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扬州园林历史人文与感知环境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5 15:58
  本文以扬州园林作为研究对象,从历史人文和感知环境两个方面入手,通过实地调研、定量实验和定性分析等方法,梳理、总结了扬州园林的历史人文的发展过程与感知环境的各自特点及其相互联系,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整合、提炼,提出了扬州园林历史人文与感知环境二者并重的“两轴一链”的保护方法作为理论的补充和完善。上篇阐述了扬州园林历史和文化景观演进史。在梳理扬州园林发展历史概论的基础上,园林历史发展时期的划分节点由传统的园林断代史变为以园林和历史事件作为依据的新视角,重新划分了园林发展时期:由刘宋时期徐湛之的“起源四景”—隋代“城塔柳”景观发展的初始意象—宋代“三城”的城防系统—明末影园—清初休园—清中期个园—新中国成立作为划分节点。在梳理扬州园林历史文化景观的基础上,阐述扬州的历史文化景观,从与扬州园林史的发展息息相关的战争、运河、帝王政治、士大夫、盐商、市民的多角度梳理园林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从园林历史发展和文化景观的双视角阐述扬州园林历史人文环境,是对“竖向”的扬州园林史进行“横向”的有益补充,从而标定扬州园林中代表性的园林总体特征,为研究扬州园林历史人文与感知环境关系提供坚实的历史与理论支撑。中篇从具... 

【文章来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36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扬州园林历史人文与感知环境研究


历史人文与感知环境的关系

园林,论文,扬州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8余篇;其中博士论文118篇,硕士论文1923篇;以“古典园林”为题的论文期刊数量为2000余篇,其中博士论文6篇,硕士论文174篇;以“扬州园林”为题名的论文期刊数量为135篇,其中博士论文1篇,硕士论文11篇。足见,从2002年开始,研究园林的学术期刊发表量暴增,至2014年增至6490篇。但横向与其他学科的学术研究发表量来看,仍总体偏低。表1.2园林论文数量表数量115410630151810152661427152716490年份193519511962197619851994199820022006200920122014虽然仍存在许多的问题,但是现代对于扬州园林的研究成果还是显而易见的。并且,在研究的深度方面,逐渐的从面大求全的园林描述和介绍为主的文献,向以研究个体园林考证和造园艺术为主的文献方向发展,也就是说,学术界出现了从广度向深度发展的趋势。同时,一些新颖的研究观点和独特的研究视角成为了近年来学术界的亮点。现代研究扬州园林的重要文献如下:朱江先生的《扬州园林品赏录》是研究扬州园林历史考证方面最全面的参考专著。作者朱江,195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训练班,从事教育文化工作48年。本书一稿成于1979年,1983年出版,并于1990年、2002年再版。书中分为四部分,即品赏、史话、实录及载述。“品赏”部分以园林个体为研究主体,夹叙夹议,其中叙述部分以传统记园的游记文字进行实景和感受的描述,而议论部分则以点评园林特点为主,进行罗列、对比、总结与归纳,足见作者对扬州园林认知至深,可谓信手拈来又举重若轻;“史话”部分以扬州园林为研究主体,着重研究了扬州园图1.2园林论文数量表

变迁图,扬州,城址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33唐:桥文化和扬州园林发展形式的定型隋代对于江都(即今扬州)罗城的建设,给扬州这个地理位置特殊的长江北岸大都市打下了发达的基矗入唐以后,唐朝在政治、经济等多方面沿袭隋代设置,依旧在扬州设立地位等同于首都长安的大都督府18。唐代,时人称所谓“扬一益二”[38],也就是说唐代的扬州城可谓是比益州所在的天府之国还要繁华富庶,首屈一指。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图志》云:“(江都)与成都号为天下繁侈,故称扬、益。”[39]唐代扬州城的繁华和中国历史上第二次人口南迁有着密切的关系。安史之乱后,北方大量避难人员南迁,北方维系政权的经济力量来源于东南税赋,唐代盐、铁转运使因扬州位于长江、运河的交汇处而常驻于此,使得扬州在历史上的经济、社会、政治地位处于历史巅峰。扬州城的繁华为唐代的扬州园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城壕水系发达健全,奠定日后湖上园林的建设基矗“隋代北修宫苑、南筑罗城,而成‘南北十一里’之制。唐代相沿,并于会昌年间拓展罗城南部,而成‘南北十五里一百一十步’之制。”[36]69(图2.2)城中架桥若干,对于“桥”的描述,要18唐景云二年(公元711年)天下设置了24个都督府,其中有4个大都督府,为扬州、益州(今成都)、并州(即太原)、荆州。图2.1汉-隋扬州城址变迁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运河活态保护的工业景观遗产再利用——以扬州东区运河公园设计为例[J]. 包广龙,杨豪中.  城市建筑. 2018(08)
[2]气味景观研究进展[J]. 陈意微,袁晓梅.  中国园林. 2017(02)
[3]影园考[J]. 包广龙,王婷婷,杨豪中.  中国园林. 2016(10)
[4]中国园林的艺术特色与公共属性——以扬州为例[J]. 孟兆祯.  中国名城. 2015(01)
[5]扬州小盘谷叠石工艺考辨[J]. 包广龙.  中国美术馆. 2011(11)
[6]扬州古城考[J]. 曲英杰.  中国史研究. 2003(02)
[7]从出土文物看长江镇扬河段的历史变迁[J]. 印志华.  东南文化. 1997(04)
[8]论清代纲盐制度[J]. 萧国亮.  历史研究. 1988(05)

硕士论文
[1]基于文献考证的扬州影园造园要素设计方案[D]. 王婷婷.扬州大学 2018
[2]扬州小盘谷造园艺术研究[D]. 包广龙.南京艺术学院 2012
[3]隋—宋扬州城防若干复原问题探讨[D]. 刘妍.东南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3023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3023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c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