公民政治参与的政府管理、制约公民政治参与的有序发展;第三部分是新媒体背景下公民政治参与的影响因素,它包括:公民政治参与缺乏正确引导、公民政治参与非制度化发展、公民政治参与综合质量不高、公民政治参与社会环境有待改善、新媒体自身发展状况的局限。 第六章是新媒体背景下公民政治参与的路径选择。第一,坚持党对公民政治参与的正确引导,这部分的内容有:加强新媒体政治参与的党性原则,增强对新媒体虚拟空间的管理,建立公民政治参与的道德规范,尊重新媒体传播的客观规律。第二,加强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体系建设,这部分的内容有:健全公民政治参与的法律法规、建立公民政治参与的管理制度、完善公民政治参与的沟通制度、形成运用新媒体的监督形式;第三,培养公民政治参与的理性意识,这部分的内容有:加强公民政治参与权利意识、培养公民政治参与法治观念、提高公民政治参与信息素养、加强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培养;第四,强化公民政治参与的社会环境建设,这部分的内容有:加强新媒体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民政治参与的电子政务、构建公民政治参与的政治文化、建立新媒体安全防范机制;第五,加强公民政治参与的新媒体建设,这部分的内容有:完善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合作、加强新媒体传播平台建设、建立新媒体发展管理体制、培养新媒体管理服务人才。
【关键词】:新媒体 民主政治 政治文化 政治参与 当代中国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621.5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6
  • 第1章 绪论16-28
  • 1.1 选题依据16-17
  • 1.2 研究意义17-19
  • 1.3 研究现状19-25
  • 1.4 研究内容25-26
  • 1.5 研究方法26-27
  • 1.6 创新观点与不足27-28
  • 第2章 新媒体及公民政治参与相关问题概述28-50
  • 2.1 新媒体相关问题概述28-38
  • 2.1.1 新媒体的概念28-30
  • 2.1.2 新媒体的发展历程30-31
  • 2.1.3 新媒体的特征31-35
  • 2.1.4 新媒体的分类35-38
  • 2.2 公民政治参与相关问题概述38-50
  • 2.2.1 公民政治参与的概念38-39
  • 2.2.2 公民政治参与的类型39-41
  • 2.2.3 公民政治参与的内容41-44
  • 2.2.4 公民政治参与的特征44-46
  • 2.2.5 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46-50
  • 第3章 新媒体背景下公民政治参与的理论基础50-66
  • 3.1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公民政治参与思想50-53
  • 3.1.1 马克思恩格斯公民政治参与设想50-52
  • 3.1.2 列宁公民政治参与思想52-53
  • 3.2 中国共产党的公民政治参与思想53-57
  • 3.2.1 保障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53-55
  • 3.2.2 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55
  • 3.2.3 拓展公民直接政治参与方式55-57
  • 3.3 西方公民政治参与思想57-60
  • 3.3.1 古希腊时期的政治参与思想57-58
  • 3.3.2 近代西方国家的政治参与思想58-59
  • 3.3.3 现代西方国家的政治参与思想59-60
  • 3.4 中国传统社会的公民政治参与思想60-66
  • 3.4.1 大一统思想60-61
  • 3.4.2 心怀天下思想61-62
  • 3.4.3 民本思想62-63
  • 3.4.4 和谐思想63-66
  • 第4章 新媒体对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意义66-84
  • 4.1 实现公民政治参与价值66-69
  • 4.1.1 提高公民政治参与能力66-67
  • 4.1.2 增强公民政治参与认同67
  • 4.1.3 培养公民协商民主精神67-68
  • 4.1.4 塑造文明政治参与行为68-69
  • 4.2 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69-73
  • 4.2.1 提升政府的良好形象69-70
  • 4.2.2 形成多元化监督体系70-71
  • 4.2.3 完善公民政治参与制度71-72
  • 4.2.4 创新政府行政管理模式72-73
  • 4.3 维护社会生活和谐安定73-77
  • 4.3.1 引导公民了解国家大政方针73-74
  • 4.3.2 保障公民表达自身利益诉求74-75
  • 4.3.3 促进公民政治参与机制完善75-76
  • 4.3.4 实现公民监督政府公共决策76-77
  • 4.4 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77-84
  • 4.4.1 塑造新型公民政治文化77-78
  • 4.4.2 扩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78-79
  • 4.4.3 引导党的思想宣传工作79-81
  • 4.4.4 保障公民政治参与平等81-84
  • 第5章 新媒体对公民政治参与的作用及影响84-102
  • 5.1 新媒体对公民政治参与的助力84-88
  • 5.1.1 搭建公民政治参与平台84-85
  • 5.1.2 提高公民政治参与时效85-86
  • 5.1.3 增强公民政治参与意愿86-87
  • 5.1.4 开阔公民政治参与视野87-88
  • 5.2 新媒体对公民政治参与的制约88-92
  • 5.2.1 冲击公民政治参与的传统模式88-89
  • 5.2.2 影响公民政治参与的理性思考89-90
  • 5.2.3 挑战公民政治参与的政府管理90-91
  • 5.2.4 制约公民政治参与的有序发展91-92
  • 5.3 新媒体背景下公民政治参与的影响因素92-102
  • 5.3.1 公民政治参与缺乏正确引导92-94
  • 5.3.2 公民政治参与非制度化发展94-96
  • 5.3.3 公民政治参与综合素质不高96-97
  • 5.3.4 公民政治参与社会环境有待完善97-99
  • 5.3.5 新媒体自身发展状况的局限99-102
  • 第6章 新媒体背景下公民政治参与的路径选择102-126
  • 6.1 坚持党对公民政治参与的正确引导102-107
  • 6.1.1 加强公民政治参与的党性原则102-103
  • 6.1.2 加强对新媒体虚拟空间的管理103-104
  • 6.1.3 建立公民政治参与的道德规范104-105
  • 6.1.4 尊重新媒体传播的客观规律105-107
  • 6.2 加强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体系建设107-112
  • 6.2.1 健全公民政治参与法律法规107-108
  • 6.2.2 建立公民政治参与管理制度108-109
  • 6.2.3 完善公民政治参与沟通制度109-110
  • 6.2.4 形成运用新媒体的监督形式110-112
  • 6.3 培养公民政治参与的理性意识112-116
  • 6.3.1 加强公民政治参与权利意识112-113
  • 6.3.2 培养公民政治参与法治观念113
  • 6.3.3 提高公民政治参与信息素养113-115
  • 6.3.4 加强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培养115-116
  • 6.4 强化公民政治参与的社会环境建设116-120
  • 6.4.1 加强新媒体基础设施建设116-117
  • 6.4.2 完善公民政治参与的电子政务117
  • 6.4.3 构建公民政治参与的政治文化117-118
  • 6.4.4 建立新媒体安全防范机制118-120
  • 6.5 加强公民政治参与的新媒体建设120-126
  • 6.5.1 完善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合作120-121
  • 6.5.2 加强新媒体传播平台建设121-122
  • 6.5.3 建立新媒体发展管理体制122-123
  • 6.5.4 培养新媒体管理服务人才123-126
  • 结语126-128
  • 参考文献128-144
  • 作者简介144-146
  • 致谢1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娜;论有序政治参与[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2 化建琼;;当代中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主体及形式[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1期

3 于新恒;推进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对策建议[J];长白学刊;2005年05期

4 田磊;;网络,离民主还有多远?[J];理论参考;2009年08期

5 臧宏;论江泽民党内民主观的新视角[J];东北师大学报;2004年04期

6 郭小安;;网络政治参与:政治冲突的催化剂还是缓冲带[J];党政论坛;2008年04期

7 汪子艺;;浅析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失范现象及有序治理[J];法制与社会;2011年06期

8 赵云姣;;公民政治参与困境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1年13期

9 王诺;;新时期的群体性政治参与[J];传承;2010年03期

10 刘东建;;大众传媒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浅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巍;新媒体背景下的政治整合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金毅;当代中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夏源;新媒体政府规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4 张宏伟;论中国参政党对执政党的民主监督[D];吉林大学;2010年

5 李铁明;我国转型期县域政治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6 徐宝义;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运用新媒体密切党群关系初探[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7 郭超海;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与舆论引导机制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8 刘家用;国家权力主体与当代中国的政治和谐[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9 苏青场;新媒体与党的建设[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10 邵岗;网络时代中国政治沟通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新媒体背景下中国公民政治参与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67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3167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9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