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和谐社会视域下当代国民幸福感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8 14:03

  本文关键词:和谐社会视域下当代国民幸福感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对幸福的追求是人类的永恒主题。马克思在对前人有关幸福的理论加以总结和超越的基础上,形成了其完整的幸福观。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把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个人幸福与集体幸福统一起来,把全人类解放当作最高的诉求目标,是科学的、全面的、崇高的人生幸福观。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经济发展、政治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为了实现人的幸福。 近现代社会发展的实践充分证明,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符合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所包含的幸福观理论,至今仍然保留着鲜明的时代特征,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提高人民幸福感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 本文在梳理了马斯洛的需求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幸福观以及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幸福观理论的基础上,揭示了城镇体力劳动者、农民、知识分子、公务员、私营企业主、农民工、大学生、老年人及城乡失业、半失业和无业者群体的幸福感现状。文章分析了影响国民幸福感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是决定国民幸福感的重要原因之一;经济发展失衡带来的贫富差距扩大影响国民的幸福感;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阻碍国民幸福感的提升;关乎国民生计的就业问题依然存在;政治民主是国民幸福感的重要前提;社会公平是国民幸福的支撑;和谐文化是国民幸福感的重要依托;幸福观和国民文化需求是影响国民幸福感的重要因素;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对国民幸福感有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提高国民幸福感的对策:必须强调经济的发展,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确保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是提升国民幸福感的基石;满足国民文化需求,树立正确幸福观是提升国民幸福感的重要手段;建设和谐宏观社会环境,提倡助老敬老的价值观念和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和农村环境建设,提升国民幸福感;加强环境保护,使生存环境利于国民身心健康,提升国民幸福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幸福观 和谐社会 幸福感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6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目录7-10
  • 1 绪论10-16
  •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0-12
  • 1.1.1 研究的目的10-11
  • 1.1.2 研究的意义11-12
  • 1.2 研究现状12-14
  • 1.2.1 国内关于幸福感的研究现状12-14
  • 1.2.2 国外关于幸福感的研究现状14
  • 1.3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14-16
  • 1.3.1 研究方法14-15
  • 1.3.2 创新点15-16
  • 2 基本概念界定及基本理论概述16-26
  • 2.1 基本概念界定16-18
  • 2.1.1 幸福16-17
  • 2.1.2 幸福感17
  • 2.1.3 和谐社会17-18
  • 2.1.4 和谐社会与幸福感的关系18
  • 2.2 基本理论18-24
  • 2.2.1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18-20
  • 2.2.2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20-22
  • 2.2.3 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人民幸福观22-24
  • 2.3 本章小结24-26
  • 3 当代国民幸福感现状26-34
  • 3.1 城镇体力劳动者群体的幸福感26
  • 3.2 农民群体的幸福感26-27
  • 3.3 知识分子群体的幸福感27-29
  • 3.3.1 教师群体的幸福感27
  • 3.3.2 医务人员群体的幸福感27-28
  • 3.3.3 知识型员工群体的幸福感28-29
  • 3.4 公务员群体的幸福感29
  • 3.4.1 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群体的幸福感29
  • 3.4.2 办事人员群体的幸福感29
  • 3.5 私营企业主群体的幸福感29-30
  • 3.6 农民工群体的幸福感30-31
  • 3.7 大学生群体的幸福感31-32
  • 3.8 老年人群体的幸福感32
  • 3.9 城乡失业、半失业和无业者群体的幸福感32
  • 3.10 本章小结32-34
  • 4 影响国民幸福感的主要因素分析34-42
  • 4.1 经济对国民幸福感的影响34-37
  • 4.1.1 经济发展水平是决定国民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34-35
  • 4.1.2 经济发展失衡带来的贫富差距影响国民的幸福感35-36
  • 4.1.3 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阻碍国民幸福感的提升36-37
  • 4.1.4 关乎国民生计的就业问题依然存在37
  • 4.2 政治对国民幸福感的影响37-38
  • 4.2.1 政治民主是国民幸福的重要前提37-38
  • 4.2.2 社会公平是国民幸福的支撑38
  • 4.3 文化对国民幸福感的影响38-39
  • 4.3.1 和谐文化是国民幸福感的重要依托38-39
  • 4.3.2 幸福观和国民文化需求是影响国民幸福感的重要因素39
  • 4.4 社会环境对国民幸福感的影响39-40
  • 4.5 生态环境对国民幸福感的影响40-41
  • 4.5.1 良好的生态环境增加国民幸福感41
  • 4.5.2 生态环境的破坏影响国民的身体健康41
  • 4.6 本章小结41-42
  • 5 提升国民幸福感的主要对策42-53
  • 5.1 关注经济发展以提高国民幸福感42-45
  • 5.1.1 大力发展经济为国民幸福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42-43
  • 5.1.2 缩小地区经济差距和收入差距提升国民幸福感43-44
  • 5.1.3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升国民幸福感44-45
  • 5.1.4 国家要重视和扩大就业以提高国民幸福感45
  • 5.2 建立良好的政治环境提升国民幸福感45-47
  • 5.2.1 建设服务型且关注人民幸福的政府45-46
  • 5.2.2 确保社会的公平公正是实现幸福的重要条件46-47
  • 5.2.3 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提升国民幸福感47
  • 5.3 通过文化建设提升国民幸福感47-50
  • 5.3.1 促进文化事业发展以满足国民的文化需求47-48
  • 5.3.2 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是提升国民幸福感的有效途径48-49
  • 5.3.3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幸福感49-50
  • 5.4 加强社会环境建设提升国民幸福感50-51
  • 5.4.1 建设和谐宏观社会环境以提升国民幸福感50
  • 5.4.2 提倡助老敬老的价值观念以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50
  • 5.4.3 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员工幸福感50-51
  • 5.5 注重环境保护以提升国民幸福感51
  • 5.6 本章小结51-53
  • 6 结论53-54
  • 参考文献54-58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8-59
  • 致谢59-6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斐;;关于幸福感的再认识[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高放;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阐释[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3年02期

3 宁晓菊;;中国共产党“为民谋幸福”之历史轨迹与现实担当[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4 邓玉皎;谢振荣;;浅论电视相亲热背后所映射的扭曲幸福观[J];法制与经济(中旬);2012年04期

5 余欣欣;;贫困生主观幸福感及影响因素分析[J];高教论坛;2007年03期

6 韦炜;;高校大学生幸福感调查与思考[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7 喻茂娟,欧爱华,张婷芬;贵阳市城区老年人幸福度及其相关因素初探[J];贵阳医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8 姚晓宁;黄红云;张玉;熊赵;;和谐社会构建中公务员幸福指数研究[J];长江论坛;2010年01期

9 刘志海;;和谐社会主义构建的根本[J];党史博采(理论);2012年12期

10 夏晶;王婉娟;夏季;;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分析[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本文关键词:和谐社会视域下当代国民幸福感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95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4595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e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