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基于透明度视角的政府公信力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5 14:05

  本文关键词:基于透明度视角的政府公信力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政府公信力是指政府在执行行政管理活动和提供公共物品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信用获得公众信任的能力。公信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了政府的行政能力和公民对政府工作的满意程度和认可程度,政府公信力的研究对我国建设新型服务性政府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透明度这一概念,很多学者及各方人士都十分关注,针对政务透明度话题的讨论十分热烈。所谓政务信息的不透明归根到底是政府内部和人民群众得到的信息不对称导致的,现在世界各国都在研究政务信息公开与透明度的关系尺度。政府施行信息公开制度,在强化公民知情权的同时,通过地方自治体主动公开信息,能自行承担说明解释的责任,也能使当地居民得以参与政策制定及政策评价。同时,本文认为信息透明度是提高政府公信力的决定性条件之一,也是合理政府治理机制、提高政府有效性的重要条件。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在各个领域都有了迅猛的发展,政府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取得了有意的实践,公信力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升。但是,在一些领域,政府部门仍旧不能让公民满意,政务信息不透明、贪污腐败猖獗等问题使公民对政府的信任感下滑,政府部门亟需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重拾公民的信任。 近年来,在探讨政府部门以及公共政策过程中,透明度这一概念被频繁使用。本文基于透明度视角来研究政府公信力问题。所谓政府透明度,既指政务信息公开的程度,也是指公民获取信息的程度。我国是一个民主法治社会,政府部门有义务向公民公开政务信息,公民的知情权也同样受法律保护,有权利获取与自身相关的信息。本文正是通过对政府的行政活动的公开度、透明度等方面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旨在厘清政府透明度和公信力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分析并阐述政府该如何增加透明度进而提高自身的公信力水平。 本文一共分为六个部分展开: 第一部分:对透明度的研究背景做了简单的介绍,包括研究的目的、意义,国内外有关透明度所做的研究现状等。 第二部分:首先对政府透明度进行概述,主要阐述了政府透明度的概念解读,阐述了包括“企业家政府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和“治理理论”在内的有关政府透明度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三部分:分析政府透明度与公信力的关系。通过透明度对公信力的影响路径和影响方式这两方面进行阐述。 第四部分:分析了现阶段我国政府公信力的现状以及我国公信力建设存在的问题,指出政府行为的短期性、公共价值取向与民意相悖及信息公开渠道不畅是导致公信力下滑的原因,并且深入分析以上问题的成因。 第五部分:借鉴透明国际的经验,从公开信息的维度、公开信息的内容和公开信息的时间这三方面对透明国际进行研究,旨在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学习其经验运用到我国政府的工作中,增加政府透明度,提升公信力水平。 第六部分:基于透明度角度,对提升我国政府公信力提出的几点改革措施。 基于透明度视角的政府公信力的研究析,有助于推动和改进政府执政方式,提升政府行政执行力,增强政府的生命力,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一个政府的信息透明度也反映出该政府权力健康的情况,一个权力健康的政府才能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新世纪新时期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发出的“以壮士断腕勇气反腐到底”号召,严格管控政府的行为,公开、公平、公正的处理政务。 提高政府透明度是政府管理现代化趋势的必然要求,是同世界接轨的需要。是我国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转型时期的我国政府,应该思考以怎样的方式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行政执行力,更加平稳的让自己从全能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为公众提供一个有序的、高效能的公共环境。建立一个人民民主,提高政府透明度,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势在必行。
【关键词】:透明度 政府公信力 知情权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630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9
  • 1 绪论9-15
  • 1.1 选题意义9-10
  • 1.1.1 理论意义9-10
  • 1.1.2 实用价值10
  • 1.2 研究现状10-13
  • 1.2.1 国外透明度的研究10-11
  • 1.2.2 国内透明度的研究11-13
  • 1.3 研究内容范围13-15
  • 2 政府透明度的基本概念及基础理论15-22
  • 2.1 基本概念15
  • 2.2 基础理论15-22
  • 2.2.1 企业家政府理论15-18
  • 2.2.2 新公共服务理论18-20
  • 2.2.3 治理理论20-22
  • 3 政府透明度与公信力的关系22-30
  • 3.1 透明度对公信力影响的路径22-27
  • 3.1.1 知情权对公信力的影响22-23
  • 3.1.2 公民参与程度对公信力的影响23-24
  • 3.1.3 政府行为规范对公信力的影响24-25
  • 3.1.4 信息公开程度对公信力的影响25-27
  • 3.2 透明度对公信力影响的方式27-30
  • 3.2.1 直接影响28-29
  • 3.2.2 间接影响29-30
  • 4 我国政府公信力现状及存在的问题30-35
  • 4.1 我国政府公信力现状30-32
  • 4.2 我国政府公信力下滑的原因32-35
  • 4.2.1 政府行为的短期性33
  • 4.2.2 公共政策价值取向与民众意愿相悖33-34
  • 4.2.3 信息公开渠道不畅34-35
  • 5 透明国际经验借鉴及启示35-43
  • 5.1 公开信息的维度35-40
  • 5.1.1 时间维度35-36
  • 5.1.2 内容维度36-37
  • 5.1.3 形式维度37-40
  • 5.2 公开信息的内容40-41
  • 5.3 公开信息的时间41
  • 5.4 公开信息的启示41-43
  • 6 基于透明度视角的提高政府公信力措施43-49
  • 6.1 规范政府行为43-44
  • 6.2 完善监督机制44-46
  • 6.3 全力打造沟通平台46-47
  • 6.3.1 加强政府官方网站建设46-47
  • 6.3.2 密切与大众传媒联系47
  • 6.4 将政府透明化纳入法治体系47-49
  • 7 结束语49-50
  • 参考文献50-53
  • 后记53-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荣广;;政府公信力的评价标准 现状及对策探析[J];各界文论;2007年04期

2 赵长茂;;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J];w

本文编号:4823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4823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fe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