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人民陪审团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9 09:27

  本文关键词:人民陪审团制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人民陪审团 陪审制度 司法民主


【摘要】: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恢复人民陪审员制度至今,该制度在我国的运行状况并不理想,它所承载的司法民主、权力制衡的理念和价值并没有较好地发挥出来。人民陪审员制度在司法实务中遇到了较大的困境、暴露出种种弊端,司法工作面临着极大考验,司法权威不彰、审判公信力不足、执行难等问题十分突出。如何完善和保障我国民众参与司法成为目前我国司法改革的重中之重。 在此背景下,河南等地法院积极创新,试点实施了人民陪审团制度。人民陪审团制度是对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沿袭和革新,它承载了人民陪审员制度的精神,吸收和借鉴了英美国家陪审制度的合理内容。它是一种效力转换模式及效力参考模式。该制度将司法进一步向民众开放,让民众更多的参与到司法程序中,是推动中国司法实践向民众有序参与的有效手段。 从目前我国陪审制度改革的大背景来看,现有的制度框架不能承受巨大的架构调整,即不宜对现行司法体制做出根本性的转变,对现有的陪审制度进行创新和改革,努力推广人民陪审团制度,或许是转变目前司法工作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的一条路径。本文以河南法院试点实施的人民陪审团制度为研究对象,全面解构该制度的制度模式和运行机理,并对其作出相应评价、提出合理化改进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探讨人民陪审团制度对于促进我国司法民主、司法公开的积极意义。 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了人民陪审团制度的概念和特点,并将其与英美法系国家陪审团制度以及我国现行的人民陪审员制度进行对比分析,指出人民陪审团制度对英美法系陪审团制度的借鉴和对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沿袭、改进,以及他们在多个方面存在的差异。第二部分以河南法院试行人民陪审团制度的实践作为研究样本,分析了其运行模式和取得的效果。第三部分从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困境、生存土壤、现实需要等几个方面对在我国建立人民陪审团制度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得出该制度符合我国现阶段司法现状,具有实行的必要性。第四部分提出目前对人民陪审团制度的主要质疑声音,逐一进行分析,得出我国目前试行人民陪审团制度的可行性。第五部分就如何克服目前存在的制度设计缺陷、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人民陪审团制度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人民陪审团 陪审制度 司法民主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6.2
【目录】:
  • 中文摘要8-10
  • ABSTRACT10-12
  • 引言12-13
  • 第一章 人民陪审团制度的概念和特点13-20
  • 一、人民陪审团制度的概念13-14
  • 二、人民陪审团制度的特点14-15
  • (一) 参与的广泛性14
  • (二) 选定的临时性14
  • (三) 评断依据的常识性14-15
  • (四) 意见的相对约束力15
  • 三、人民陪审团制度与其他主要陪审制度比较15-20
  • (一) 人民陪审团制度与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比较15-17
  • (二) 人民陪审团制度与英美陪审团制度的比较17-20
  • 第二章 河南法院试点人民陪审团制度的运行模式及效果20-23
  • 一、人民陪审团制度的运行模式20-21
  • (一) 机制启动20-21
  • (二) 人员组成21
  • (三) 通知和开庭准备21
  • (四) 评议案件21
  • 二、人民陪审团制度的运行效果21-23
  • 第三章 人民陪审团制度的必要性分析23-29
  • 一、解决现有陪审员制度困境的需要23-25
  • (一) 制度基础异常薄弱23-24
  • (二) 资金保障严重不足24
  • (三) “三不”现象突出24-25
  • 二、民众参与司法意识增强的需要25-26
  • 三、完善司法运行机制的需要26-29
  • (一) 排除司法干扰的需要26
  • (二) 理顺审判委员会和合议庭关系的需要26-27
  • (三) 提升裁判结果的说理性的需要27-29
  • 第四章 人民陪审团制度的可行性分析29-33
  • 一、对人民陪审团制度合法性的分析29-30
  • 二、对人民陪审团成员专业性要求的分析30
  • 三、对人民陪审团制度对司法效率影响的分析30-31
  • 四、对人民陪审团制度运行成本的分析31
  • 五、对人民陪审团制度的历史土壤的分析31-33
  • 第五章 规范和完善人民陪审团制度的路径33-39
  • 一、改进选任程序33-34
  • 二、改进适用范围和审级34
  • 三、改进启动程序34-35
  • 四、改进职能定位和效力35-37
  • 五、合理确定权利和义务37-39
  • 结语39-40
  • 参考文献40-42
  • 致谢42-43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4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建成;;非驴非马的“河南陪审团”改革当慎行[J];法学;2009年05期

2 何永东;白先亮;;浅析我国法院试行陪审团制度的可能性[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1年07期

3 吕志兴;宋代司法中的分权与监督制度初探[J];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4 徐先锋;;民主、法治与正义的堡垒——陪审团制度的理念、价值及其本土化[J];法制与社会;2012年21期

5 刘书涵;;在我国构建陪审团制度的需求分析与价值性研究[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2年10期

6 赵静;;美国陪审团制度与中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比较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2年33期

7 任蓉;;民众参与司法的审视:陪审团制度价值功能解读[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汤维建;;英美陪审团制度的价值论争——兼议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改造[J];人大法律评论;2000年02期

9 刘晴辉;;对中国陪审制度的实证研究——以某市基层法院为视角[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10 吴丹红;;鸡肋:中国式陪审[J];中国改革;2007年07期



本文编号:5884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5884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2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