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藻酸寡糖酶法制备方法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07 02:54
褐藻酸寡糖具有很强的促进动、植物生长作用,同时还具有其他多种生理活性,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功能性寡聚糖醛酸。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酶解褐藻酸钠制备褐藻酸寡糖进行了研究。采用Dowex1×8强碱型阴离子交换树脂对褐藻酸钠水解液进行分离,乙酸水溶液梯度洗脱,可以成功地从褐藻酸钠硫酸水解液中分离纯化出L-古洛糖醛酸和D-甘露糖醛酸,两组分经HPLC检测纯度分别达到99%以上;将其作为标准品采用HPLC检测,褐藻酸钠和海带中的L-古洛糖醛酸及D-甘露糖醛酸的含量分别为11.48%和63.06%以及4.67%和21.65%。采用中科院大连化物所酶解制得褐藻酸寡糖作为样品,对三种常用的寡聚糖醛酸检测方法进行比较:TLC,HPLC和FACE,结果显示三种方法均能对褐藻酸寡糖进行分离检测。选定本实验用检测褐藻酸寡糖的方法主要为TLC和HPLC,其中TLC展开剂为正丁醇︰甲酸︰水(4︰6︰1,v/v/v),上行展开2次;HPLC方法如下色谱系统:Waters 2695;检测器:Waters PAD紫外检测器;色谱柱:TSK-GEL DEAE-2SW 4.6mm×250mm(Tosoh Corp. ,T...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不同结构的二糖结构式(NicolaVolpietal,2009)
图 1.2 褐藻胶分子结构式Fig.1.2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of alginate目前实验室及生产中获得褐藻酸寡糖的方法有(Taku et al,2010):①褐藻胶酸水解(陈丽等2007);②褐藻胶碱水解;③褐藻胶酶水解;④褐藻胶热处理。其中主要采取酶水解法制备褐藻寡糖,如从土壤或是海带的病烂部位经过分离纯化培养可以得到产褐藻酸裂解酶的菌种,再经最优条件的发酵培养,得到粗酶液。刘涛等(2003)将从海带(Laminaria iaponica)的病烂部得到的菌株,进行海藻酸裂解酶的发酵条件优化的实验,并测定发酵液的酶活力。Kim 等(200通过基因重组得到的褐藻酸裂解酶,主要酶解产物为聚合度为 2~5 的褐藻酸寡糖。1.2.3 褐藻酸裂解酶1.2.3.1 酶的来源和分类褐藻酸裂解酶主要有 3 个来源:海洋软体动物、海藻,海洋细菌和土壤细菌(Suzuki et al,2006)。褐藻酸盐裂解酶按照其降解褐藻酸盐部位与片断的不同分为两类:专一性裂解 β-1,4 糖苷连接 β-D-甘露糖醛酸段的裂解酶(poly(M)lyase)和专一性裂解 β-1,4 糖苷键连接 α-L-古洛
技术路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海藻酸寡糖生物活性研究[J]. 江琳琳,陈温福,陈晓艺,李宪臻.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2009(03)
[2]褐藻胶寡糖对双歧杆菌体外生长影响的研究[J]. 李淼,张晓楠,马莲菊,卜宁.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08(11)
[3]寡聚半乳糖醛酸诱导烟草抗烟草花叶病毒研究初探[J]. 卢航,赵小明,白雪芳,杜昱光. 植物保护. 2008(03)
[4]寡聚半乳糖醛酸对大豆生长及植保素产生的影响[J]. 刘元召,赵小明,姜华,杜昱光. 山西农业科学. 2008(03)
[5]褐藻胶寡糖对豌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的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J]. 马莲菊,卜宁,马纯艳,于翠梅,陈强.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7(06)
[6]植物多糖组分中糖醛酸的分析技术及其应用[J]. 宫雪,丁黎,司敏达,王志强,张仓. 药学进展. 2007(11)
[7]海藻酸裂解酶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重组酶性质的初步研究[J]. 岳明,丁宏标,乔宇.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7(05)
[8]褐藻寡糖的制备及抑菌性研究[J]. 陈丽,张林维,薛婉立. 中国饲料. 2007(09)
[9]高效阴离子交换-脉冲安培检测同时分析单糖和糖醛酸[J]. 梁立娜,张萍,蔡亚岐,牟世芬. 分析化学. 2006(10)
[10]荧光辅助糖电泳的优化[J]. 黄刚良,梅新娅,张厚程,王鹏. 精细化工. 2006(07)
博士论文
[1]褐藻胶寡糖的制备、分析及其应用研究[D]. 欧昌荣.中国海洋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481020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不同结构的二糖结构式(NicolaVolpietal,2009)
图 1.2 褐藻胶分子结构式Fig.1.2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of alginate目前实验室及生产中获得褐藻酸寡糖的方法有(Taku et al,2010):①褐藻胶酸水解(陈丽等2007);②褐藻胶碱水解;③褐藻胶酶水解;④褐藻胶热处理。其中主要采取酶水解法制备褐藻寡糖,如从土壤或是海带的病烂部位经过分离纯化培养可以得到产褐藻酸裂解酶的菌种,再经最优条件的发酵培养,得到粗酶液。刘涛等(2003)将从海带(Laminaria iaponica)的病烂部得到的菌株,进行海藻酸裂解酶的发酵条件优化的实验,并测定发酵液的酶活力。Kim 等(200通过基因重组得到的褐藻酸裂解酶,主要酶解产物为聚合度为 2~5 的褐藻酸寡糖。1.2.3 褐藻酸裂解酶1.2.3.1 酶的来源和分类褐藻酸裂解酶主要有 3 个来源:海洋软体动物、海藻,海洋细菌和土壤细菌(Suzuki et al,2006)。褐藻酸盐裂解酶按照其降解褐藻酸盐部位与片断的不同分为两类:专一性裂解 β-1,4 糖苷连接 β-D-甘露糖醛酸段的裂解酶(poly(M)lyase)和专一性裂解 β-1,4 糖苷键连接 α-L-古洛
技术路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海藻酸寡糖生物活性研究[J]. 江琳琳,陈温福,陈晓艺,李宪臻.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2009(03)
[2]褐藻胶寡糖对双歧杆菌体外生长影响的研究[J]. 李淼,张晓楠,马莲菊,卜宁.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08(11)
[3]寡聚半乳糖醛酸诱导烟草抗烟草花叶病毒研究初探[J]. 卢航,赵小明,白雪芳,杜昱光. 植物保护. 2008(03)
[4]寡聚半乳糖醛酸对大豆生长及植保素产生的影响[J]. 刘元召,赵小明,姜华,杜昱光. 山西农业科学. 2008(03)
[5]褐藻胶寡糖对豌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的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J]. 马莲菊,卜宁,马纯艳,于翠梅,陈强.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7(06)
[6]植物多糖组分中糖醛酸的分析技术及其应用[J]. 宫雪,丁黎,司敏达,王志强,张仓. 药学进展. 2007(11)
[7]海藻酸裂解酶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重组酶性质的初步研究[J]. 岳明,丁宏标,乔宇.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7(05)
[8]褐藻寡糖的制备及抑菌性研究[J]. 陈丽,张林维,薛婉立. 中国饲料. 2007(09)
[9]高效阴离子交换-脉冲安培检测同时分析单糖和糖醛酸[J]. 梁立娜,张萍,蔡亚岐,牟世芬. 分析化学. 2006(10)
[10]荧光辅助糖电泳的优化[J]. 黄刚良,梅新娅,张厚程,王鹏. 精细化工. 2006(07)
博士论文
[1]褐藻胶寡糖的制备、分析及其应用研究[D]. 欧昌荣.中国海洋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4810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3481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