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宋代福建路金属矿业地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9 03:35
  两宋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上对金属矿产品日益广泛的需求,宋朝统治者“仰地宝为国计”,大力推动各类金属矿产资源的开发,福建的金属矿业由此获得较快发展,成为东南地区主要的矿冶基地之一,其出产的银、铜、铁、铅等金属矿产均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终有宋一代,福建呈现出一派“矿石云涌,炉炭之焰,未之有熄”的盛况,极为令人瞩目。本文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出发,利用该地区较为丰富的史料,同时结合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对宋代福建的金属矿业开发状况进行研究。文章的结构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探讨了宋代福建金属矿业开发的背景,包括矿业开发的自然条件、人文条件以及历史条件,作为全文讨论的基础。其次分类考察了福建各种金属矿产开发的空间分布与变迁,揭示出矿业开发的综合地理格局,并分析其成因。然后研究了福建金属矿业开发的兴衰演变历程,通过宋政府统计的各类金属矿冶点数量以及课额数目演变情况来还原矿业兴衰的总体趋势,同时以福建金属矿业在全国所占地位的变化情况进行补充论证,并分析出矿业兴衰的特点和主要影响因素。接着论述了福建金属矿业开发对本地区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包括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经济环境的影响以及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最后较... 

【文章来源】:暨南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3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宋代福建路金属矿业地理研究


宋代福建路银矿开发水平差异图

示意图,矿场,福建,金属


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宋代福建路金属矿业地理研究82图2-2宋代福建路金属矿场分布示意图二、影响因素(一)矿产资源分布的影响与制约矿业开发是从自然界直接获取资源,因而具有明显的资源地指向性特征。而资源的分布,则受地质地理条件的制约。《天工开物》载:“大地生五金以利用天下与后世,其义亦犹是也。贵者千里一生,促亦五六百里而生;贱者舟车稍艰之国,其土必广生焉。”①可见不同的矿种成矿条件亦不同。一般来说,金、银等贵金属成矿条件较为严苛,“(金)大抵赤县之内隔千里而一生”,“大抵坤元精气,出金之所三百里无银,出银之所三百里无金”,这大概便是福建银产地众多而金产地稀少的一个重要原因。铜、铁、铅、锡等金属成矿条件则相对宽松许多,“凡铜坑所在有之”,“凡铁场所在有之,其质浅浮土面,不生深穴。繁生平阳、岗埠,不生峻岭高山。质有土锭、碎砂数种。西北甘肃、东南泉郡,皆锭铁之薮也”,“凡产铅山穴,繁于铜、锡”,“凡锡有山锡、水锡两种。山锡中又有锡瓜、锡砂两种。锡瓜块大如小瓠,锡砂如豆粒,皆穴土不甚深而得之。间或土中生脉充轫,①(明)宋应星:《天工开物》下篇第14《五金》,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第167页。


本文编号:31467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1467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3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