揿针联合毫针半刺法治疗儿童周围性面瘫(风寒袭络证)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22-07-11 17:10
目的:观察揿针联合毫针半刺法治疗儿童周围性面瘫(风寒袭络证)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儿童周围性面瘫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研究标准的40例受试者分为两组,治疗组(揿针组)、对照组(毫针组),每组各20例。两组均采用基础治疗(甲钴胺注射液0.05mg、隔日1次肌注),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予以常规毫针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揿针治疗,6日1个疗程,2个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通过记录两组中医症候评分、中医症候疗效、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肌电图对患者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1、中医症候积分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候与治疗前比较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症候疗效比较: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100%,对照组有效率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痊愈率95%,对照组痊愈率75%,揿针痊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House-Brackmann(H-B)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B评分均提高,...
【文章页数】: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综述
1.面瘫的中医研究
1.1 病名的古籍记载
1.2 病位
1.3 中医病因病机
1.4 中医治疗
2.面瘫的现代研究
2.1 面神经解剖
2.2 病因病机
2.3 西医治疗
临床研究
1.研究对象
2.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剔除标准
2.6 脱落标准
3.治疗方案
4.观察指标及评定疗效
4.1 观察指标
4.2 疗效判定标准
5.统计学处理
6.结果
6.1 .基线资料
6.2 两组中医症候评分比较
6.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6.4 两组治疗前后H-B评分比较
6.5 两组EMG比较
讨论
1.选题依据
2.选用半刺法依据
3.揿针作用机理
4.选穴依据
5.结果分析
5.1 中医症候及中医症候有效率分析
5.2 H-B评分分析
5.3 EMG分析
6.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针灸联合闪罐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研究[J]. 张凤平. 陕西中医. 2020(03)
[2]隔牵正散灸联合挂针法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风寒证)的临床研究[J]. 叶一林,杨原芳,朱俐娜,林良才,孙锐. 中国中医急症. 2020(02)
[3]探究针灸与面部中药熏蒸穴位按摩周围性面瘫[J]. 黄裕金,郭翠萍,陈惠珍,董又鸣.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03)
[4]针刺结合耳穴贴压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效果观察及有效率影响分析[J]. 杜雪峰. 心理月刊. 2020(02)
[5]“三通四联”针灸综合疗法结合穴位注射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J]. 李露,伍大华,佘畅,雷灵芝. 内蒙古中医药. 2020(01)
[6]浮针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筋膜学机理探讨[J]. 姜雪梅,王春阳,李国君,周蓉晖,麦全安,杨春,王军.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02)
[7]迎随补泻为主的穴位埋线法治疗急性期面神经麻痹36例[J]. 杨艳艳,王新义,王景涛,王雷生,杨柯,段桂琴. 中医研究. 2020(01)
[8]赵氏雷火灸联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临床研究[J]. 卢颖,钱金丹,朱孝明,王怡.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0(01)
[9]循经闪罐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效果观察[J]. 杨菊,岳俊林. 名医. 2019(12)
[10]赤凤迎源针法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临床研究[J]. 俞华,彭新,李涛. 新疆中医药. 2019(06)
博士论文
[1]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文献研究[D]. 田丽莉.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低温下脂肪细胞免疫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及其对贝尔麻痹病因的启示[D]. 张文娟.山西医科大学 2019
[2]散寒解毒汤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观察[D]. 仲海红.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9
[3]温针灸不同灸量治疗周围性面瘫伴耳周疼痛的临床观察[D]. 王琳.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7
[4]麦粒灸阳明经井穴治疗恢复期贝尔面瘫疗效观察[D]. 张文捷.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4
[5]穴位注射太阳穴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观察[D]. 杨凯.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3
[6]针刺结合闪罐治疗面瘫病(面神经炎)临床疗效观察[D]. 郑家丰.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3
[7]面瘫治疗现状及肌电图的临床应用[D]. 杜照.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2
本文编号:3658552
【文章页数】: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综述
1.面瘫的中医研究
1.1 病名的古籍记载
1.2 病位
1.3 中医病因病机
1.4 中医治疗
2.面瘫的现代研究
2.1 面神经解剖
2.2 病因病机
2.3 西医治疗
临床研究
1.研究对象
2.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剔除标准
2.6 脱落标准
3.治疗方案
4.观察指标及评定疗效
4.1 观察指标
4.2 疗效判定标准
5.统计学处理
6.结果
6.1 .基线资料
6.2 两组中医症候评分比较
6.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6.4 两组治疗前后H-B评分比较
6.5 两组EMG比较
讨论
1.选题依据
2.选用半刺法依据
3.揿针作用机理
4.选穴依据
5.结果分析
5.1 中医症候及中医症候有效率分析
5.2 H-B评分分析
5.3 EMG分析
6.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针灸联合闪罐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研究[J]. 张凤平. 陕西中医. 2020(03)
[2]隔牵正散灸联合挂针法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风寒证)的临床研究[J]. 叶一林,杨原芳,朱俐娜,林良才,孙锐. 中国中医急症. 2020(02)
[3]探究针灸与面部中药熏蒸穴位按摩周围性面瘫[J]. 黄裕金,郭翠萍,陈惠珍,董又鸣.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03)
[4]针刺结合耳穴贴压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效果观察及有效率影响分析[J]. 杜雪峰. 心理月刊. 2020(02)
[5]“三通四联”针灸综合疗法结合穴位注射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J]. 李露,伍大华,佘畅,雷灵芝. 内蒙古中医药. 2020(01)
[6]浮针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筋膜学机理探讨[J]. 姜雪梅,王春阳,李国君,周蓉晖,麦全安,杨春,王军.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02)
[7]迎随补泻为主的穴位埋线法治疗急性期面神经麻痹36例[J]. 杨艳艳,王新义,王景涛,王雷生,杨柯,段桂琴. 中医研究. 2020(01)
[8]赵氏雷火灸联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临床研究[J]. 卢颖,钱金丹,朱孝明,王怡.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0(01)
[9]循经闪罐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效果观察[J]. 杨菊,岳俊林. 名医. 2019(12)
[10]赤凤迎源针法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临床研究[J]. 俞华,彭新,李涛. 新疆中医药. 2019(06)
博士论文
[1]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文献研究[D]. 田丽莉.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低温下脂肪细胞免疫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及其对贝尔麻痹病因的启示[D]. 张文娟.山西医科大学 2019
[2]散寒解毒汤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观察[D]. 仲海红.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9
[3]温针灸不同灸量治疗周围性面瘫伴耳周疼痛的临床观察[D]. 王琳.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7
[4]麦粒灸阳明经井穴治疗恢复期贝尔面瘫疗效观察[D]. 张文捷.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4
[5]穴位注射太阳穴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观察[D]. 杨凯.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3
[6]针刺结合闪罐治疗面瘫病(面神经炎)临床疗效观察[D]. 郑家丰.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3
[7]面瘫治疗现状及肌电图的临床应用[D]. 杜照.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2
本文编号:36585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3658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