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超媒体历史地图及其可视化研究 ——以六朝建康为例

发布时间:2021-07-31 15:14
  历史地理信息可视化是GIS技术应用于历史地理学研究的重要方向,是“复原”过去时代的地理景观和寻找其发展演变的规律的核心步骤,对历史学研究与促进学科“空间转向”具有重要意义。它强调以地图作为空间语言的重要性,将地图作为历史地理资料管理、展示、使用及信息挖掘的平台。而超媒体地图作为超文本技术、多媒体技术与WebGIS技术结合的新型地图,能实现多源异构数据以空间为线索的信息整合与信息导航,以“多媒体+地图”的形式增强地图表现力,为历史地理数据的可视化提供一种新思路。故将超媒体地图、地图可视化和历史地理信息纳入统一框架,以超媒体历史地图为手段重现六朝建康,是六朝建康历史地理信息化工作的创新探索,对梳理六朝南京历史发展时空脉络、展现历史地理概貌、再现城市发展时空图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六朝建康为研究时空范围,以六朝建康相关的文献、地图、图片及其他媒体资料为数据基础,以超媒体历史地图作为历史地理信息可视化的载体,以超媒体信息网络作为多源异构信息的组织结构,按照“理论-技术-实践”三位一体的研究思路,讨论了超媒体历史地图及其可视化的理论方法、关键技术与具体实践。主要工作与研究成果如下:(1)总结超媒... 

【文章来源】:南京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超媒体历史地图及其可视化研究 ——以六朝建康为例


图1.?1超文本、多媒体与超媒体??Figl.?1?Hypertext,?multimedia?and?hypermedia??

建康,地图,南京,出版社


名i大.赛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研究区与数据源??>...... ̄?■?n?系晋攻康城示意¥??[:!???.??二-?,-.:..?、■?—二??图2.?2建康附近图?图2.?3东晋建康城示意图(张学峰&陈刚,2014)??Fig2.?2?Map?of?Jiankang?and?nearby?Fig2.?3?Sketch?of?Jiankang?city?in?Eastern?Jin??places?Dynasty?(Zhang?Xuefeng&Chen?Gang,?2014)??源自:《中国历史地理图集》??古旧地图是古人绘制的地图。六朝绘制的古旧地图因年代久远而难以寻觅,??描绘六朝建康的古旧地图多是从宋元明清时期的地方志、图考上获得,包括宋朝??《景定建康志》、明朝《金陵古今图考》、清朝《六朝故城图考》等。由于清朝我??国才掌握现代测绘技术,在此之前多为写意写生的山水画形式,精度较低。故仅??作为图片素材来帮助空间理解,而不能精确配准做基础底图。??图2.?4龙盘虎踞图?图2.?5历代城郭互见之图??Fig2.?4?Map?of?a?terrain?of?strategic?importance?Fig2.?5?City?walls?in?successive?dynasties??源自:《景定建康志》,南京出版社,第67页?源自:《景定建康志》,南京出版社,第68页??3)考古资料??12??

建康


名i大.赛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研究区与数据源??>...... ̄?■?n?系晋攻康城示意¥??[:!???.??二-?,-.:..?、■?—二??图2.?2建康附近图?图2.?3东晋建康城示意图(张学峰&陈刚,2014)??Fig2.?2?Map?of?Jiankang?and?nearby?Fig2.?3?Sketch?of?Jiankang?city?in?Eastern?Jin??places?Dynasty?(Zhang?Xuefeng&Chen?Gang,?2014)??源自:《中国历史地理图集》??古旧地图是古人绘制的地图。六朝绘制的古旧地图因年代久远而难以寻觅,??描绘六朝建康的古旧地图多是从宋元明清时期的地方志、图考上获得,包括宋朝??《景定建康志》、明朝《金陵古今图考》、清朝《六朝故城图考》等。由于清朝我??国才掌握现代测绘技术,在此之前多为写意写生的山水画形式,精度较低。故仅??作为图片素材来帮助空间理解,而不能精确配准做基础底图。??图2.?4龙盘虎踞图?图2.?5历代城郭互见之图??Fig2.?4?Map?of?a?terrain?of?strategic?importance?Fig2.?5?City?walls?in?successive?dynasties??源自:《景定建康志》,南京出版社,第67页?源自:《景定建康志》,南京出版社,第68页??3)考古资料??1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空间转向:电子传媒技术与当代史学形态[J]. 周祥森.  史学月刊. 2015(01)
[2]大数据可视分析综述[J]. 任磊,杜一,马帅,张小龙,戴国忠.  软件学报. 2014(09)
[3]“数字人文”与历史地理信息化研究[J]. 陈刚.  南京社会科学. 2014(03)
[4]超越地理信息系统:地理空间技术及历史学研究的未来[J]. David J.Bodenhamer,孙頔,钦白兰,吴宗杰.  文化艺术研究. 2014(01)
[5]瓦片金字塔模型技术的研究与实践[J]. 霍亮,杨耀东,刘小勇,乔文昊,朱王璋.  测绘科学. 2012(06)
[6]电子地图符号构成变量及其生成模式[J]. 曹亚妮,江南,张亚军,张晓楠.  测绘学报. 2012(05)
[7]GIS在历史、文化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及展望[J]. 李凡.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8(01)
[8]地图可视化的技术和分类[J]. 樊彦国,孙秀玲.  测绘科学. 2007(04)
[9]基于用户认知特征的地图可视化系统自适应用户界面研究[J]. 凌云,陈毓芬,王英杰.  测绘学报. 2005(03)
[10]WWW网页的链接分析及其意义[J]. 邱均平,黄晓斌.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2(06)

硕士论文
[1]出租车GPS大数据可视化研究[D]. 何贤国.浙江工业大学 2014
[2]社交网络与地图Mashup技术研究[D]. 龚琪慧.华东师范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3136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3136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1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