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中国参与极地全球治理的法治构建

发布时间:2021-10-24 22:28
  极地全球治理是指包括国家、国际组织等在内的多元主体,根据各种极地治理规则并通过各种机制对极地利用、保护和改善等行为进行规范和管理的统称。我国作为国际法主体参与全球极地治理的法治构建,既是参与极地全球治理的必要前提,也是参与极地全球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我国在参与极地全球治理过程中,既受到极地全球治理国际规则不统一、不完善等普遍性问题的制约,也受到根据西方国家价值偏好设置的规则阻碍和极地国家管辖权的限制;同时,还存在极地国内立法缺失、参与极地全球治理的管理机构设置不完善等特殊性问题。因此,在国际层面,我国应当通过推进完善现有极地全球治理的规则体系,倡导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理念的规则之治,以多元方式参与推动极地区域治理等途径,全面提升参与极地全球治理的能力;在国内层面,应当以法治思维引领参与极地全球治理国家规划,依法确立并完善极地管理机构,统分结合推进极地国内立法,增强我国参与极地全球治理的能力。 

【文章来源】:中国法学. 2020,(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20 页

【文章目录】:
引言
一、极地全球治理的法律框架与局限
    (一)当前极地全球治理的法律框架和特点
    (二)现行极地全球治理规则的局限
        1. 国际规则自身的局限
        2. 国际规则之间的冲突
        3. 极地国家的国内立法与国际规则之间的冲突
二、中国参与极地全球治理面临的法律和相关问题
    (一)国际层面的法律问题和影响因素
        1. 由西方国家价值观主导的国际规则对我国参与极地全球治理造成的障碍
        2. 既有国际组织的封闭性阻扰了包括我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的参与
        3. 极地国家的主权管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非极地国家参与极地全球治理
    (二)国内层面的主要问题与相关因素
        1. 我国现有的极地管理机构设置不尽合理
        2. 我国极地国内立法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3. 我国参与极地全球治理的能力有待加强
三、中国参与极地全球治理规则的构建与完善
    (一)我国参与极地全球治理规则构建与完善的角色定位
        1. 我国作为成员国的角色参与极地全球治理
        2. 我国作为协商国或正式观察员国的角色参与极地全球治理
    (二)我国参与极地全球治理规则构建与完善的具体举措
        1. 推进和完善以《南极条约》和《公约》为核心的南极北极治理规则体系
        2. 倡导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理念的治理模式
        3. 支持多元方式参与推动极地区域治理进程
四、中国参与极地全球治理的国内法治构建
    (一)运用法治思维积极制定参与极地全球治理国家规划
    (二)依法设置我国参与极地全球治理的管理机构
        1. 国外极地管理机构的设置情况
        2. 对我国极地管理机构设置的建议
    (三)统分结合推进极地立法
        1. 极地立法应当统筹推进
        2. 极地立法应当分类实施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全球海洋治理体系变革的中国角色与实现路径[J]. 叶泉.  国际观察. 2020(05)
[2]新中国70年机关事务治理的制度变迁:一项历史制度主义的考察[J]. 丁煌,李雪松.  理论与改革. 2020(01)
[3]在全面依法治国实践中担当尽责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阔步前进[J]. 王晨.  中国法学. 2019(06)
[4]以深化新型大国关系为目标的中俄合作发展探究——从“冰上丝绸之路”到“蓝色伙伴关系”[J]. 白佳玉,冯蔚蔚.  太平洋学报. 2019(04)
[5]南极的法律定位与治理挑战[J]. 郑英琴.  国际研究参考. 2018(09)
[6]中国南极国家安全利益的生成及其维护路径研究[J]. 丁煌,云宇龙.  太平洋学报. 2018(09)
[7]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法社会基础理论的当代发展[J]. 张辉.  中国社会科学. 2018(05)
[8]新型全球治理观指引下的中国发展与南极治理——基于实地调研的思考和建议[J]. 王文,姚乐.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8(03)
[9]“三共”原则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法基石[J]. 龚柏华.  东方法学. 2018(01)
[10]中国传统大同理想与当代世界[J]. 亚·弗·罗曼诺夫.  世界社会主义研究. 2017(08)



本文编号:34561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34561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2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