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社会秩序共生的理论探索
发布时间:2021-11-13 03:13
20世纪后半叶,科学与社会秩序的共生现象凸显,即人类实践生产事实、重塑自然的过程与形成社会秩序和规范的过程紧密交织。共生过程中科学知识与社会秩序如何确立彼此?共生通过哪几个方面而实现?共生受到哪些文化与社会因素的影响?自20世纪70年代起,学者们先后从构成性共生、互动性共生来研究,贾萨诺夫又明确提出共生理论和秩序工具以及公民认识论、社会技术意象和法治主义等概念,加以解释。近十年间,共生理论逐步成型,成为新兴交叉学科科学技术论(Science&Technology Studies)的核心理论,为分析知识社会和知识政治提供了理论框架。目前,该理论有待更广泛的经验性比较研究来加以完善。
【文章来源】:科学学研究. 2020,38(02)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1 共生理论的核心问题
2 共生理论的发展
2.1 构成性共生理论
2.2 互动性共生理论
2.3 共生的过程分析:秩序工具
2.4 共生的影响因素
(1)公民认识论
(2)社会技术意象
(3)法治主义
①生物实体的权利和责任以及民主合法性的问题。
②现代生物立法的动态变化问题。
3 共生理论的成就、局限及发展趋势
3.1 共生理论的成就与局限
3.2 共生理论的发展趋势
本文编号:3492202
【文章来源】:科学学研究. 2020,38(02)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1 共生理论的核心问题
2 共生理论的发展
2.1 构成性共生理论
2.2 互动性共生理论
2.3 共生的过程分析:秩序工具
2.4 共生的影响因素
(1)公民认识论
(2)社会技术意象
(3)法治主义
①生物实体的权利和责任以及民主合法性的问题。
②现代生物立法的动态变化问题。
3 共生理论的成就、局限及发展趋势
3.1 共生理论的成就与局限
3.2 共生理论的发展趋势
本文编号:34922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3492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