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学术丛书的编刊与学术发展
发布时间:2021-07-25 16:49
清代是丛书出版的鼎盛时期,所出的丛书不仅种类丰富,而且内容上多重视校勘考订,使得其在数量和质量,都达到了中国古代出版领域的顶峰。同时,清代在学术上也是一个繁盛的时代,丛书作为一种极具特色的出版方式,对清代学术也有着明显的反映,即清代学术的发展,尤其是清代考据学的兴盛,对清代学术丛书的编刊有着重要的影响。而汇集大量学术珍本书籍的丛书出版,以其出版的所带来的知识分享和学术交流效应,又进一步促进了清代学术的发展。本篇论文以西方书籍史中所提出的书籍交流循环理论为导向,观照中国古代书籍出版的实际和清代书籍史的特殊性,研究清代学术丛书的编刊与清代学术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具体来说,首先第一章以总论清代学术和清代丛书编纂的总体状况,从整体上把握清代学术丛书发展的整体脉络,然后以几个具体事例说明清代丛书的编纂、出版与传播促进了知识分享,由此也就更进一步促进了文人之间的学术交流与探讨;其次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则为分论部分,第二章主要就清代珍籍善本丛书与清代考据学的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具体研究,旨在说明清代考据学的发展促进了清代珍籍善本丛书的形成,而清代珍籍善本丛书也促进了以此为平台的学术探讨,也自然促进...
【文章来源】:南京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本研究的目的、理论、方法
第一章 清代学术丛书与清代学术发展之互动
第一节 清代学术丛书的兴起与发展
第二节 知识共同体中的书籍获得与知识分享
第三节 作为学术平台的丛书与学术批评和学术交流
第二章 分论之一:善本珍籍丛书与考据学
第一节 《知不足斋丛书》与考据学
第二节 考据学对清代学术丛书的影响
第三节 清代私家丛书之编刊与《四库全书总目》
第三章 分论之二:专题丛书与专门之学
第一节 清代经学与经传注疏类丛书
第二节 清代子学与诸子丛书
第三节 清代地理学与舆地类丛书
第四章 分论之三:地域丛书与地方文化和学术流派
第一节 《常州先哲遗书》的刊刻、特色与价值
第二节 常州人文学术与《常州先哲遗书》
附录一: 晚清部分官书局所售丛书表
附录二: 《二十二子》收录情况表
附录三: 《常州先哲遗书》收录情况表
附录四: 《诸子集成补编》版本来源于清代丛书本情况表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十三经注疏版刻略考[J]. 李致忠. 文献. 2008(04)
[2]藏书家叶德辉尺牍三通[J]. 李烨. 文献. 2005(03)
[3]清嘉道咸年间边疆史地学研究中的世界性意识[J]. 侯德仁,张丛. 阴山学刊. 2004(01)
[4]清嘉道年间的经世思想[J]. 李志茗.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8(02)
[5]明清江南进士数量、地域分布及其特色分析[J]. 范金民.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1997(02)
[6]论清代江南文化圈中的常州学风[J]. 曹虹.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1996(01)
[7]清代官书局刻书述略[J]. 孔毅. 文献. 1992(01)
[8]黄丕烈和《士礼居丛书》[J]. 李春光.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01)
[9]清嘉道时期学术潮流述论[J]. 喻大华.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1988(06)
[10]孙诒让序跋辑录[J]. 孙延钊,张宪文. 文献. 1986(01)
硕士论文
[1]《四库全书》纂修对清代藏书的影响[D]. 汤宪振.东北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302403
【文章来源】:南京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本研究的目的、理论、方法
第一章 清代学术丛书与清代学术发展之互动
第一节 清代学术丛书的兴起与发展
第二节 知识共同体中的书籍获得与知识分享
第三节 作为学术平台的丛书与学术批评和学术交流
第二章 分论之一:善本珍籍丛书与考据学
第一节 《知不足斋丛书》与考据学
第二节 考据学对清代学术丛书的影响
第三节 清代私家丛书之编刊与《四库全书总目》
第三章 分论之二:专题丛书与专门之学
第一节 清代经学与经传注疏类丛书
第二节 清代子学与诸子丛书
第三节 清代地理学与舆地类丛书
第四章 分论之三:地域丛书与地方文化和学术流派
第一节 《常州先哲遗书》的刊刻、特色与价值
第二节 常州人文学术与《常州先哲遗书》
附录一: 晚清部分官书局所售丛书表
附录二: 《二十二子》收录情况表
附录三: 《常州先哲遗书》收录情况表
附录四: 《诸子集成补编》版本来源于清代丛书本情况表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十三经注疏版刻略考[J]. 李致忠. 文献. 2008(04)
[2]藏书家叶德辉尺牍三通[J]. 李烨. 文献. 2005(03)
[3]清嘉道咸年间边疆史地学研究中的世界性意识[J]. 侯德仁,张丛. 阴山学刊. 2004(01)
[4]清嘉道年间的经世思想[J]. 李志茗.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8(02)
[5]明清江南进士数量、地域分布及其特色分析[J]. 范金民.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1997(02)
[6]论清代江南文化圈中的常州学风[J]. 曹虹.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1996(01)
[7]清代官书局刻书述略[J]. 孔毅. 文献. 1992(01)
[8]黄丕烈和《士礼居丛书》[J]. 李春光.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01)
[9]清嘉道时期学术潮流述论[J]. 喻大华.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1988(06)
[10]孙诒让序跋辑录[J]. 孙延钊,张宪文. 文献. 1986(01)
硕士论文
[1]《四库全书》纂修对清代藏书的影响[D]. 汤宪振.东北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3024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302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