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旅游地价值属性对场所依恋影响研究 ——以大足石刻为例
发布时间:2021-08-01 01:48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旅游业呈现出大众化、深入化趋势,文化旅游与遗产旅游发展迅速。本文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出发,以重庆市大足石刻景区为例,基于文化遗产旅游地的不同价值属性,构建了文化遗产旅游地价值属性与旅游者场所依恋影响模型。通过拟合验证和路径系数分析,阐释了文化遗产旅游地不同价值属性对旅游者场所依恋形成影响,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对大足石刻景区提升游客场所依恋提出合理化、针对性建议。本文首先对相关理论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厘清旅游地价值属性、文化遗产旅游地、场所依恋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假设,构建理论模型,确定测量指标体系。其次,发放调查问卷,利用SPSS等软件对调研获取的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和信度分析等,进而利用AMOS软件构建游客场所依恋的结构方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拟合验证,分析模型拟合结果及路径系数,探究游客场所依恋的影响过程,为促进大足石刻景区提升游客场所依恋提出针对性建议。文章利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和结构方程模型对相关假设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1)大足石刻景区共包含4维价值属性,分别是艺术审美价值属性、科考遗产价值属性、宗教文化价值属性和人文教育价值属性,这4重属性共...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5.?1性别构成??35??
\l?its??图5.?2年龄构成??5.1.3居住地构成??此次调查中,来自重庆的游客最多,有123人,约占33.4%,四川的游客有??65,约占17.7%。其他的游客所占比例相对平均,相对人数较多的省份分别为北??京市、上海市和江苏省,游客人数分别为41、30和29,所占比例分别约为11.1%、??8.2%、7.9%。因此,此次调查中受访游客的居住地相对集中,多来自景区相近??的重庆市与四川省或经济发达的地区。这种现象可能与距离产生的高昂成本有关??系,而北京、上海和江苏经济发展水平于全国而言处于前列,民众也有更高的收??入,这也解释了京、沪、苏的游客量较多的原因。??苒他?121.7<??江苏诔??上洧驗?>「.::?'?18.?2%??四川?:?'?I17>??■??龙庆?涵Baassita^r?4%??0,0%?S.0??10,0%?15,0??20.?CW?2S
第5章游客场所依恋形成机理分析.?1.2年龄构成??此次调查中19-35岁之间人数最多,有141人,约占38.3%;其次是36-45??,有114人,约占31.0%;?46-59岁共有77人,约占20.9%。低于18岁与高??60岁的被调查者只有36人,约占9.8%,可见,此次调研游客主要以中青年??群为主。??9.85t??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驱动因素与影响机理——基于地方理论的视角[J]. 贾衍菊,林德荣.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07)
[2]国内外旅游地地方依恋研究综述[J]. 吴丽敏,黄震方,王坤,张郴. 热带地理. 2015(02)
[3]旅游地形象的时间演变与演变机制[J]. 王媛,冯学钢,孙晓东. 旅游学刊. 2014(10)
[4]基于目的地属性感知的旅游者忠诚度影响机制[J]. 余意峰,刘美华,张春燕. 经济地理. 2014(08)
[5]基于IPA方法的世界文化遗产地旅游解说系统的优化研究——以西藏罗布林卡为例[J]. 刘坤梅,王莹.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4(08)
[6]三维视域下的国外地方依恋研究述评[J]. 范莉娜,周玲强,李秋成,叶顺. 人文地理. 2014(04)
[7]旅游开发背景下古村落居民地方依恋对其迁居意愿的影响——以婺源古村落为例[J]. 唐文跃. 经济管理. 2014(05)
[8]岭南传统民俗节庆重构对居民地方依恋的影响——以广州珠村乞巧节为例[J]. 陶伟,陈慧灵,蔡水清. 地理学报. 2014(04)
[9]地方记忆:空间感知基点影响地方依恋的关键因素[J]. 黄向,吴亚云. 人文地理. 2013(06)
[10]主题型文化旅游地属性对旅游者场所依恋的驱动效应——以常州春秋淹城为例[J]. 周玮,黄震方,曹芳东,吴丽敏,梁艳艳. 地理研究. 2013(08)
博士论文
[1]文化遗产旅游景观意象结构性评价与信息化传播[D]. 周永博.南京师范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庐山旅游者地方感与旅游者满意度、忠诚度的关系研究[D]. 周曼诗.江西师范大学 2014
[2]社区博物馆理念下的文化遗产旅游研究[D]. 陆瀛.厦门大学 2014
[3]河南文化遗产旅游的创新开发研究[D]. 陈东艳.郑州大学 2014
[4]旅游社区原住民地方依恋对社区参与的影响研究[D]. 胡波.湖南大学 2014
[5]旅游体验背景下江西婺源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D]. 赵磊.扬州大学 2013
[6]文化遗产型旅游地形成研究[D]. 柴焰.山西大学 2012
[7]遗址公园解说系统构建研究[D]. 姚世卿.中南民族大学 2012
[8]城郊遗产型景区游憩者地方感研究[D]. 姚莹.华侨大学 2012
[9]少数民族旅游地居民地方依恋与旅游开发研究[D]. 王世超.陕西师范大学 2011
[10]文化遗产人员解说效果研究[D]. 方晓喆.北京林业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314598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5.?1性别构成??35??
\l?its??图5.?2年龄构成??5.1.3居住地构成??此次调查中,来自重庆的游客最多,有123人,约占33.4%,四川的游客有??65,约占17.7%。其他的游客所占比例相对平均,相对人数较多的省份分别为北??京市、上海市和江苏省,游客人数分别为41、30和29,所占比例分别约为11.1%、??8.2%、7.9%。因此,此次调查中受访游客的居住地相对集中,多来自景区相近??的重庆市与四川省或经济发达的地区。这种现象可能与距离产生的高昂成本有关??系,而北京、上海和江苏经济发展水平于全国而言处于前列,民众也有更高的收??入,这也解释了京、沪、苏的游客量较多的原因。??苒他?121.7<??江苏诔??上洧驗?>「.::?'?18.?2%??四川?:?'?I17>??■??龙庆?涵Baassita^r?4%??0,0%?S.0??10,0%?15,0??20.?CW?2S
第5章游客场所依恋形成机理分析.?1.2年龄构成??此次调查中19-35岁之间人数最多,有141人,约占38.3%;其次是36-45??,有114人,约占31.0%;?46-59岁共有77人,约占20.9%。低于18岁与高??60岁的被调查者只有36人,约占9.8%,可见,此次调研游客主要以中青年??群为主。??9.85t??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驱动因素与影响机理——基于地方理论的视角[J]. 贾衍菊,林德荣.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07)
[2]国内外旅游地地方依恋研究综述[J]. 吴丽敏,黄震方,王坤,张郴. 热带地理. 2015(02)
[3]旅游地形象的时间演变与演变机制[J]. 王媛,冯学钢,孙晓东. 旅游学刊. 2014(10)
[4]基于目的地属性感知的旅游者忠诚度影响机制[J]. 余意峰,刘美华,张春燕. 经济地理. 2014(08)
[5]基于IPA方法的世界文化遗产地旅游解说系统的优化研究——以西藏罗布林卡为例[J]. 刘坤梅,王莹.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4(08)
[6]三维视域下的国外地方依恋研究述评[J]. 范莉娜,周玲强,李秋成,叶顺. 人文地理. 2014(04)
[7]旅游开发背景下古村落居民地方依恋对其迁居意愿的影响——以婺源古村落为例[J]. 唐文跃. 经济管理. 2014(05)
[8]岭南传统民俗节庆重构对居民地方依恋的影响——以广州珠村乞巧节为例[J]. 陶伟,陈慧灵,蔡水清. 地理学报. 2014(04)
[9]地方记忆:空间感知基点影响地方依恋的关键因素[J]. 黄向,吴亚云. 人文地理. 2013(06)
[10]主题型文化旅游地属性对旅游者场所依恋的驱动效应——以常州春秋淹城为例[J]. 周玮,黄震方,曹芳东,吴丽敏,梁艳艳. 地理研究. 2013(08)
博士论文
[1]文化遗产旅游景观意象结构性评价与信息化传播[D]. 周永博.南京师范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庐山旅游者地方感与旅游者满意度、忠诚度的关系研究[D]. 周曼诗.江西师范大学 2014
[2]社区博物馆理念下的文化遗产旅游研究[D]. 陆瀛.厦门大学 2014
[3]河南文化遗产旅游的创新开发研究[D]. 陈东艳.郑州大学 2014
[4]旅游社区原住民地方依恋对社区参与的影响研究[D]. 胡波.湖南大学 2014
[5]旅游体验背景下江西婺源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D]. 赵磊.扬州大学 2013
[6]文化遗产型旅游地形成研究[D]. 柴焰.山西大学 2012
[7]遗址公园解说系统构建研究[D]. 姚世卿.中南民族大学 2012
[8]城郊遗产型景区游憩者地方感研究[D]. 姚莹.华侨大学 2012
[9]少数民族旅游地居民地方依恋与旅游开发研究[D]. 王世超.陕西师范大学 2011
[10]文化遗产人员解说效果研究[D]. 方晓喆.北京林业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3145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314598.html