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闽北三佛祖师信仰探究

发布时间:2021-04-10 15:36
  唐宋时期福建特殊的地理环境与人文背景,造就诸多民间信仰神灵。这一时期涌现的众多祖师信仰,尤为令人瞩目,诞生于唐朝前期闽北山区的三佛祖师信仰便是其中之一。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之中,三佛祖师从异域游僧变为地方小神,又为地方小神逐渐发展成名扬闽北的区域性神明,最后上升至官方认可的神明,其兴衰嬗变在福建众多的祖师信仰中具有典型意义和区域特色。本文以三佛祖师信仰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历史文献与人类学田野调查的方法,依据文献和口述史料,在厘清三佛祖师信仰产生与发展脉络的前提下,探究其与社会经济、宗族变迁等方面的互动过程。并在此基础上,选取三处有特色的三佛祖师信仰地区为研究个案,从不同侧面分析其信仰的传承模式,以期探索闽北山区民间信仰的生存和发展之道。 

【文章来源】: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1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闽北三佛祖师信仰探究


图1:唐代闽北地区)[2]??

邵武市,南平市,屯溪,闽北


?.?\?-??(图2:邵武市)(来自网络[1])??邵武(图2)现今隶属于福建省南平市,地处闽江上游富屯溪畔、武夷山南麓,??是闽北的内陆山区,土地面积达2836.?73平方千米。其位于闽赣之交,西部与江西??黎川接壤,西北交界于光泽,东北毗邻建阳,东南连接顺昌,南部紧靠将乐、泰宁??与建宁,为福建的交通走廊。邵武“前跨汀、赣,后房武夷”?[2],水陆兼程,自古??比曰??白〇??邵武境内多山,山地面积2297.?75平方千米,占全市的81%。全境共有1207座??山,千米以上的高山多达197座,地势由北部、西南部向中部谷底倾斜。[3]其山峦??相连,风景秀丽,“重关复键,诚上游之屏障哉”?[4],许多古隘道皆设置其中,且??多为自然形成,共计二十三处,与邻县交壤的有十九处。[5]其中,入闽三道之一的??古隘道“愁思岭”(图3)就位于邵武和平镇境内

成佛,集散中心,陆路,闽东


?它还是古代由江西进入邵武的两条必经地之一,早在唐代这里就形成交通枢纽与商??品的集散中心。此外,邵武西面的杉关古隘道(图4.1、图4.2)、金坑乡的黄土关??古隘道(图5)等都设置在崇山峻岭之中,为闭塞的福建交通打开缺口。三佛祖师??为外籍人士,他们入闽后首选邵武,并在其山坐化成佛,正是缘于邵武境内的交通??便捷与山峰的仙境。但宋代以后,闽东、闽南地区由于地势平坦、海路交通便利,??经济发展超越了闽北地区,邵武多山的环境和陆路狭隘使得三佛祖师信仰的传播与??发展受到限制。??(图3:愁思岭古隘道)??_|4??(图4.1:杉关古隘道)?(图4.?2.?杉关古隘道)??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唐代僧人获赐紫衣考[J]. 董立功.  世界宗教研究. 2013(06)
[2]去巫化与正统化:民间信仰的生存和发展之路——以福建民间信仰为例[J]. 林国平.  世界宗教研究. 2013(01)
[3]宋代封神制度考述[J]. 冯大北.  世界宗教研究. 2011(05)
[4]农村习俗心理浅析[J]. 张国民,赵静,王苏娟.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5]论民间信仰的区域差异——以福建张圣君信仰为例[J]. 俞黎媛.  莆田学院学报. 2009(06)
[6]地域社会变迁与民间信仰区域化的分异形态——以近800年来福建民间信仰为中心[J]. 林拓.  宗教学研究. 2007(03)
[7]关于中国民间信仰研究的几个问题[J]. 林国平.  民俗研究. 2007(01)
[8]从福建方志和笔记看民间信仰[J]. 汪毅夫.  东南学术. 2005(05)
[9]“边缘—核心转换”:区域神明信仰策源地的形成及特征——以福建为例[J]. 林拓.  宗教学研究. 2005(03)
[10]福建民间信仰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J]. 林国平.  东南学术. 2004(S1)

博士论文
[1]多维视野中的福建祠神信仰研究[D]. 庄恒恺.福建师范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1298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1298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a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