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我国地方政府政策合法化程序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0 01:04

  本文关键词:我国地方政府政策合法化程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社会问题数量的逐渐增多和种类复杂化,当代政府的职能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被动治理社会问题,而是积极行政,主动地为民众谋取福利、维持社会稳定。政府治理范围扩大使得其制定公共政策的权力不断扩大,造成行政机关制定的政策是立法机关制定法律的数千倍。而公共政策的质量却让人担忧,为了更好的依法治国,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应当针对公共政策的制定建立一套科学的程序,使公共政策的制定程序化。其中,公共政策合法化作为公共政策制定的关键环节,其程序的科学化、民主性和法制性十分的重要。地方政府主导的政策与民众的利益关系更密切,并且问题突出受到社会关注,其政策合法化程序亟待优化。优化公共政策合法化程序可以避免“坏政策”的出现,从而保障政策内容的合法性。公共政策合法化可以提高民众对政策的接受度,进而降低政策执行成本。公共政策合法化是政策执行的前提,政策合法化程序的改进是提高政策执行效率的重要手段。政府政策合法化的审查程序是指公共政策方案经过选择之后交由行政机关的法制工作机构进行审查,由法制工作机构提出审查意见。主要涉及到审查主体、审查种类、审查标准和审查结果。政策的决定包括举行领导决策会议或是经由权力机关讨论决定。决定是由一定主体对公共政策内容进行讨论、审议并通过的环节,其核心问题是由谁以怎样的形式来审议,并最终通过公共政策。在经过政策决策机构审议通过以后,行政首长即可对政策方案签署发布。我国当前的行政领导体制还包括“分管领导体制”,在各级政府领导机构中,除了设置一名行政首长,还同时设置若干名副职领导干部,有些政策实际上是副职领导签署。而政策发布是民众获取公共政策信息的重要途径,包括发布时间、发布方式和发布渠道等。我国地方政府在公共政策的合法化程序存在的问题,主要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首先,现有的政策合法化严肃性难以保证,存在选择性和象征性执行合法化程序问题;其次,地方政府政策合法化程序设置不科学,存在审查程序标准不统一、讨论决定效率低且责任推脱、发布程序不重视等问题。影响地方政府政策合法化的因素主要可以从政治体制中权力分配、人大在合法化审查程序中的缺位、行政程序法的缺失和法治意识淡薄,监督机制不健全等方面分析。为了优化地方政府政策合法化程序,首先应明确政策合法化程序优化的指导思想,除了制定优化的理论原则,还应该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其次是设计比较完整的公共政策合法化程序:在审查方面,一足发挥人大的审查作用;二是细化法制办的法律审查内容;三是实行集中审查。在会议讨论和签署方面,都要细化责任,做到谁的意见准负责,可以迫使行政人员对于制定的公共政策的重视程度,使其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在发布方面,要更加重视政策发布,做到政策制定之后及时发布,发布范围要尽量广,使其更为更多民众获悉。其次,优化地方政府政策合法化程序足一项持久工程,需要增强依法行政意识,转变权力行使理念,更要健全监督机制。
【关键词】:地方政府 公共政策 政策合法化 程序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2.1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绪论11-18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11-12
  • 二、与本课题相关的学术研究12-16
  • (一) 国外有关公共政策的理论探索12-14
  • (二) 国内公共政策合法化程序相关研究现状14-16
  • 三、本文的研究思路16-18
  • (一) 研究思路16-17
  • (二) 研究方法17-18
  • 第一章 政策合法化程序及其重要性18-25
  • 一、政策合法化程序相关概念18-21
  • (一) 政策合法化的概念18-19
  • (二) 政策合法化程序的概念19-20
  • (三) 程序合法化、内容合法化及合法化程序的关系20-21
  • 二、政策合法化程序的相关理论21-23
  • (一) 政治合法性理论21-22
  • (二) 程序正义理论22
  • (三) 有限理性理论22-23
  • 三、政策合法化程序的重要性23-25
  • (一) 政策合法化程序是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23
  • (二) 政策合法化程序是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和法制化的保障23-24
  • (三) 政策合法化程序是政策合法性提高的重要途径24-25
  • 第二章 我国地方政府政策合法化程序的制度安排25-32
  • 一、政策审查程序的制度安排25-29
  • (一) 法制机构为审查主体25-26
  • (二) 审查种类分为分散和集中26-27
  • (三) 合法性和合理性为审查要点27-28
  • (四) 书面审查为主和审查结果28-29
  • 二、政策讨论决定程序的制度安排29-30
  • (一) 讨论主体和集体讨论制度29
  • (二) 最终决定权和首长负责制29-30
  • 三、政策签署发布程序的制度安排30-32
  • (一) 行政首长或权力机关签署30
  • (二) 发布范围、方式和时间30-32
  • 第三章 我国地方政府政策合法化程序存在的问题32-37
  • 一、现有政策合法化程序设置的问题32-35
  • (一) 审查程序中的问题32-34
  • (二) 讨论决定程序中的问题34
  • (三) 政策发布程序中的问题34-35
  • 二、政策合法化程序的严肃性难以保证35-37
  • (一) 选择性执行的问题35
  • (二) 象征性执行的问题35-37
  • 第四章 我国地方政府政策合法化程序的影响因素37-42
  • 一、权力分配的不科学37-38
  • (一) 分权使得地方政府自由裁量权过大37-38
  • (二) 授权使得政策制定主体权力不清38
  • 二、政策审查程序中人大的缺位38-39
  • 三、行政程序法的缺失39-40
  • 四、法治意识淡薄,监督机制不健全40-42
  • 第五章 优化地方政府政策合法化程序的对策和建议42-53
  • 一、优化我国地方政府政策合法化程序的指导思想42-44
  • (一) 优化我国地方政府政策合法化程序的原则42
  • (二) 西方国家的政策合法化程序经验借鉴42-44
  • 二、优化地方政府政策合法化程序的对策44-48
  • (一) 强化审查程序44-47
  • (二) 明确决策责任47
  • (三) 重视政策发布47-48
  • 三、优化地方政府政策合法化程序是一项持久工程48-53
  • (一) 增强依法行政意识,转变权力行使理念48-50
  • (二) 健全监督机制50-53
  • 结语53-55
  • 参考文献55-58
  • 致谢58-59
  • 个人简历59
  • 在校期间发布的学术论文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权;;论行政规范性文件的事前合法性审查[J];江苏社会科学;2014年02期

2 王仰文;;行政决策责任追究的制度观察[J];法治研究;2013年12期

3 印丽琳;;人大常委会行使决定权亟待变被动为主动[J];人大研究;2013年01期

4 杨继君;陈林杰;;领导集体决策博弈模型及其决策失误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1年23期

5 宋艳慧;周兰领;;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的主体模式及其选择[J];领导科学;2011年21期

6 潘同人;;中国文件机制初探[J];理论导报;2011年01期

7 刘东杰;;论公共政策合法化[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8 沈涛;刘锦钢;;当前政策传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东南传播;2010年06期

9 周新伟;程新宇;;浅析公共政策合法化的必要性及其途径[J];法制与社会;2009年05期

10 杭州市委党校课题组;安蓉泉;;政务决策民主化的持续创新——杭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开放式决策分析报告[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1期


  本文关键词:我国地方政府政策合法化程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75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3175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d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