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南昌城市时空变迁与街区记忆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07 16:35
  南昌自汉代建城以来,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一直都是府、州、省、道治所。作为“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省会城市,近代以来,古老的南昌经历了一系列的历史变迁。根据明代陶宗仪《说郛》中记载自汉代南昌建城之时:“周回十里八十四步,六门,一曰南门,二曰松阳门;西二门,一曰昌门,二曰皋门;东、北各一门,门以东、北为名”。发展至今已经成为辖3县6区共计7000多万平方公里、拥有500多万人口的大都市。本文首先梳理一遍南昌城变迁之简略历史,简要叙述从其建城之初至民国时期的城市变迁发展经过。包括对一些诸如地名考究,城址变迁,街道变迁,以及其它著名的历史遗址的考证。并从此引出本文的重点:考究在南昌城的社会变迁视角下,历史街区内的街区记忆的发展及记忆保存现状。并且从社会学、符号学的角度浅探在近代的历次战争中几度被摧毁的城市废墟之下这座古老的城市究竟埋藏着怎样的曾经。本文大致可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从时间次序上看,简要论述南昌城的行政区划变迁以及历史沿革,同时谈谈笔者对关于南昌城名称由来,以及新旧城址范围等争议尚存的几个问题的看法。第二章,从空间次序上看,叙述近代南昌城空间布... 

【文章来源】: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11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意义
    二 研究方法
        (一)历史文献研究法
        (二)实物史料分析法
        (三)图表分析法
    三 城市历史地理的学术回顾
        (一)国内城市史的研究
        (二)国外城市史的研究
        (三)关于南昌城市变迁的研究
    四 街区记忆主体、客体的理论构建
        (一)主要理论
        (二)关于街区记忆的国内外学术回顾
        (三)关于历史街区的国内外学术回顾
    五 本文研究的时空范围
        (一)时间上
        (二)空间上
    六 本文参考的重要文史资料介绍
    七 研究的创新可行性与不足
第一章 南昌城历史变迁
    第一节 城市形成前的南昌地区
        一 南昌地区的早期人类活动
        二 春秋战国时期的南昌地区
    第二节 南昌城的封建发展时期
        一 汉代至六朝时期的南昌城沿革与城建变迁
            (一)城市初建与城址
            (二)城市发展与早期水利建设
        二 汉代“南昌”“豫章”地名之由来
            (一)南昌地名之由来
            (二)“豫章”一名的由来
        三 晋代新筑南昌城址
        四“孙奋城”和南昌城
    第三节 南昌城的封建鼎盛时期
        一 隋唐时期的南昌城建变迁
        二 南昌作为短暂的国都所在地的城市建设
        三 两宋时期南昌城的城市变迁
    第四节 明清至现代的南昌城
        一 奠定近代南昌城的基本空间格局
        二 打开南昌城近代化之门
            (一)拆除城门、增修环城路
            (二)修建现代化桥梁
        三 现代南昌城的涅槃崛起
            (一)解放后的南昌区划
            (二)制定总体城市规划
            (三)开辟风景旅游区
    小结
第二章 南昌城的空间格局由来和城市节点、符号
    第一节 近代南昌城的空间格局
        一 晚清时期的南昌城格局
            (一)城圈、城形
            (二)城墙、城门
            (三)街道
            (四)城市功能分区
        二 民国至现代南昌城空间格局新面貌
            (一)老城区主干道基本框架不变,发展新区道路
            (二)城市政治经济中心发展趋向“先东后西”
            (三)打造城东风景区
    第二节 南昌城与历史街区中的节点、符号
        一 南昌城历史街区记忆的节点
            (一)近代南昌地标式建筑举例
            (二)近代南昌传统特色巷道举例
        二 近代南昌城历史街区记忆符号
            (一)万寿宫商业符号的由来
            (二)铁柱万寿宫在街区记忆中的符号意义
第三章 四湖街区记忆载体及街区记忆发展
    第一节 四湖历史探源
        一 历史时期四湖湖域演变
            (一)历代四湖的治理
            (二)四湖范围的逐渐缩小
        二 四湖分界与区内桥梁
            (一)区内桥梁
            (二)四湖分界
    第二节 四湖历史街区物质文化载体概况
        一 四湖历史街区范围
        二 四湖历史街区内物质文化载体概述
            (一)区内街道
            (二)历史景观
            (三) 历史建筑遗存
            (四)公共场所
    第三节 区内物质文化载体的街区记忆解读
        一 片区内物质文化载体价值特点
            (一)作为古代南昌城的传统文化中心
            (二)作为自古南昌城宗教文化中心
            (三)作为现代南昌城商业和生活闹区夹杂之地
        二 片区内物质文化载体保存特性
            (一)四散的景观景点因旅游开发形成了风格不同的商业圈和文化区
            (二)景观风貌因城市规划产生不同变化
            (三)对各类历史遗留的物质文化载体的保护不尽相同
    第四节 区内非物质文化空间概述
        一 非物质文化空间概述
            (一)定义
            (二)保护现状与困境
        二 保存情况
            (一)民间技艺
            (二)表演艺术
第四章 四湖历史街区记忆主体变化及原因
    第一节 外来务工人员比例增加
        一 县域城镇化建设
        二 全省劳动力流向的中心—南昌市
            (一)劳动力农业户口比重和经济发达程度正相关
            (二)省内劳动力人口的流向中心
            (三)老城区的外来务工人员居住比重高于新城区
    第二节 记忆主体的文化程度下降
        一 南昌地区的文化发展历程
            (一)早期文化萌芽
            (二)中原文化传入,文化地位上升
            (三)封建文化鼎盛时期
            (四)文化、经济全面衰退
        二 近现代南昌地区人口文化素质状况
    小结
第五章 场域理论视角下南昌城市发展与街区记忆保护
    第一节 记忆缺失现状评价
        一 记忆主体对四湖传统街区的空间界限模糊
            (一)空间格局改变
            (二)地标建筑大量消失
        二 区内传统风貌转变
            (一)古代风景区沦为老城闹市区
            (二)记忆主体对传统风貌缺乏主观保护意识
        三 非物质文化空间的记忆萎缩
            (一) 民俗文化遭受冲击
            (二)现代商业文化的冲击导致传统手工艺生存空间被挤压
    第二节 空间结构主义下的街区记忆保护途径
        一 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概述
            (一)概念
            (二)特点
        二 社会实践理论在城市发展和街区记忆保护中的应用
            (一)当下城市发展与街区记忆保护的矛盾
            (二)场域、资本、惯习与街区、记忆的理论构建
        三 街区记忆保护的途径
            (一)保护、塑造、利用城市符号
            (二)建构特色城市文化空间
            (三)开发旅游资源,获得文化认同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长江流域——南昌城市空间营造[J]. 赵冰.  华中建筑. 2011(09)
[2]从地理学视角看城市历史文化景观集体记忆的研究[J]. 李凡,朱竑,黄维.  人文地理. 2010(04)
[3]浅谈导向理念指引下城市空间的拓展——以南昌城市空间发展为例[J]. 梁燕,陶筱玲.  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 2010(03)
[4]非物质遗产旅游利用中的三大环节探论——以北京为节点的实证研究[J]. 石美玉,孙梦阳.  旅游学刊. 2010(06)
[5]城市星级饭店空间分布模式分析——以南昌市为例[J]. 袁小红,毛端谦,刘婕.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3)
[6]城市旧城改造中对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的再认识[J]. 应晓音.  山西建筑. 2010(02)
[7]从江右商帮的衰退——看南昌万寿宫街区的历史变迁[J]. 李焰,胡文丽,吴承阳.  华中建筑. 2009(10)
[8]基于城市记忆系统的天津五大道地区城市记忆要素分析[J]. 周晓冬,任娟.  城市建筑. 2009(06)
[9]城市本土文化的发掘与发扬对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J]. 张志国.  城市发展研究. 2009(02)
[10]存留城市生活的记忆——长沙市历史街巷与旧宅保护规划的研究[J]. 谭春华.  现代城市研究. 2008(11)

博士论文
[1]南昌城市空间营造研究[D]. 庞辉.武汉大学 2013
[2]街区记忆与旅游认同[D]. 李霞.中央民族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政治”、“革命”与“英雄”:近代以来南昌城市形象变迁研究[D]. 康晓岚.江西师范大学 2015
[2]明清南昌城复原研究[D]. 卢方琦.北京大学 2013
[3]道路与城市经济社会空间的转换[D]. 肖可.江西师范大学 2013
[4]南昌市道路交通与城市空间结构关系研究[D]. 张育宁.江西师范大学 2010
[5]关于南昌市万寿宫传统街区的城市设计研究[D]. 胡文丽.南昌大学 2009
[6]南昌市城市公园空间布局研究[D]. 梁淑荣.江西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1737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1737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f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