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谷城县堰河村乡村旅游资源定量评价与开发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15 20:34
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乡村旅游得到空前发展,但由于理论研究跟不上实际发展,很多地方出现了盲目开发、单纯拷贝的情况,造成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短,资源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为避免上述问题,本文提出旅游资源“调查——评价——开发利用”的体系,以堰河村实例来研究探讨怎样利用旅游资源合理开发乡村旅游资源的方式:(1)根据国家标准对堰河村96个旅游资源单体进行调查,得到单体密度为8个/km2,48种基本类型,基本类型丰度31%,19亚类,8大主类,种类丰富。资源单体拥有量和基本类型所占比重最多的都是建筑与设施类,单体数量上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并重,基本类型比例上,人文资源占主导。(2)通过共因子方法评价资源单体,得到6个优良级单体,73个获得等级单体。八大主类中,储量最高的还是建筑与设施类,品质最高的是天象气候景观类。虽然从数量上堰河村的人文资源比自然资源还多,但是从品质上看,自然资源整体水平比人文资源要稍高一些。用组合关系来计算9个单体密集区域(集合区)的分数,得到:甲板洞优级,百日山、接待中心良级,田园风光、银杏山庄、天艺茶庄中级,凤凰山、潘家湾、杜仲林未入等级。用组合...
【文章来源】: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1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堰河村地理位置图
2.1.2.4旅游发展概况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现在全国开展的如火如茶,堰河村也抓住机遇,积极探索农业生产与生态旅游相结合的路子,大力发展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内容的“农家乐”旅游和开发以“茶园观光”为代表的生态农业观光游,现有开发景点天艺茶庄、银杏山庄、农博馆、奇石馆等;正待开发的景点有百日山金顶、甲板洞瀑布等。在旅游接待设施方面,该村2009年兴建完成村接待中心,面积2000平方米,耗资1000多万,旁边通过农民自筹资金建造了13幢农民别墅宾馆,提供住宿、餐饮,年接待游客量超过68000人;村内首家省四星级农家乐银杏山庄改建自上世纪70年代的库房,现用途为居住和农家休闲,砖混结构,毛石基础,建筑面积212m三,附属用房一座,面积150m2,共八间房间,农家乐娱乐室6间,房间面积在16一40m2之间。另外,天艺茶庄的休闲度假中心,可同时接纳100人吃农家饭菜,可容纳40人住宿。交通道路、重要景点和旅游服务设施分布情况详见图2一2。
资料来源:尹泽生等,2006表3一4是对堰河村各主类、亚类旅游资源基本类型数量和丰度的情况的统计,图3一2更直观地反映出各主类基本类型数量、丰度之间的关系。表3一4堰河村各主类、亚类旅游资源基本类型数量统计表一二型丝丝丝应些鱼叫旦里丝丝i恤 eqU旦旦丝纽玄 ourismresourcesinYanheVillage类别全国基本类型数调查基本类型数占全国比例(%)A地文景观 37822%AA综合自然旅游地 7343cy0AB沉积与构造 70090AC地质地貌过程形 迹14536%AD自然剧变遗 迹7OocyoAE岛礁 200%B水域风光巧 427%BA河段 3133%BB天然湖泊与池沼 3133%BC瀑布 22100%BD呆 200%BE河口与海面 300%BF冰雪地 200%C生物景观 11545%CA树木 33100%CB草原与草地 2000kCC花卉地 200%CD野生动物栖息 4250%D天象与气候景观 8113%DA光现象 300%DB天气与气候现象 5120%E遗址二遗 迹12325%EA史前人类活动场所 4Ooryo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李慧娟. 现代经济信息. 2010(05)
[2]基于AHP的九江观光农业旅游资源评价[J]. 刘渊,陶暹光,彭燕. 安徽农业科学. 2010(03)
[3]基于模糊聚类的区域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对策研究——以甘肃省平凉市为例[J]. 张志斌,樊芳卉.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9(10)
[4]水体类旅游资源评价方法初探[J]. 陈晓梅.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9(07)
[5]陕西关中地区乡村旅游资源综合性定量评价研究[J]. 杜忠潮,李磊,金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6]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黄果树景区旅游资源评价[J]. 张磊,冯开禹,李梧森.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8(12)
[7]观光果园景观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J]. 卿平勇,赵政阳. 北方园艺. 2008(12)
[8]瀑布旅游资源评价与广州增城白水仙瀑开发[J]. 江璐明,金利霞,唐光良,梁国昭.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8(02)
[9]风景名胜区村落景观适宜性评价——以金华双龙洞风景区洞前村为例[J]. 刘虹,朱宇恒. 城市问题. 2008(03)
[10]野三坡地质公园旅游资源评价[J]. 孙秋华,秦安臣,董海岳,郑凯,贾哲,赵志江. 中国农学通报. 2008(01)
博士论文
[1]基于旅游视角的乡村景观吸引力研究[D]. 郑文俊.华中农业大学 2009
[2]中国品牌旅游资源评价及其开发战略研究[D]. 李经龙.南京师范大学 2007
[3]旅游资源评价体系、方法与实证研究[D]. 陈鹰.复旦大学 2006
[4]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及其评价研究[D]. 张美英.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006
[5]云南省岩溶旅游地质资源特征及其环境保护[D]. 黄楚兴.昆明理工大学 2003
[6]森林生态旅游系统数量分析方法与应用研究[D]. 韦新良.浙江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区域农业观光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体系理论构建与实践[D]. 杨晓美.陕西师范大学 2009
[2]上海乡村聚落景观的调查分析与评价研究[D]. 杨知洁.上海交通大学 2009
[3]甘肃大峡沟景区旅游资源与评价[D]. 张永泽.兰州大学 2008
[4]AHP主导的潭獐峡风景名胜区景观资源评价[D]. 王励涵.西南大学 2008
[5]太白山森林公园林内景观质量定量评价与经营对策研究[D]. 穆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
[6]古树名木旅游资源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其在福州市的应用[D]. 杨晓晶.福建师范大学 2008
[7]格氏栲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景观评价及区划研究[D]. 王兆杰.福建农林大学 2007
[8]旅游资源定量评价体系及方法研究[D]. 方幼君.浙江大学 2006
[9]名人故居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王曼娜.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6
[10]梅山文化旅游资源分析与开发研究[D]. 伍丽霞.广西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286419
【文章来源】: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1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堰河村地理位置图
2.1.2.4旅游发展概况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现在全国开展的如火如茶,堰河村也抓住机遇,积极探索农业生产与生态旅游相结合的路子,大力发展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内容的“农家乐”旅游和开发以“茶园观光”为代表的生态农业观光游,现有开发景点天艺茶庄、银杏山庄、农博馆、奇石馆等;正待开发的景点有百日山金顶、甲板洞瀑布等。在旅游接待设施方面,该村2009年兴建完成村接待中心,面积2000平方米,耗资1000多万,旁边通过农民自筹资金建造了13幢农民别墅宾馆,提供住宿、餐饮,年接待游客量超过68000人;村内首家省四星级农家乐银杏山庄改建自上世纪70年代的库房,现用途为居住和农家休闲,砖混结构,毛石基础,建筑面积212m三,附属用房一座,面积150m2,共八间房间,农家乐娱乐室6间,房间面积在16一40m2之间。另外,天艺茶庄的休闲度假中心,可同时接纳100人吃农家饭菜,可容纳40人住宿。交通道路、重要景点和旅游服务设施分布情况详见图2一2。
资料来源:尹泽生等,2006表3一4是对堰河村各主类、亚类旅游资源基本类型数量和丰度的情况的统计,图3一2更直观地反映出各主类基本类型数量、丰度之间的关系。表3一4堰河村各主类、亚类旅游资源基本类型数量统计表一二型丝丝丝应些鱼叫旦里丝丝i恤 eqU旦旦丝纽玄 ourismresourcesinYanheVillage类别全国基本类型数调查基本类型数占全国比例(%)A地文景观 37822%AA综合自然旅游地 7343cy0AB沉积与构造 70090AC地质地貌过程形 迹14536%AD自然剧变遗 迹7OocyoAE岛礁 200%B水域风光巧 427%BA河段 3133%BB天然湖泊与池沼 3133%BC瀑布 22100%BD呆 200%BE河口与海面 300%BF冰雪地 200%C生物景观 11545%CA树木 33100%CB草原与草地 2000kCC花卉地 200%CD野生动物栖息 4250%D天象与气候景观 8113%DA光现象 300%DB天气与气候现象 5120%E遗址二遗 迹12325%EA史前人类活动场所 4Ooryo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李慧娟. 现代经济信息. 2010(05)
[2]基于AHP的九江观光农业旅游资源评价[J]. 刘渊,陶暹光,彭燕. 安徽农业科学. 2010(03)
[3]基于模糊聚类的区域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对策研究——以甘肃省平凉市为例[J]. 张志斌,樊芳卉.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9(10)
[4]水体类旅游资源评价方法初探[J]. 陈晓梅.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9(07)
[5]陕西关中地区乡村旅游资源综合性定量评价研究[J]. 杜忠潮,李磊,金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6]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黄果树景区旅游资源评价[J]. 张磊,冯开禹,李梧森.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8(12)
[7]观光果园景观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J]. 卿平勇,赵政阳. 北方园艺. 2008(12)
[8]瀑布旅游资源评价与广州增城白水仙瀑开发[J]. 江璐明,金利霞,唐光良,梁国昭.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8(02)
[9]风景名胜区村落景观适宜性评价——以金华双龙洞风景区洞前村为例[J]. 刘虹,朱宇恒. 城市问题. 2008(03)
[10]野三坡地质公园旅游资源评价[J]. 孙秋华,秦安臣,董海岳,郑凯,贾哲,赵志江. 中国农学通报. 2008(01)
博士论文
[1]基于旅游视角的乡村景观吸引力研究[D]. 郑文俊.华中农业大学 2009
[2]中国品牌旅游资源评价及其开发战略研究[D]. 李经龙.南京师范大学 2007
[3]旅游资源评价体系、方法与实证研究[D]. 陈鹰.复旦大学 2006
[4]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及其评价研究[D]. 张美英.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006
[5]云南省岩溶旅游地质资源特征及其环境保护[D]. 黄楚兴.昆明理工大学 2003
[6]森林生态旅游系统数量分析方法与应用研究[D]. 韦新良.浙江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区域农业观光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体系理论构建与实践[D]. 杨晓美.陕西师范大学 2009
[2]上海乡村聚落景观的调查分析与评价研究[D]. 杨知洁.上海交通大学 2009
[3]甘肃大峡沟景区旅游资源与评价[D]. 张永泽.兰州大学 2008
[4]AHP主导的潭獐峡风景名胜区景观资源评价[D]. 王励涵.西南大学 2008
[5]太白山森林公园林内景观质量定量评价与经营对策研究[D]. 穆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
[6]古树名木旅游资源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其在福州市的应用[D]. 杨晓晶.福建师范大学 2008
[7]格氏栲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景观评价及区划研究[D]. 王兆杰.福建农林大学 2007
[8]旅游资源定量评价体系及方法研究[D]. 方幼君.浙江大学 2006
[9]名人故居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王曼娜.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6
[10]梅山文化旅游资源分析与开发研究[D]. 伍丽霞.广西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2864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286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