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我国结社自由立法的完善

发布时间:2017-05-12 07:07

  本文关键词:我国结社自由立法的完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结社自由是指公民个人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依照法定程序建立或者参加的社会组织团体的自由。公民的结社自由定义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起的结社自由,即公民可以自愿地组织、建设社会团体组织活动的自由。二是参与的结社自由,包括公民自愿地选择加入或退出社团的自由。三是维持和组织社会团体活动的自由,即自由、自愿地参与团体,一旦加入就必须按照团体的章程来活动,这里的自由就不再是个体的自由,而是指团体的自由,这种自由在更高的一个层面来讲,更加接近”国家的自由”。 世界上多数国家和地区均将结社自由规定在本国的宪法中,并明确规定为是公民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该基本权利出现的时间比较较晚。虽然出现时间较晚,但其作为宪法所赋予的一项基本权利并且存在于宪法权利体系的构架中的必然性是毋庸置疑的:一是结社自由有利于公民民主意识的觉醒,是公民积极维护自身权益和利益的基本形式。二是结社自由是连接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的必要桥梁和纽带。三是结社自由为宪政与法治提供重要的价值源泉和深厚的理论基础。 总的来说,结社自由是市民在国家和社会中的基础权利,公民结社自由的权利的实现程度及其是否具备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不仅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稳步向前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更是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形成和宪政的实现。但我国目前有关公民结社自由的立法及其制度并不完善,同时也缺失司法救济途径,至此我国公民结社自由的权利并没有有效行使法制环境,亦没有提供行之有效的保障机制。 本文将对我国公民结社自由立法规制的问题展开论述:详述结社自由法律规制的演变和发展,分析我国结社自由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原因,并结合国外相关立法的经验提出对规制我国公民结社自由的立法完善措施。
【关键词】:结社自由 立法规制 立法完善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1
  • 第一章 结社自由法律规制的演变发展11-22
  • 一、结社自由的宪政价值11-13
  • (一) 公民的宪法基本权利11
  • (二) 形成民主政治的权利手段11-12
  • (三)公民实现其它宪法权利的重要保障12-13
  • 二、结社自由法律规制的演变发展13-19
  • (一) 前资本主义阶段的自愿社团时期13-14
  • (二) 西欧中世纪时期对结社自由的法律规制14-15
  • (三) 近代社会将结社自由融入人权理论之中15-18
  • (四) 现代社会对结社自由的法律规制及其国际化发展18-19
  • 三、我国结社自由保障的现状19-22
  • (一) 规制结社自由行使的现有立法规定19-20
  • (二) 我国结社自由的登记管理制度20-22
  • 第二章 现阶段我国结社自由立法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22-28
  • 一、我国结社自由立法存在的问题22-25
  • (一) 较低的法律位阶22-23
  • (二) 相关配套立法不完善23
  • (三) 法规中缺乏对结社自由权的司法救济手段23
  • (四) 法规对非法组织的界定范围过宽23-24
  • (五) 设立社团的程序繁琐24
  • (六) 公民结社自由受政策干扰24-25
  • 二、我国结社自由立法存在若干问题的原因25-28
  • (一) 结社自由存在问题的历史原因25-26
  • (二) 结社自由存在问题的经济原因26-27
  • (三) 存在结社自由存在问题的政治原因27
  • (四) 结社自由存在问题的社会原因27-28
  • 第三章 规制结社自由立法的完善28-38
  • 一、对域外及台湾地区结社自由法律规制的借鉴28-32
  • (一) 借鉴国际条约中有关结社自由的普遍性规定28
  • (二) 借鉴法国《结社契约法》中关于结社程序明确性的优点28-29
  • (三) 借鉴德国《基本法》中有关结社自由的详尽性特点29-30
  • (四) 借鉴美国宪法判例中提供司法救济途径的优势30-31
  • (五) 我国台湾地区有关结社自由的法律规定31-32
  • 二、立法规制思想的转变——”国家本位”到"社会本位”32-33
  • 三、完善措施33-38
  • (一)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结社自由法》33-36
  • (二) 建立相关配套立法36
  • (三) 提供结社自由的司法救济途径36-38
  • 结语38-40
  • 参考文献40-43
  • 致谢43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绍红;民主的路径: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的视界[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2 杨泽章;;托克维尔与自由的正当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3 杨海坤;;中国走向宪政之路——兼论“三个代表”理论和我国宪法发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4 张品泽;何雁;;法官独立与我国审判独立制度之完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5 薄振峰;王学臣;;文明相容视域中的人权对话——大沼保昭《人权、国家与文明》读后[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6 章敬平;;民意表达机制的实证分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7 胡小红;;行政垄断立法的违宪审查[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1期

8 胡玉浪;;劳动报酬谈判权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9 郑晓华;达尔经济民主思想述评[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10 傅林;;不能被忽略的历史:1607年以前的北美教育[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中秋;;存在一个中国道路吗?——当代中国的现代国家构建现状之辩正[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叶祖怀;;宽严相济视野下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A];第六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伍俊斌;;社会转型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对策分析[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李鹏;;当代多数主义民主治理范式的危机[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七辑2011)[C];2012年

5 李鹏;;当代多数主义民主治理范式的危机[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6 郑家昊;;服务型政府建设背景下的社会管理体制创新[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陈宏彩;;公民身份、公民社会与公共秩序——社会管理创新的一种分析框架和政策维度[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徐艳晴;;健全行政问责制,构建责任型政府[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王勇;李广斌;;新农村建设下的苏南农村生活世界合理化隐忧——基于哈贝马斯生活世界理论[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龙静云;;民间组织在现代公民社会中的道德整合功能[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颜晓闽;美国证券法律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郭延军;发展中的美国女性就业权平等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丽琴;制度分析框架下的女县长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雪樵;经济行政权法律监督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李秀红;乔治·华盛顿与美国总统制的初步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9 张大川;约翰·理查德·格林《英国人民简史》史学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蒋润婷;行政法视阈下的行政参与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雪霞;恢复性司法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周晓郁;论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构[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玉玉;论检察机关在行政公益诉讼中的原告资格[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4 陈邈;突发事件中紧急权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5 邓晖;非营利组织在我国大学生就业中的效用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陶敏;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中国化历史进程及实践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7 何俊;陪审制度的民主性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沈申甬;中国式民主的适切性与有效性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胡骏军;法治背景下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赵旋;论中国特色审判方式的确定[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结社自由立法的完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90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3590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0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