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城中村基层组织成员职务犯罪预防与惩治探析

发布时间:2017-07-28 19:15

  本文关键词:城中村基层组织成员职务犯罪预防与惩治探析


  更多相关文章: 城中村基层组织成员 职务犯罪 预防与惩治


【摘要】:城中村基层组织成员职务犯罪是指城中村基层党组织成员或村民委员会及其下属组织成员利用自身职务之便,在履行城中村管理工作职责或者协助政府相关部门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利用管理、保管或经手等职务便利条件,非法谋取不正当利益;或者在工作开展中不履行、不适当履行个人工作职责,使国家集体遭受损失或者人民群众利益遭到侵害,按照刑法规定应承担刑事责任的违法犯罪行为。城中村基层组织成员职务犯罪的预防与惩治关系到我国当前城中村集体经济的健康运行与城中村的稳定发展,关系到我国我国整个和谐社会的建设,同时对构建国家整体职务犯罪预防网络体系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针对城中村基层组织成员职务犯罪进行总体概述。围绕城中村基层组织的概念、城中村基层组织成员职务犯罪概念做出了界定,并分析了城中村基层组织所具备的基本职能以及预防与惩治城中村基层组织成员职务犯罪的现实意义。 第二部分则主要通过对城中村特殊地域性、“小官大贪”示范效应、基层组织经济化趋势的加强以及基层法治建设层面的缺失等因素分析,,对城中村基层组织成员职务犯罪预防与惩治面临的艰难性、复杂性、有效性和持续性困境进行了论述。 第三部分重点在于从城中村基层组织中宗族势力渗透影响、利益集团的形成以及基层法治建设不完善和村民监督意识差等角度出发,深入分析探讨城中村基层组织成员职务犯罪频发的影响因素,为第四部分有针对性的提出合理解决措施做好理论准备。 第四部分作为文章的最后部分,侧重于在文章第二部分职务犯罪预防与惩治困境分析和第三部分职务犯罪频发原因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强化城中村基层组织自身建设;推进城中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以及强化基层法制建设等途径,更好的解决城中村基层组织成员职务犯罪预防与惩治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城中村基层组织成员 职务犯罪 预防与惩治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17.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5
  • 目录5-8
  • 引言8-9
  • 一、 城中村基层组织成员职务犯罪概述9-17
  • (一) 城中村基层组织的概念和基本职能9-11
  • 1. 城中村基层组织的概念9-10
  • 2. 城中村基层组织的基本职能和作用发挥10-11
  • (二) 城中村基层组织成员及其职务犯罪界定11-14
  • 1. 城中村基层组织成员界定11-13
  • 2. 城中村基层组织成员职务犯罪界定13-14
  • (三) 城中村基层组织成员职务犯罪的特点及危害14-17
  • 1. 城中村基层组织成员职务犯罪的特点14-16
  • 2. 城中村基层组织成员职务犯罪行为产生的危害16-17
  • (四) 预防与惩治城中村基层组织成员职务犯罪的意义17
  • 1. 维护党和政府基层工作的廉洁性与公正性17
  • 2. 维护正当利益与确保国家政策贯彻的必然要求17
  • 二、 城中村基层组织成员职务犯罪预防与惩治困境分析17-20
  • (一) “城中村”的特殊地域性决定着预防与惩治的艰难性18-19
  • 1. 城中村基层组织成员公共事务繁重18
  • 2. 利益与机会集聚下的多重诱惑18
  • 3. 基层政府对经济指标的盲目追求18
  • 4. 城中村基层组织成员的付出与功劳容易掩盖其职务犯罪行为18-19
  • (二) “小官大贪”的示范效应加剧了预防与惩治的复杂性19
  • 1. 城中村基层组织成员职务特点19
  • 2. 城中村基层组织成员“小官大贪”的影响19
  • (三) 基层组织经济化趋势制约了预防与惩治的有效性19-20
  • 1. 基层组织经济化中片面注重经济发展19-20
  • 2. 基层组织成员在基层组织经济化趋势下中坚力量的发挥20
  • (四) 乡村重人情轻法治的传统影响了预防与惩治的持续性20
  • 1. “城中村”伦理型社会属性20
  • 2. 乡规民约与宗族法规的弱化及法制建设的空位20
  • 三、 城中村基层组织成员职务犯罪频发的原因分析20-27
  • (一) 基层组织中宗族势力及“家长制”乡土传统的影响21-22
  • 1. 宗族势力与“家长制”乡土传统的抬头21
  • 2. 宗族势力与“家长制”乡土传统的消极表现21-22
  • (二) 政治身份与经济能力形成基层权贵阶层的“霸主”地位22-23
  • 1. 城中村基层权贵阶层对城中村政治的绑架23
  • 2. 基层权贵阶层的逐利本性23
  • (三) 利益交割中特殊优势难以受到直接上级监控23-24
  • 1. 政府“土地财政”导向下的监督空位24
  • 2. 履行城中村管理和服务职能的便利条件24
  • 3. “利益集团”在城中村基层组织的形成24
  • (四) 基层法制建设不完善与组织成员素质的参差不齐24-25
  • 1. 基层法制建设与法律保障的缺失24-25
  • 2. 基层组织成员政治与法律素养普遍较低25
  • (五) 村民监督意识差且监督途径不畅25-26
  • 1. 村民监督意识普遍较差带来的影响25
  • 2. 监督途径的不顺畅因素25-26
  • (六) 司法打击主动性与系统性不足26-27
  • 1. 地方政府对司法的干预26
  • 2. 司法打击力度薄弱26-27
  • 四、 城中村基层组织成员职务犯罪预防与惩治的途径探索27-42
  • (一) 加强城中村基层组织自身建设27-32
  • 1. 强化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成员队伍建设27-28
  • 2. 定期基层廉政教育铸就预防职务犯罪思想防线28-29
  • 3. 落实基层组织成员定期考核量化与民主评议机制29
  • 4. 试点基层组织主要领导成员区域任职回避制度29-30
  • 5. 推行基层组织成员过失责任追究与离任审计制度30-31
  • 6. 提高基层组织成员待遇并逐步构建合理晋升机制31-32
  • (二) 推进城中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32-37
  • 1. 积极贯彻村民自治以遏制宗族黑恶势力抬头32
  • 2. 完善城中村基层组织成员民主选举制度32-33
  • 3. 完善落实民主决策制度33
  • 4. 落实城中村党务、村务及财务公开制度33-34
  • 5. 落实并提高民主理财制度下集体资产与重点环节的监管力度34-36
  • 6. 健全民主监督机制、增强群众监督意识36
  • 7. 推进自治建设机制创新并不断提高自治管理水平36-37
  • (三) 强化城中村基层法制建设37-42
  • 1. 加强基层法制宣传和警示教育37-38
  • 2. 合理吸收借鉴乡规民约38
  • 3. 加快立法进程、强化基层职务犯罪打击力度38-39
  • 4. 推动检力下沉、探索法制监督新渠道39-40
  • 5. 构建县、镇、村三级联动监督预防体系40
  • 6. 系统性执法、防微杜渐、抓小抓早40-42
  • 结语42-43
  • 参考文献43-45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45-46
  • 致谢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杰,阳建强;“城中村”更新改造的模式[J];城乡建设;2004年12期

2 张益刚;厉翠菊;;乡村治理的困境:经济能人向霸痞经济人的蜕变[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年05期

3 张惠;;增强职务犯罪治理效率的对策研究——以连带责任为视角[J];法学与实践;2009年02期

4 杜倩;;职务犯罪预防在惩防体系建设中的作用[J];法制与社会;2009年17期

5 刘峰岩;;对反腐倡廉建设理论的一些认识[J];中国监察;2008年23期

6 赵娜;;关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3期

7 卢宇;;防止农村基层从事公务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对策[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8 袁兆春;;浅析职务犯罪预防教育的现状和对策[J];齐鲁学刊;2010年05期

9 李长健;我国农村法治的困境与解决方略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10 罗腾;;村干部职务犯罪问题研究[J];魅力中国;2010年1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姜满年;西安“城中村”改造规划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2 李珍;城市化进程中“城中村”改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3 武玲娟;城市化进程中“政府主导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模式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4 郑建朝;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5 朱玉亭;职务犯罪的成因与预防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5856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5856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4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