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大运河”称谓的历时性考察

发布时间:2019-05-09 14:55
【摘要】:大运河,本是对京杭大运河,或称南北大运河、隋唐大运河的一种简称或泛称。冠以"京杭"二字,乃是近人对运河南达北至之地的标示和指称。"大运河"的称谓,最早始于宋人。在需要具体指称时,宋人主要是以行政区划或某个地点作为划分运河段落的标准。宋元以后,人们又以地理的相对方位来指称大运河。对大运河的每一段,人们都有异称。
[Abstract]:The Grand Canal, originally the Beijing-Hangzhou Grand Canal, or the North and South Grand Canal, Sui and Tang Grand Canal is a abbreviation or general name. The name "Beijing-Hangzhou" is the symbol and reference of the south to the north of the canal. The name "Grand Canal" first began with the Song people. When specific references were needed, the Song people mainly used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or a certain place as the standard for dividing canal paragraphs. After the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people refer to the Grand Canal by geographical relative orientation. People have different names for every section of the Grand Canal.
【作者单位】: 淮阴师范学院中文系;
【分类号】:K928.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海涛;北宋时期汴河的历史作用及其治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马强;论宋代历史地理学文献兴盛原因[J];图书与情报;2005年02期

3 赵玉玲;类书与中国封建统治[J];图书与情报;2005年04期

4 慈波;温庭筠绮艳诗刍议[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赵中枢;城市规划的地理学渊源[J];城市规划;1992年01期

6 任新建;论康藏的历史关系[J];中国藏学;2004年04期

7 王志清;盛唐的城市化进程与诗歌回归主题[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金滢坤;吐蕃瓜州节度使初探[J];敦煌研究;2002年02期

9 艾冲;唐代河西地区都督府建制的兴废[J];敦煌研究;2003年03期

10 王义康;敦煌文献所见唐代轻税州[J];敦煌研究;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周仕慧;;论乐府诗中的三言节奏与词[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艾冲;;论唐代“河曲”内外驻防城群体的分布及其对北疆民族关系的作用[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3 于赓哲;;唐代人均食盐量及盐的使用范围[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4 陈凌;;突厥葬俗和祭祀有关的几个问题[A];第二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傅绍良;唐代谏官与文学[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张维慎;宁夏农牧业发展与环境变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穆渭生;唐代关内道军事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4 熊义民;公元四至七世纪东北亚政治关系史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5 高一农;汉赋专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6 魏景波;唐代长安与文学[D];复旦大学;2003年

7 张小艳;敦煌书仪语言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8 李军;灾害危机与唐代政治[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9 鲍远航;《水经注》文献学文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10 郭海文;唐五代女性诗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霞;评唐代咏史诗人的历史观[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苏小华;文献所见唐东都制度考略[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何智慧;李翱年谱稿[D];四川师范大学;2002年

4 杨莉;杜荀鹤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2年

5 王玫;刘禹锡白居易唱和诗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6 黄艳红;喧嚣中的静谧——五代隐逸诗述评[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7 张卫东;唐代荥阳郑氏个案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8 杨红娟;清代洛川县土地利用与环境效应[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9 王韵;论唐、五代的昭义镇[D];四川师范大学;2003年

10 王仕举;唐代知识人物的地理分布[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曼尼;;大运河之旅[J];今日中国(中文版);1989年07期

2 刘思敏;;古代邮驿活化石——高邮[J];中国经贸;1999年Z1期

3 蔡晓伟;镇江 长江与大运河的交汇奇景[J];风景名胜;2005年02期

4 刘军;;遗产都是残缺的[J];新世纪周刊;2007年07期

5 范世忠;;开凿大运河始自隋炀帝吗?[J];水利天地;1991年05期

6 余钦;泛舟古运河上[J];今日中国(中文版);1982年12期

7 侯德章;大运河的悲壮小史[J];阿拉伯世界;1986年02期

8 高功;张继开;;走近隋唐运河故道[J];收藏界;2008年02期

9 王西广;;读不透的临清[J];党员干部之友;2005年03期

10 沈兴大;;大运河中段重镇——济宁[J];水利天地;1988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马亮宽;大运河与社会政治文化变迁[N];光明日报;2009年

2 鲁先圣;苍老的大运河[N];大众科技报;2002年

3 本报记者 张学勤 周静 通讯员 鲁建华 高锦昌;千年大运河,重新认识你[N];浙江日报;2001年

4 赵博 王洋;单霁翔委员:保护大运河,现状并不妙[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5 记者 郑国平 实习生 任慧玲;全国政协调研组来衡[N];衡水日报;2008年

6 撰文 刘堂鑫;浔阳自古繁华[N];九江日报;2007年

7 ;1900,,苏州吴门桥[N];苏州日报;2010年

8 记者 李陈续;隋唐运河宿州段考古彰显“运河文化”丰厚积淀[N];光明日报;2006年

9 刘英标;城市选址与水[N];人民长江报;2007年

10 苏记;历史文化名城——淮安[N];中华建筑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潘晟;宋代地理学的观念、体系与知识兴趣[D];北京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鲁延召;宋代广南东路政区地理及其信息系统处理[D];暨南大学;2006年

2 裴洞毫;宋代夔州路砦堡地理考[D];西南大学;2009年

3 李海华;运河变迁与聊城的发展[D];山东大学;2010年

4 封明静;元明时期胶莱运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4728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24728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7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