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法制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8 20:08

  本文关键词: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法制建设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新时期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宗教法制建设


【摘要】:本文首先系统阐述了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法制建设工作开展的理论依据及必要性;其次,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事务管理依据为主线将我国宗教法制建设的发展历程做了阶段梳理;三是梳理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法制建设的成就;四是总结整理了新时期我国宗教法制建设体系所凸显的中国特色;再次,结合我国在宗教法制建设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及党理论政策,从中国实际出发,试着提出自己对我国宗教法制建设的完善的思考。 正文由五个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论证宗教法制建设的依据、必要性。从依据上说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宗教法制建设的基础理论依据,我们党的宗教理论是宗教法制建设的直接理论依据。从必要性上分析,我国加强宗教法制建设是宗教工作的必然要求;是实施依法治国战略,构建法治社会的需要;是倡导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第二部分,梳理和总结新中国宗教法制建设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新中国宗教法制建设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探索时期,建国后到改革开放以前的基本确立和曲折发展时期,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完全确立和全面发展的历史时期。在不断探索过程中,中国的宗教法制逐渐完善,实现了由完全依靠宗教政策管理宗教事务到以宗教政策为主、宗教法规为辅管理宗教事务,再到以宗教法规为主,以宗教政策为指导的历史转变。 第三部分,概述和分析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法制建设成就。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立法体系框架的基本确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宗教执法稳步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普法活动有效开展。肯定成绩,找出缺点弥补不足。 第四部分,梳理和分析新时期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法制建设体系。以保障宗教信仰自由,维护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为宗旨,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教分离,独立自主办教及权利义务相统一等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基本原则;总结归纳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宗教法制建设过程中的宝贵经验。 第五部分,总结新时期中国特色宗教法制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完善思考。针对新时期中国特色宗教法制建设过程中在立法,执法及普法上出现和存在的问题,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探索完善方法。
【关键词】:新时期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宗教法制建设
【学位授予单位】:齐鲁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635
【目录】:
  • 中文摘要8-9
  • ABSTRACT9-11
  • 前言11-19
  • 一 选题目的和意义11-12
  • 二 研究现状综述12-15
  • 三 主要内容与基本构架15-16
  • 四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16-19
  • 第一部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法制建设的理论依据及必要性19-35
  • 一 中国特色宗教法制建设的理论依据19-26
  •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法制建设的基础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宗教观19-23
  •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法制建设的直接理论依据-党的宗教理论23-26
  • 二 中国特色宗教法制建设的必要性26-35
  • (一) 为了更好的贯彻依法治国战略,必须加强中国特色宗教法制建设27-28
  • (二) 为了更好的解决我国宗教问题,,必须加强中国特色宗教法制建设28-32
  • (三) 为了更好的保障和谐社会构建,必须加强中国特色宗教法制建设32-35
  • 第二部分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法制建设的发展历程35-43
  • 一 以政策为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事务管理阶段(1978-1990)35-37
  •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法制建设在理论方面的发展35-36
  •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法制建设在具体实践方面的发展36-37
  • (三) 以政策为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事务管理阶段的主要特点37
  • 二 以政策及法规并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事务管理阶段(1991-2003)37-39
  •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法制理论的进一步完善37-38
  •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法制建设工作的逐步开展38-39
  • (三) 以政策及法规并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事务管理阶段的特点39
  • 三 以法规为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事务管理阶段(2004-)39-43
  • (一) 中国特色宗教法制建设,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促进宗教关系和谐40
  •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事务走向法制化的重要标志,《宗教事务条例》40-41
  • (三) 以法规为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事务管理阶段的特点41-43
  • 第三部分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法制的建设成就43-55
  • 一 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宗教法律体系的形成43-49
  • (一) 我国宪法中与宗教内容有关的规定43-44
  • (二) 我国其他相关法律中与宗教内容有关的规定44-45
  • (三) 我国宗教行政法规中的有关规定45-47
  • (四) 我国其他部门规章及地方性法规、规章中与宗教有关内容的规定47-48
  • (五) 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中与宗教有关内容的规定48-49
  • 二 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宗教执法工作稳步推进49-51
  • (一) 我国政府宗教事务管理机构的健全及执法工作人员素质的提高49
  • (二) 我国政府执法主体行为的规范及执法主体责任的明确49-50
  • (三) 我国有关宗教执法的监督及执法保障的基本确立50-51
  • 三 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宗教普法活动有效展开51-55
  • (一) 我国宗教普法指导思想、普法对象及主要目标的确立51
  • (二) 我国宗教普法内容的确立51-52
  • (三) 我国宗教普法活动的成效显著52-55
  • 第四部分 新时期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法制建设体系55-71
  • 一 新时期中国特色宗教法制建设的宗旨及目的55-58
  • (一) 中国特色宗教法制建设,以保障公民信仰自由,维护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为宗旨55-56
  • (二) 中国特色宗教法制建设以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为目的56-58
  • 二 中国特色宗教法制建设进程中坚持的基本原则58-65
  • (一) 中国特色宗教法制建设坚持宗教信仰自由原则58-60
  • (二) 中国特色宗教法制建设坚持政教分离原则60-62
  • (三) 中国特色宗教法制建设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62-64
  • (四) 中国特色宗教法制建设坚持权利义务相统一原则64-65
  • 三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法制建设历史经验65-71
  • (一) 社会生产力的大力发展,为中国特色宗教法制建设奠定基础65-66
  • (二) 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宗教法制建设顺利开展的根本保证66-67
  • (三) 坚持宗教信仰自由,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中国特色宗教法制建设工作的根本目的67-68
  • (四) 政策引导与依法管理相结合,是中国特色宗教法制建设工作的基本管理方法68-69
  • (五) 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是中国特色宗教法制建设工作的基本路径69-71
  • 第五部分 新时期中国特色宗教法制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71-83
  • 一 新时期中国特色宗教法制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71-75
  • (一) 我国宗教法制建设在立法上存在的问题71-72
  • (二) 我国宗教法制建设在执法上存在的问题72-73
  • (三) 我国宗教法制建设在普法上存在的问题73-75
  • 二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法制建设工作的完善75-83
  • (一) 我国宗教法制建设在立法上的完善75-77
  • (二) 我国宗教法制建设在执法上的完善77-78
  • (三) 我国宗教法制建设在普法上的完善78-80
  • (四) 使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宗教法制体系更加完备80-83
  • 结语83-85
  • 参考文献85-93
  • 致谢93-95
  • 在校期间主要科研成果9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恪廉;;中国宗教立法概览与分析[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2 何虎生;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宗教政策研究[J];党的文献;2004年06期

3 张俊明;;宗教与法律互惠功能的研究[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4 周加才,魏晓蕾,张全录;吴江市宗教法制宣传教育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5 王肖燕;;马克思论宗教[J];科学与无神论;2007年05期

6 何少林;吴向军;;邓小平理论的宗教事务法治观初探[J];理论前沿;2006年18期

7 何玲,张志忠;论民族、宗教问题与法律[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4年04期

8 何玲;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实践思考[J];青海社会科学;2004年06期

9 牟德刚;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的宗教政策[J];求索;2004年04期

10 周锡银;;我党在民族地区颁发的第一个宗教法规[J];四川文物;1985年04期



本文编号:5857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5857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6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